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年假結束了,大家都好好放鬆了嗎?
原本以為過年期間會讀比較多書,但其實也只慢慢地讀完兩本,其中一本還是勉強讀完的😅 不過,閱讀本來就是這樣嘛,踩雷難免,反而讓下一本好書顯得更有魅力!
這篇就一起回顧去年 12 月和今年 1 月讀過的書~
🪻關於故事:
長期被極度重男輕女的婆婆霸凌的媳婦、
自小家庭失能、外表不起眼的國中女生、
出生在優渥家庭、總是人群中心的班花、
被母親過度保護、彷彿高塔公主的女孩、
看似不相關的幾個女人, 因為一件社會案件產生關聯。
☀️想說的話:
讀來覺得有點荒謬,但現實往往比小說更離奇,而且真實到令人悲傷。
書中的人物們,把女性在不同身份中所經歷的悲劇與痛苦,全都演繹了一遍。
傳統社會歌頌著母愛的偉大,「愛自己的孩子天經地義、女性天生都具有母性、生了小孩自然就懂得怎麼當媽媽」;但女性也是人,在成為母親這個身分之前,也是有血有肉會痛苦會疲倦的一個普通人。
讀完心情悶悶的,想給每一位努力扮演各種角色的女性一個擁抱🫂
🪻關於這本書:
對於被生活與家務壓得喘不過氣、對於空間整理感到焦慮的人們,作者以心理治療師的角度,提供了41個建議,除了重新檢視人與空間的關係,也能安頓身心。
☀️想說的話:
原以為是整理收納的技巧分享,結果更像一本「如何不因為家裡亂而責備自己」的心理調適書。譬如說,不要因為沒有按照預期的時間完成家務,而感到罪惡等等。
大部分建議還算實用,但有些則有點莫名其妙,讓人懷疑是不是為懶惰找藉口(咦)
如果正處在低潮期,需要一些鼓舞自己的話語,確實頗有安慰效果;但如果想學實用整理方法,我個人覺得普普通通,總之是本一言難盡的書。
Photo by Prasanna Kumar on Unsplash
🪻關於故事:
一群被社會遺忘的人,以沒落的舊學生街為中心生活著,突然發生的三樁兇殺案,究竟隱藏了什麼祕密?這些祕密被揭開後,留下來的人們又該如何走下去?
☀️想說的話:
這是東野圭吾早期的作品,雖然部分推理的事件設計仍略顯生澀,但整體結構算完整,讀完並沒有太多懸念。
除了謎團鋪陳,也能從書中感受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後,頹靡的社會氛圍、以及年輕人的無力感。
🪻關於故事:
珍和瑪妮是相識多年的閨蜜,對彼此瞭若指掌。然而,珍始終厭惡瑪妮的丈夫查爾斯,認為他配不上摯友。
但現在,查爾斯已經死了。珍不禁想著——如果當初沒有對瑪妮撒下那些謊,也許她的丈夫還活著……
☀️想說的話:
這是過年期間第一本讀的小說,沒想到差點讓我讀不完……。
前段或許讓人好奇,但劇情走向不難猜測,後段幾乎淪為偏執狂獨白,懸疑感薄弱,敘事冗長拖沓,讀來乏味。除了獨白的主角珍,其他角色形象模糊。
原以為最後會有什麼驚天大逆轉,結果完全沒有😩作為一本「懸疑」小說,太讓人失望。
🪻關於故事:
顛覆韓國社會傳統的「家父長制」,這個家由女兒做主!
身為作家兼出版社老闆的瑟娥,雇用她的雙親當員工;既為同事又是家人,是公司也是家庭,這是他們的溫馨有趣、有時傷感的平凡日常。
☀️想說的話:
為了洗去上一本的失望感,開了這本韓國小說。
與其說是小說,更像是一部溫暖的日常散文集,描述作家女兒(兼出版社老闆)與母父(很喜歡這個用詞小巧思!)的家庭與工作日常。
從第一篇就揭示了想要顛覆韓國社會「家父長」制的傳統,這個家是「家女長」(女兒當家)制。
但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作者從頭到尾沒有刻意想要「挑戰」什麼、也沒有尖銳的批判或說教,而是不著痕跡的將新的秩序融入了日常,一切都是那麼自然而然的成形,非常喜歡這樣的溫柔。
有趣的是,主角的名字就是作者和她父母的真名!十分好奇她的家人讀完這本書的想法(不知道有沒有相關訪問,可惜韓文不好不知從何找起)。
📖 以上有你讀過或是感興趣的書嗎?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喜歡以上的分享嗎?歡迎透過購書連結購書,同時也能支持我繼續創作!
✨追蹤我一起讀更多好書➡️IG: nga_booksh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