🎥🎞️📝 《餘燼》 電影短評|過去的歷史創傷,不該作為個人的復仇動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透過小莫將過去所有的關係人串起來,其實真的稍嫌牽強。來源:《餘燼》電影劇照

透過小莫將過去所有的關係人串起來,其實真的稍嫌牽強。來源:《餘燼》電影劇照


作為復仇動機的歷史事件

有感覺得出來導演(鍾孟宏)想要還原歷史的「真相」。但是,透過小莫(白色恐怖受害者的遺族),將過去所有的關係人串起來,其實真的稍嫌牽強。

過去針對歷史(創傷)事件所拍的作品,多半只會針對時代下的單一個體(或特定社群),而非試圖串聯所有利害關係人。像是:


拆彈少年》(Land of Mine)

二戰後,丹麥軍方強迫年紀僅 15~18 歲的德國戰俘,清除丹麥境內數百萬枚被納粹德國埋下的地雷。從電影中可以看出,父輩的罪責如何蔓延到下一代的孩子,成為他們的原罪。


五月雪》(Snow in Midsummer)

因為馬來西亞於 1969 年的「513 事件」而痛失丈夫和兒子的阿英。50 年來尋遍大馬各地,卻未能找到摯愛的墓碑與去向。最後僅能在一處亂葬崗,找一塊無名的墓碑,上香、跪地流淚。


夢想集中營》(The Zone of Interest)

主軸圍繞著德國納粹時期奧斯威辛集中營(Konzentrationslager Auschwitz-Birkenau)指揮官魯道夫.霍斯(Rudolf Höss,1901 — 1947)。霍斯一家與慘絕人寰的集中營僅一牆之隔,一家人如何對集中營的尖叫聲、槍聲、哭聲習以為常。


和《餘燼》調性最符合的,我認為是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來源:《悲情城市》電影劇照

和《餘燼》調性最符合的,我認為是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來源:《悲情城市》電影劇照


和《餘燼》調性最符合的,我認為是侯孝賢的《悲情城市》。

《悲情城市》描繪了一個家庭在二二八事件,及隨後的白色恐怖時期所經歷的悲劇。故事藉由基隆林家兄弟的視角,看見當時政權更替的台灣身分焦慮


 — .


雖然《餘燼》也主打回應/捕捉歷史,整體的歷史事件其實鏡頭不多,多半只是作為小莫個人的犯罪動機的鋪陳。白色恐怖的時代背景下,枉死在國民黨槍口下的民眾難以計數。


雖然《餘燼》也主打回應/捕捉歷史,整體的歷史事件其實鏡頭不多。來源:《餘燼》電影劇照

雖然《餘燼》也主打回應/捕捉歷史,整體的歷史事件其實鏡頭不多。來源:《餘燼》電影劇照


《悲情城市》試圖還原這些受害者的掙扎與焦慮,身分的融合與切換(日本人、台灣人、中國人)。最終,如何瓦解島內人民的互信互助。

然而,《餘燼》卻沒有如實呈現受害者遺族的創傷,反而將其昇華成主角利用私刑聲討真相和正義

我能明白這樣的操作,是為了不得罪任何人,只不過歷史受害者/加害者的描述就顯得淺薄一切都只是為了主角而服務。而這樣的操作,對於曾經的白色恐怖受害者,以及之後的受害者遺族,相當不尊重甚至是種羞辱

五十年後的國家機器

不過《餘燼》仍舊有值得讚賞的處理。

像是,相隔五十年的「國家機器」,同樣是殺人,可能因為時代的不同,而被捧為英雄或打入冷宮。

警力卻被民意擁戴成執法的代言人,死在警察槍下的人反而是罪有應得。來源:《餘燼》電影劇照

警力卻被民意擁戴成執法的代言人,死在警察槍下的人反而是罪有應得。來源:《餘燼》電影劇照


而白色恐佈時期的國家機器,是威權時代的絕對壓制;任何死在政府槍口下的人,都是無辜且悲慘地枉死。

而當代民主社會的台灣,政府藉由透過選票獲得執政的合法性;警力卻被民意擁戴成執法的代言人,死在警察槍下的人反而是罪有應得。



導演透過《餘燼》進一步挑戰觀眾

活在當今自由的年代真相要得回來嗎?

或是,國家已不再重視過去的傷痕,只能交由個人動用私刑贖回正義?

內容總結
餘燼
2
/5
avatar-img
90會員
208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本篇整理導演針對《懼裂》電影的重要象徵以及隱喻,Coralie 解釋,包括: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結尾的清掃車是必要的嗎?
4/5懼裂
《荒野機器人》將羅茲設定成一個只為了完成工作目標的機器人,在照顧亮亮的過程中,羅茲也逐漸以自身的行動回答:我是誰?從哪來?該去哪?
5/5荒野機器人
《誰偷了垃圾桶》將劇中設定成接受賄賂的印度社會,或多會少也反映了印度的現狀,也因此馬哈拉賈以及瓦拉達拉傑督察,兩人之間的正面與負面行動反而能相輔相成。
4/5誰偷了垃圾桶?
林郁婷在體育場上突破性別界限,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尊重;而李二毛則在追求性別認同的道路上,面臨著無數的困難和歧視。性別平等的道路,對兩人而言不是均等的平坦道路。
《角頭:大橋頭》作為台灣長壽的電影 IP,近期的輿論也頗有言詞。對我而言,真正纏著多數觀眾內心的,仍舊是生澀且直面的粗話台詞,以及過於外顯的霸氣與衝動。
3/5角頭:大橋頭
時間雖然終究會過去,但是痛苦不盡然會因此消散,可能會在另一個人的生命裡延續。
4/5年少日記
本篇整理導演針對《懼裂》電影的重要象徵以及隱喻,Coralie 解釋,包括: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結尾的清掃車是必要的嗎?
4/5懼裂
《荒野機器人》將羅茲設定成一個只為了完成工作目標的機器人,在照顧亮亮的過程中,羅茲也逐漸以自身的行動回答:我是誰?從哪來?該去哪?
5/5荒野機器人
《誰偷了垃圾桶》將劇中設定成接受賄賂的印度社會,或多會少也反映了印度的現狀,也因此馬哈拉賈以及瓦拉達拉傑督察,兩人之間的正面與負面行動反而能相輔相成。
4/5誰偷了垃圾桶?
林郁婷在體育場上突破性別界限,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尊重;而李二毛則在追求性別認同的道路上,面臨著無數的困難和歧視。性別平等的道路,對兩人而言不是均等的平坦道路。
《角頭:大橋頭》作為台灣長壽的電影 IP,近期的輿論也頗有言詞。對我而言,真正纏著多數觀眾內心的,仍舊是生澀且直面的粗話台詞,以及過於外顯的霸氣與衝動。
3/5角頭:大橋頭
時間雖然終究會過去,但是痛苦不盡然會因此消散,可能會在另一個人的生命裡延續。
4/5年少日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梁寒衣 死亡, 以面對面, 揭開存在的底蘊──    如此,我們活著,我們呼吸,我們行走,緣於經緯交織,命運穿梭無數知與不知,識與不識,愛與非愛的生命,以自身的行為滲入,聯結,支撐,且補綴了此存有的巨網   面對「失卻」,人們總是痛苦不堪,疑懼交迸,而狂吠不止── 我們不是試圖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日本電影《福田村事件》重新探討了當代社會面對錯誤歷史的重建,以及對集體絕望的掙扎。作品呼籲觀眾不再袖手旁觀,而是要積極思考和追問。這部作品在日本和全球正在面臨的隱性歧視和待遇下,提醒人們不要沉默不語,對過往記憶與責任肩負起責任。
Thumbnail
憑藉匈牙利電影《解釋的總和》中之政治景況,對比台灣政治情境,並為導演之點題釋義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Thumbnail
這是關於莫拉克風災十週年的故事,講述了災區原住民的故事、生存智慧和教育問題。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梁寒衣 死亡, 以面對面, 揭開存在的底蘊──    如此,我們活著,我們呼吸,我們行走,緣於經緯交織,命運穿梭無數知與不知,識與不識,愛與非愛的生命,以自身的行為滲入,聯結,支撐,且補綴了此存有的巨網   面對「失卻」,人們總是痛苦不堪,疑懼交迸,而狂吠不止── 我們不是試圖
Thumbnail
我再次從這些藝文作品中看見了自由的可貴,失去自由進而失去姓名與性命,連眾人的共同記憶都要迫於陪葬。當安東尼奧帶著僅存氣息被拖到廣場,士兵們讓鎮民燒掉與他相關連的小書,這一舉止絕不是僅為了嚇阻,而是要將安東尼奧這個人從歷史上抹去。極權體制意味著全面掌控,連死亡都要從古至今死的透徹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日本電影《福田村事件》重新探討了當代社會面對錯誤歷史的重建,以及對集體絕望的掙扎。作品呼籲觀眾不再袖手旁觀,而是要積極思考和追問。這部作品在日本和全球正在面臨的隱性歧視和待遇下,提醒人們不要沉默不語,對過往記憶與責任肩負起責任。
Thumbnail
憑藉匈牙利電影《解釋的總和》中之政治景況,對比台灣政治情境,並為導演之點題釋義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馬來西亞首部眾籌製作、講述種族隔離的電影終於誕生。
Thumbnail
這是關於莫拉克風災十週年的故事,講述了災區原住民的故事、生存智慧和教育問題。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