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忠升上四年級的時候,爸爸癌症過世,媽媽為了養家,平日和假日都要工作,幾乎全年無休。當每小忠下課回家,丟下書包就是玩電腦遊戲,一百多種遊戲重複玩,終於玩到膩。親友擔心小忠獨自在家無人陪伴行為會有偏差,建議媽媽把小忠「丟到」環保站安親,小忠從國小五年級開始,下課後就到環保站吃飯,然後跟著阿明伯伯出去載回收。
阿明伯伯七十六歲,阿忠十四歲,一老一少,附近店家都認識他們。阿明伯伯跟阿忠,兩人同進同出,一起載環保,一起修理二手腳踏車,一起吃志工煮的飯,不知情的人以為他們是爺孫。
阿明伯伯從小家貧,小學畢業就出去做工養家,結婚後,清晨天未亮就去批菜給太太賣,自己再趕去工廠上班,數十年如一日。阿明伯伯退休之後,有一天拿家裡的回收物到環保站,看到環保站缺志工,阿明伯伯便自然而然加入了,一做就是十多年。阿明伯伯跟兒媳孫子住在一起,兒子說爸爸的善與孝是他一生追隨的典範,兩個孫子也很親近阿公,沒事就黏著阿公,陪阿公練書法,一言一行都隨著阿公的德性軌跡。
阿忠說,晚上七八點從環保站回家到,洗完澡就會開電腦聽音樂,放鬆一下,已經好多年沒有玩電腦遊戲,因為那個東西已經吸引不了自己。雖然阿忠沒有爸爸,缺少了一點父愛,但是他在環保站已經得到很多很多,有阿明伯伯的關愛,有阿綢阿嬤天天為他煮飯,還有其他志工超越親人的疼惜,阿忠覺得自己沒有失落,反而覺得跟大家一起做好事心情很好,很充實,也有很自信。
阿明伯伯帶領阿忠,三天兩頭沿著街道收回收物,只有過年休三五天。阿忠雖然年紀輕輕,也不擅長讀書,但是他跟在一群善良有智慧的志工身邊,他的智慧不輸大人,懂的道理甚至在同齡人之上。心念正確,價值觀正確,未來不會失色,因為他已經走在自造福緣的路上,機緣會比一般人好。
阿忠說,升上高中之後會漸漸忙碌,不能每天做志工,但是他確定那是自己一生的志業,未來不管多忙,都會利用假日淨化環境、利人利己。阿忠的爸爸早逝,阿忠自立自強,讓天上的爸爸有一個好子孫,這是他對爸爸最大的盡孝。
阿忠是幸運的,當初媽媽把他丟到環保站「安親」也是正確的選擇,少了父母的陪伴,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很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孩子懵懂階段,若有一個好的典範建立正確價值觀,終其一生,大人都不用擔心孩子會變壞,更不用擔心他們行為有失。總之,希望孩子好,大人要先做對。
#善的依循
#自修自得
#人品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