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好子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忠升上四年級的時候,爸爸癌症過世,媽媽為了養家,平日和假日都要工作,幾乎全年無休。當每小忠下課回家,丟下書包就是玩電腦遊戲,一百多種遊戲重複玩,終於玩到膩。親友擔心小忠獨自在家無人陪伴行為會有偏差,建議媽媽把小忠「丟到」環保站安親,小忠從國小五年級開始,下課後就到環保站吃飯,然後跟著阿明伯伯出去載回收。


阿明伯伯七十六歲,阿忠十四歲,一老一少,附近店家都認識他們。阿明伯伯跟阿忠,兩人同進同出,一起載環保,一起修理二手腳踏車,一起吃志工煮的飯,不知情的人以為他們是爺孫。


阿明伯伯從小家貧,小學畢業就出去做工養家,結婚後,清晨天未亮就去批菜給太太賣,自己再趕去工廠上班,數十年如一日。阿明伯伯退休之後,有一天拿家裡的回收物到環保站,看到環保站缺志工,阿明伯伯便自然而然加入了,一做就是十多年。阿明伯伯跟兒媳孫子住在一起,兒子說爸爸的善與孝是他一生追隨的典範,兩個孫子也很親近阿公,沒事就黏著阿公,陪阿公練書法,一言一行都隨著阿公的德性軌跡。


阿忠說,晚上七八點從環保站回家到,洗完澡就會開電腦聽音樂,放鬆一下,已經好多年沒有玩電腦遊戲,因為那個東西已經吸引不了自己。雖然阿忠沒有爸爸,缺少了一點父愛,但是他在環保站已經得到很多很多,有阿明伯伯的關愛,有阿綢阿嬤天天為他煮飯,還有其他志工超越親人的疼惜,阿忠覺得自己沒有失落,反而覺得跟大家一起做好事心情很好,很充實,也有很自信。


阿明伯伯帶領阿忠,三天兩頭沿著街道收回收物,只有過年休三五天。阿忠雖然年紀輕輕,也不擅長讀書,但是他跟在一群善良有智慧的志工身邊,他的智慧不輸大人,懂的道理甚至在同齡人之上。心念正確,價值觀正確,未來不會失色,因為他已經走在自造福緣的路上,機緣會比一般人好。


阿忠說,升上高中之後會漸漸忙碌,不能每天做志工,但是他確定那是自己一生的志業,未來不管多忙,都會利用假日淨化環境、利人利己。阿忠的爸爸早逝,阿忠自立自強,讓天上的爸爸有一個好子孫,這是他對爸爸最大的盡孝。


阿忠是幸運的,當初媽媽把他丟到環保站「安親」也是正確的選擇,少了父母的陪伴,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孩子懵懂階段,若有一個好的典範建立正確價值觀,終其一生,大人都不用擔心孩子會變壞,更不用擔心他們行為有失。總之,希望孩子好,大人要先做對。


#善的依循

#自修自得

#人品典範

avatar-img
51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秀雲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年除夕,她與先生帶著女兒回婆家圍爐,映入眼簾的是,婆婆穿著防水風衣,一個人在漏水的廚房奮力炒菜,那時的秀雲,分不清婆婆臉上的水究竟是汗水還是雨水。 秀雲說,那時剛教書沒多久,與先生的存款有限,只能幫婆婆租一間狀況好一點的房子。七年後,也就是二女兒出生的第三年,兩人的經濟穩
小田從台灣嫁至吉隆坡,先生是國際企業的董事,小田是董事夫人。她不僅是豪門貴夫人,也是女強人,與兩位閨蜜好友合夥創業,既嫁得好,又闖出自己的人生好光景。 事事順心的小田,每天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讓貢高我慢的脾氣日益坐大,她覺得自己的成功來自於自己的努力,要感謝的是自己,跟別人無關。不管是家裡,還是
孩子讀小學的時候,文蕙便跟著投入學校愛心媽媽的行列,前後做了十二年。文蕙很喜歡做志工,可以看見不同的人生,好的學起來,不好的當警惕。離開學校,文蕙轉到養老院、安養院服務,她更喜歡了,在那裡,她看盡人生百態,病與痛,孤與寡,因而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二○一○年,文蕙檢查出罹患乳癌第三期,經醫生
大部份的人都是因為遇到困境,見苦知福,有了自覺之後才知道行善積德、廣結善緣的重要性。然而,也有一些人,與生俱來悲天憫人的胸懷,不管自己當下的情況是好是壞,只要有人需要,他們皆能付出無所求。 有一對夫妻,生了八個孩子,不富裕的務農人家,上有二老、下有八小,加上夫妻兩人,十二口之家,要溫飽一餐都不
淨空老法師曾說,與孩子的因緣有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每個人與子女的緣份不脫以上四類。讓我們操煩、讓我們憂慮、讓我們食不下嚥、夜不成眠的孩子比比皆是,與其說討債,不如說是來尋求一份和解與重修的機會。 電視媒體不時披露哪家的媽媽或爸爸死於孩子之手,原因很多,有的是孩子生病,精神渙散,不知道
凡夫俗子沒有預知的能力,今天過了,明天會不會來,不知道。過去與未來無法掌握,唯有當下的一念心可由自己掌握,想到就去做,有做就不會遺憾。 玉桂早年辛苦扛起一家六口的生計,先生工作不穩定,賺自己的零花夠而已。玉桂辛苦養家卻從來沒有抱怨,加上心地善良不計較,善知識來接引她聞法入心,玉桂四十歲左右開始
秀雲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年除夕,她與先生帶著女兒回婆家圍爐,映入眼簾的是,婆婆穿著防水風衣,一個人在漏水的廚房奮力炒菜,那時的秀雲,分不清婆婆臉上的水究竟是汗水還是雨水。 秀雲說,那時剛教書沒多久,與先生的存款有限,只能幫婆婆租一間狀況好一點的房子。七年後,也就是二女兒出生的第三年,兩人的經濟穩
小田從台灣嫁至吉隆坡,先生是國際企業的董事,小田是董事夫人。她不僅是豪門貴夫人,也是女強人,與兩位閨蜜好友合夥創業,既嫁得好,又闖出自己的人生好光景。 事事順心的小田,每天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讓貢高我慢的脾氣日益坐大,她覺得自己的成功來自於自己的努力,要感謝的是自己,跟別人無關。不管是家裡,還是
孩子讀小學的時候,文蕙便跟著投入學校愛心媽媽的行列,前後做了十二年。文蕙很喜歡做志工,可以看見不同的人生,好的學起來,不好的當警惕。離開學校,文蕙轉到養老院、安養院服務,她更喜歡了,在那裡,她看盡人生百態,病與痛,孤與寡,因而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二○一○年,文蕙檢查出罹患乳癌第三期,經醫生
大部份的人都是因為遇到困境,見苦知福,有了自覺之後才知道行善積德、廣結善緣的重要性。然而,也有一些人,與生俱來悲天憫人的胸懷,不管自己當下的情況是好是壞,只要有人需要,他們皆能付出無所求。 有一對夫妻,生了八個孩子,不富裕的務農人家,上有二老、下有八小,加上夫妻兩人,十二口之家,要溫飽一餐都不
淨空老法師曾說,與孩子的因緣有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每個人與子女的緣份不脫以上四類。讓我們操煩、讓我們憂慮、讓我們食不下嚥、夜不成眠的孩子比比皆是,與其說討債,不如說是來尋求一份和解與重修的機會。 電視媒體不時披露哪家的媽媽或爸爸死於孩子之手,原因很多,有的是孩子生病,精神渙散,不知道
凡夫俗子沒有預知的能力,今天過了,明天會不會來,不知道。過去與未來無法掌握,唯有當下的一念心可由自己掌握,想到就去做,有做就不會遺憾。 玉桂早年辛苦扛起一家六口的生計,先生工作不穩定,賺自己的零花夠而已。玉桂辛苦養家卻從來沒有抱怨,加上心地善良不計較,善知識來接引她聞法入心,玉桂四十歲左右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孩子在家庭裡出生,慢慢長大,到幾歲時,可以「自己一個人住」? 上學期就曾聽小Q說,媽媽在作看護,親戚介紹的。 小Q父親早逝,跟媽媽兩人相依為命,家庭經濟狀況很不好;媽媽縮衣節食,省下來的錢,都投資在小Q身上,讓他去補習。 下學期的某次晤談,小Q說,媽媽現在到外縣市去當看護了,24小時的看護
Thumbnail
某天和某主任聊天 他向我介紹幾位長輩故事 A:每天等兒子來看他,不過都沒等到 B:已經中風好多次,加上女兒也中風無法照顧,萬一再一次發生緊急狀況,家人希望就讓他好好離開 C:因為他有月退奉,家人希望不管怎樣都要讓他留一口氣在 D:....... 聽完這些令人難過的故事,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
Thumbnail
記得當時年紀小 學校出個作文題為 |我的父親大人介紹| 自認文章寫的呱呱叫 卻讓大家看了哈哈笑 爸爸當時看了也苦惱 怎沒遺傳他的文章好 祂飽讀詩書還嫌少 工作之餘不怕累 每日一定看書報 只為圓祂作家夢 當時投稿稿費沒嫌少 唯一遺憾自傳未了 一屆草民也沒人看 就算廣
Thumbnail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小時候常常有鄉音很重,的杯杯到家中做客。
Thumbnail
四   就父親遺留下來有關他在大陸時期的史料,在祖父辭世後,家中尚有繼弦的吾祖母林晏(諡柔慈)時年41歲、大哥24歲、二哥21歲、三哥17歲、大姐13歲、二姐11歲、父親4歲。祖母帶著四男兩女共有七人,除父親尚幼之外,其餘都正是投入生產的年齡,雖遭父喪之不幸,卻該是充滿前進的家族。地雖貧瘠,物產不
前言 再"再觀照"一文中提及自己與兒女相處狀況:有事再通知,沒事少打擾;不知什麼孝親費;兒女家就是兒女家;兒女買東西送你覺得尷尬;到兒女家就像在做客。 我在複製父親與兒女的互動 寫完後,再回頭省思父親退休後的相處情形,愕然發現,我幾乎就是在複製與他的相處狀況。我們兄弟都住在離父母家不遠處,但除
  要和小朋友互動,對我,我感覺到我不會聽大人的話,我父母也沒教過我要怎樣做人。我父親的學歷只有小學三年級,我母親沒上過學。但我母親識一點字,據他說,他是聽歌看著歌詞學來的。   父母都是好人,只不過他們的人生要不斷的付出,就是要不斷的工作。好像是我未滿十歲哪年,我的父親大劫來了,就是患上癌症,是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
Thumbnail
孩子在家庭裡出生,慢慢長大,到幾歲時,可以「自己一個人住」? 上學期就曾聽小Q說,媽媽在作看護,親戚介紹的。 小Q父親早逝,跟媽媽兩人相依為命,家庭經濟狀況很不好;媽媽縮衣節食,省下來的錢,都投資在小Q身上,讓他去補習。 下學期的某次晤談,小Q說,媽媽現在到外縣市去當看護了,24小時的看護
Thumbnail
某天和某主任聊天 他向我介紹幾位長輩故事 A:每天等兒子來看他,不過都沒等到 B:已經中風好多次,加上女兒也中風無法照顧,萬一再一次發生緊急狀況,家人希望就讓他好好離開 C:因為他有月退奉,家人希望不管怎樣都要讓他留一口氣在 D:....... 聽完這些令人難過的故事,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
Thumbnail
記得當時年紀小 學校出個作文題為 |我的父親大人介紹| 自認文章寫的呱呱叫 卻讓大家看了哈哈笑 爸爸當時看了也苦惱 怎沒遺傳他的文章好 祂飽讀詩書還嫌少 工作之餘不怕累 每日一定看書報 只為圓祂作家夢 當時投稿稿費沒嫌少 唯一遺憾自傳未了 一屆草民也沒人看 就算廣
Thumbnail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小時候常常有鄉音很重,的杯杯到家中做客。
Thumbnail
四   就父親遺留下來有關他在大陸時期的史料,在祖父辭世後,家中尚有繼弦的吾祖母林晏(諡柔慈)時年41歲、大哥24歲、二哥21歲、三哥17歲、大姐13歲、二姐11歲、父親4歲。祖母帶著四男兩女共有七人,除父親尚幼之外,其餘都正是投入生產的年齡,雖遭父喪之不幸,卻該是充滿前進的家族。地雖貧瘠,物產不
前言 再"再觀照"一文中提及自己與兒女相處狀況:有事再通知,沒事少打擾;不知什麼孝親費;兒女家就是兒女家;兒女買東西送你覺得尷尬;到兒女家就像在做客。 我在複製父親與兒女的互動 寫完後,再回頭省思父親退休後的相處情形,愕然發現,我幾乎就是在複製與他的相處狀況。我們兄弟都住在離父母家不遠處,但除
  要和小朋友互動,對我,我感覺到我不會聽大人的話,我父母也沒教過我要怎樣做人。我父親的學歷只有小學三年級,我母親沒上過學。但我母親識一點字,據他說,他是聽歌看著歌詞學來的。   父母都是好人,只不過他們的人生要不斷的付出,就是要不斷的工作。好像是我未滿十歲哪年,我的父親大劫來了,就是患上癌症,是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