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理想能當飯吃嗎」!剖析企業永續發展策略的真偽與ESG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陣子在某個場合,聽到一段對話讓我印象深刻。

有個單位正在推動森林碳匯與生物多樣性的相關專案,雖然預算不多,但這些議題其實與企業的永續發展密切相關。不過,高層的態度卻是……
👉「這些東西不要再做了!」
👉「賺不到錢,別浪費時間!」
👉「理想能當飯吃嗎?」
這句話一出來,現場空氣瞬間凝結。

永續發展 ≠ 單純的理想,而是企業競爭力

這讓我思考了一下,這些事情真的只是「理想」嗎?

近幾年,各種法規、投資趨勢都在強調碳管理、生物多樣性、企業責任的重要性。森林碳匯、生態檢核這些議題,早就不是「好看就好」的選擇,而是影響企業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 森林碳匯:不只是環保行動,還涉及企業碳中和、碳權交易。

🌍 生物多樣性:企業開發時,必須考慮環境影響,這關乎法規遵循與品牌形象。

💰 投資人、消費者、監管機構都開始要求企業承擔責任,這是市場趨勢,而非一廂情願的幻想。

那麼,這些企業的「永續發展策略」到底是認真的,還是只是表面功夫呢?這讓我想到麥肯錫的《Ten tests for nature strategy》,其中提到了一個關鍵問題:企業的自然策略,究竟是真的有影響力,還是只是一個 PR 操作?

如何判斷企業的永續發展策略是認真的?

如果企業只是掛著「ESG」的招牌,但實際上沒有實質行動,那這樣的策略遲早會被市場淘汰。根據《Ten tests for nature strategy》,我們可以從幾個關鍵點來檢視一個企業對永續發展的態度是否可信:

1️⃣ 策略有具體目標嗎?

企業是否只是喊口號,還是有明確的可衡量目標?

例如,是否有具體的碳減排路徑、自然保護承諾,而不是單純說「我們很重視環境」?

2️⃣ 資金投入是否匹配承諾?

企業有沒有真的撥出資源來落實這些計畫?

還是只在 ESG 報告裡畫大餅,實際預算卻少得可憐?

3️⃣ 是否與核心業務結合?

這家公司有把永續發展當成業務策略的一部分,還是把它當成「額外的成本」?

例如,一家製造業公司如果真的關心生物多樣性,那它的供應鏈決策會改變,而不只是發個 CSR 報告說「我們關心地球」。

如果企業的永續策略通過不了這些測試,那它可能真的只是「表面功夫」,而這種心態就是造成「理想能當飯吃嗎」這種發言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這種心態值得我們討論?

這樣的態度,背後反映出幾個有趣的現象:

1️⃣ 短視近利 vs. 長遠競爭力

企業在意短期收益是合理的,但如果只看眼前的財務回報,而忽略長期的市場趨勢,這其實是在削弱自己的競爭力。當全球企業都在談碳管理時,還說「這些沒用」,真的不會被市場淘汰嗎?

2️⃣ 把永續發展當「附加品」,而非企業責任(甚至漂綠)

有些企業說自己很重視 ESG,但當涉及到真正的行動與投資時,卻立刻變臉:「這些太燒錢了,不做!」

🚨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漂綠(Greenwashing)。 🚨

企業會在 ESG 報告、品牌宣傳中強調自己有多環保,但實際上:

  • 只有象徵性專案,沒有真正影響核心業務(例如種幾棵樹,但供應鏈仍然高度污染)
  • 強調永續成就,卻避開關鍵指標(例如標榜「減少塑膠包裝」,但碳排、供應鏈開發照舊)
  • 投資不足,當監管機構或投資人要求實際數據時,才發現一堆承諾根本沒有具體成果

當企業只是把永續發展當 PR 操作,而不是內建到業務策略時,這些承諾終究會被市場識破。 監管規範(如 CSRD、TNFD)與投資人現在都在強調「反漂綠」,如果一間公司只是做表面功夫,遲早會被市場懲罰。

3️⃣ 對專業知識與市場趨勢的忽視

很多企業的高層,仍然對這些新趨勢保持懷疑,甚至不願意深入理解。結果是,當他們終於意識到這些東西「真的很重要」時,其他競爭對手早已經佈局完成,遙遙領先。

企業要如何避免漂綠?
剛好可以再補充《Ten tests for nature strategy》中提到的觀點來檢視企業是否真的在落實永續發展,而不只是做表面工夫:
✅ 目標是否清晰且可衡量?(如果 ESG 目標只有模糊承諾,可能就是漂綠)
✅ 是否投入足夠資源來實現?(看看永續預算有多少,就知道企業的誠意)
✅ 是否影響核心業務?(ESG 不是只寫在報告裡,而是應該改變供應鏈、產品開發、營運模式)

如果企業做不到這些,那它很可能只是拿 ESG 當行銷工具,而不是真正的策略。

遲早要面對的現實,但世界真的準備好了嗎?

永續發展,從來不是一個「好像很美好,但沒什麼實際意義」的空談,而是企業生存策略的一部分。

但現在的國際環境,卻讓 ESG 走到了新的分歧點。

🌍 歐盟持續加強 ESG 法規(如 CSRD、TNFD),要求企業揭露更詳細的永續數據,讓漂綠變得更難。

美國卻正在出現「反 ESG」聲浪,尤其共和黨勢力在某些州已經直接對抗 ESG 投資,甚至封殺某些永續基金。

🤔 川普回鍋,美國政策可能全面右轉,會不會導致 ESG 在全球市場的發展趨勢出現倒退?

ESG 會繼續前進,還是陷入政治角力?世界右轉,企業的永續策略還有未來嗎?

👉 下一篇,我們來聊聊 ESG 的政治現實與未來發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涅不是吟遊詩人
0會員
6內容數
📚 這裡是我的閱讀筆記存放區! 本來想記錄工具書和文學筆記,結果變成產業觀察(尤其是 ESG)佔比最高,畢竟老闆不讓我寫進報告,但不寫又難受 🐈‍⬛✨ 內容涵蓋產業觀察、工具書、小說、大眾心理學(如果我有乖乖寫的話),總之,這是一個隨性又雜食的閱讀筆記站,偶爾也會變成 ESG 深坑現場 🖤📖
2025/03/12
25個人卻有15個團隊?本文探討公司內小團隊運作的困境,從理論到現實,分析效率降低的原因:專注力被切割、優先順序混亂、溝通成本上升。文章並提出改善方法,包含限制成員跨專案數量、設立跨專案協作機制、PM間協調資源,以期讓小團隊真正高效運作。
Thumbnail
2025/03/12
25個人卻有15個團隊?本文探討公司內小團隊運作的困境,從理論到現實,分析效率降低的原因:專注力被切割、優先順序混亂、溝通成本上升。文章並提出改善方法,包含限制成員跨專案數量、設立跨專案協作機制、PM間協調資源,以期讓小團隊真正高效運作。
Thumbnail
2025/02/15
最近,美國許多企業開始調整 DEI(多元、公平、共融) 政策,分成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向: 🔹 Google、Meta、NASA、沃爾瑪、麥當勞:調整或削減 DEI 🔹 Apple、Costco:堅持維持 DEI,不受影響 這讓人好奇——為什麼同樣是知名企業,對 DEI 的選擇卻如此不同?
2025/02/15
最近,美國許多企業開始調整 DEI(多元、公平、共融) 政策,分成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向: 🔹 Google、Meta、NASA、沃爾瑪、麥當勞:調整或削減 DEI 🔹 Apple、Costco:堅持維持 DEI,不受影響 這讓人好奇——為什麼同樣是知名企業,對 DEI 的選擇卻如此不同?
2025/02/12
隨著市場對 ESG 投資的態度轉變,許多人開始質疑 ESG 是否已經進入衰退期。部分資金轉向 AI 和傳統產業,而 ESG 相關基金的熱度似乎不如以往。然而,這是否意味著 ESG 已經失敗,或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承諾正在消退?
Thumbnail
2025/02/12
隨著市場對 ESG 投資的態度轉變,許多人開始質疑 ESG 是否已經進入衰退期。部分資金轉向 AI 和傳統產業,而 ESG 相關基金的熱度似乎不如以往。然而,這是否意味著 ESG 已經失敗,或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承諾正在消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許多企業在推動 ESG 時遇到的困境,例如方向模糊、行動混亂、成效不清等,並提出「以終為始」的 ESG 策略藍圖解決方案,以 5C × SPTSi 策略規劃模型,引導企業建立可執行、可追蹤、有產出的 ESG 策略,最終提升企業競爭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許多企業在推動 ESG 時遇到的困境,例如方向模糊、行動混亂、成效不清等,並提出「以終為始」的 ESG 策略藍圖解決方案,以 5C × SPTSi 策略規劃模型,引導企業建立可執行、可追蹤、有產出的 ESG 策略,最終提升企業競爭力。
Thumbnail
探討企業永續發展策略的真偽,並分析「理想能當飯吃嗎?」的心態,點出短視近利、漂綠、忽視專業知識等現象,說明企業如何避免漂綠,以及ESG在國際政治角力下的未來發展。
Thumbnail
探討企業永續發展策略的真偽,並分析「理想能當飯吃嗎?」的心態,點出短視近利、漂綠、忽視專業知識等現象,說明企業如何避免漂綠,以及ESG在國際政治角力下的未來發展。
Thumbnail
ESG包含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主要用來評估企業或投資組合在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環境考慮企業的生態足跡、碳排放和自然資源使用等;社會關注企業對員工、社區和利害相關人的影響;而公司治理則涵蓋了企業管理、股東權益和透明度等方面。
Thumbnail
ESG包含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主要用來評估企業或投資組合在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環境考慮企業的生態足跡、碳排放和自然資源使用等;社會關注企業對員工、社區和利害相關人的影響;而公司治理則涵蓋了企業管理、股東權益和透明度等方面。
Thumbnail
這個系列文共有上、中、下三篇,將簡介一些可能造成「漂綠」的情形,以及背後的成因和應對措施。「漂綠」在這裡指讓永續資訊接收者的理解與實際情況產生差異,而再來要提到的這 10 件事,雖然均為導致理解跟實際情況不同的情形,但這些情形的發生本身沒有對錯,端看這些情形的成因跟動機為何。
Thumbnail
這個系列文共有上、中、下三篇,將簡介一些可能造成「漂綠」的情形,以及背後的成因和應對措施。「漂綠」在這裡指讓永續資訊接收者的理解與實際情況產生差異,而再來要提到的這 10 件事,雖然均為導致理解跟實際情況不同的情形,但這些情形的發生本身沒有對錯,端看這些情形的成因跟動機為何。
Thumbnail
除了生成式AI外,2023年最夯的議題之一且與企業經營息息相關的莫過於ESG,為了方便眾多企業瞭解該如何推動ESG,也瞭解ESG非僅是大企業的專屬與責任,活意行銷企管顧問公司與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合作,於2023/6/1(四)14:00舉辦不同思維的「企業如何推動有利可圖的ESG」講座,從務實的市場
Thumbnail
除了生成式AI外,2023年最夯的議題之一且與企業經營息息相關的莫過於ESG,為了方便眾多企業瞭解該如何推動ESG,也瞭解ESG非僅是大企業的專屬與責任,活意行銷企管顧問公司與臺中社會創新實驗基地合作,於2023/6/1(四)14:00舉辦不同思維的「企業如何推動有利可圖的ESG」講座,從務實的市場
Thumbnail
|引言 – 超過3/4以上的公司五年後會共同盲點 不囉唆直接破題!那就是「定位」!不知道親愛的讀者你的公司、企業、事業目前已經經營多久了呢?5年?10年?15年?50年?或是500年?但你知道超過5年以上的團隊有超過75%「不清楚」或「模糊」了企業定位。
Thumbnail
|引言 – 超過3/4以上的公司五年後會共同盲點 不囉唆直接破題!那就是「定位」!不知道親愛的讀者你的公司、企業、事業目前已經經營多久了呢?5年?10年?15年?50年?或是500年?但你知道超過5年以上的團隊有超過75%「不清楚」或「模糊」了企業定位。
Thumbnail
  企業永續經營的ESG成為當代顯學,所謂ESG分別是指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ety)以及公司治理(G,governance),當中又以稅務治理(公司治理一環)是企業實踐的關鍵因素,利害關係人能充分瞭解的核心議題,ESG已經成為主流精神,能夠履行合法納稅的基本
Thumbnail
  企業永續經營的ESG成為當代顯學,所謂ESG分別是指環境保護(E,Environment)、社會責任(S,Society)以及公司治理(G,governance),當中又以稅務治理(公司治理一環)是企業實踐的關鍵因素,利害關係人能充分瞭解的核心議題,ESG已經成為主流精神,能夠履行合法納稅的基本
Thumbnail
ESG企業永續經營|簡單輕鬆聊 - 大家都在談論的ESG、碳排查與我有關嗎? 如果目前你還覺得什麼ESG、碳排放、社會責任、計畫書等等的與你無關,如果你覺得:我只是小小傳產,又沒有要打進國際市場,不需要去知道這些啦! 那今天抱歉,MAT萱羚要來搓破一下舒適的泡泡囉!
Thumbnail
ESG企業永續經營|簡單輕鬆聊 - 大家都在談論的ESG、碳排查與我有關嗎? 如果目前你還覺得什麼ESG、碳排放、社會責任、計畫書等等的與你無關,如果你覺得:我只是小小傳產,又沒有要打進國際市場,不需要去知道這些啦! 那今天抱歉,MAT萱羚要來搓破一下舒適的泡泡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