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文章內容:你的故事可以離經叛道,但內部需要自成邏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我們寫小說的時候──或者我更喜歡說當我們寫故事的時候,所構造出來的是虛幻與現實交錯的場景。

  就算是再怎麼虛幻,裡面的每個人都能死而復生或者隨手凝聚法術亂扔搏鬥的故事,都還是與現實有千絲萬縷的關聯──至少在人性上或者故事內的社會關係中是如此。

  講個更加極端點的例子吧!

  那些關乎修仙、末世、獸世的超自然題材,動輒繁衍千萬生靈,像是光榮公司的無雙系列一樣,將生命當作數字與物品恣意破壞。

  我是創作上的自由主義者,這裡不提生命道德與倫理,我想提的是作品當中的邏輯問題。

 

  △越偏離現實生活的故事越需注意邏輯

 

  這裡所謂的邏輯並非只行文的邏輯與先後順序,更貼切地說來,那是與世界觀有關的概念。

  可能作者筆下的故事主角是穿越來的,主角來自於與我們同處一個時代、一個社會背景的框架,因此會和故事裡的芸芸眾生產生思想與情緒的碰撞。

  然而生活在故事裡的原生角色(或者說故事裡的原住民)卻只能依據世界框架走。

  除非擁有特殊原因,例如在與主角長時間的相處過程中耳濡目染或者改變其觀點,否則他的觀點必須依據故事的世界框架而運行。

 

  ■糟糕的案例

 

  我近期看過最糟糕的案例來自一本修仙作品。

  主角從零開始修行,一路努力兼之開外掛扶搖直上,過程當中也沒太多可議的地方,簡單地來說就是主線明確、中規中矩。

  故事裡的設定是當修為越高、年紀越長,人的七情六慾會慢慢褪去,直到成神以後會無悲無喜,褪除屬於人的情緒。

  然而卻在故事的最後主角年紀輕輕飛升成神,見到其他的神明時,竟能指著神明們的鼻子痛罵他們不管眾生受苦受難──

  這就罷了,各位知道接下來作者怎麼寫嗎?

  作者寫那群神明因而羞愧低頭、不敢回嘴!

  OOXX的,好雷!好雷!!!

  偏偏還是在故事的最後,我就算棄文也算是乖乖把那部作品看完了。

  嘆氣。

  我們姑且不論人如果能夠動輒活上上萬年,思考或者行事準則是否會變得無悲無喜,也不論見多了人兼苦難、知道自然循環的那些人是否不仁(這裡的不仁取的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意思,指沒有貴賤),然而作者的作品如此設定了,如今面對主角的指責,那些神明卻能羞愧低頭?

  作者親自毀壞了故事。

 

  △作者亦是演員,演員當忘我

 

  其實我更猜測,主角指著那些神明的不作為,比起主角本身的義憤填膺,更有幾分作者藉由角色的嘴巴怒罵的意思。

  如若當真如此,我想說:作者應該要在書寫故事時,放棄自己的執著。

  作者的最終目標應當是寫好故事,不是對主角說教──

  但換過來說,作為一位創作上的自由主義者,我同時也不反對破壞自己的故事。

  那是個人的創作自由。

 

  ■但是如果我們想寫好故事,就得當個好演員

 

  寫作雜談的用意在於分享經驗,並且嘗試捕捉那些屬於好故事的元素。

  於是當我們想要寫出更好的故事,就得放棄任性的自由。

  或者說:我們只是把創作出好故事的優先順序擺在個人任性之前罷了。

 

  各位覺得好的演員是什麼樣子的?

  我認為好的演員是放棄原本的自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劇本所構造出來的世界。

  在劇本描摹的框架中,演員要忘記自己外在的身分地位,化作劇本裡的角色並演出。

  而作者也是如此。

  在設定好自己的故事後,代表作者給予了故事一個「不可跳脫的框架」,意即生活在當中的人就算遇到重大事件也會以框架內的世界邏輯反應。

  想想我們現實生活中若遭逢重大事件,我們是不是依循我們的成長經歷(成長邏輯)反應?

  如前述的例子,已經經歷了成千上萬年、看遍世間萬物而被洗去七情六慾的神明,在設定上已是褪去凡人才有的情緒,又怎麼會輕易地因為主角幾句蠻橫的責罵羞愧地低頭?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好好研讀自己筆下的世界

 

  前頭我表示了:越偏離現實世界的故事更需注意邏輯,為什麼?

  原因在於我們已經不能依據現有的、當下的思考模式去思考筆下的人物。

  他們的舉手投足必定依據作者設計的框架進行,就算有例外,那些「離經叛道」的角色占比定也不高。

  舉個最常在女性向古代言情作品中的例子吧!

  我看過最極端的例子就是作者開頭不斷強調「古代」這個詞,表示生活在故事裡的人三妻四妾、觀念迂腐非常「正常」(更正確來說是常態而非正常),並且讓主角不斷藉由近似於冒險的歷程衝破當代體制。

  在開頭的部分也還算走在正軌上,文筆與其他角色描摹不說,作者也是很忠於自己的設定。

  然而在過程拉長以後,大大小小的缺點就顯而易見了──原來主角碰到的人們,期待一生一世一雙人、贊成民主投票制度而非依據傳統倫理等等的百分比超過七成,除了那些被作者唾棄的反派角色們。

  喔!對了!在此前提之下,無論主角或者配角都拿捏著他們的丫鬟或者下屬們的生殺大權呢。

  總而言之,到了這些混亂狀況佔據了通篇篇幅以後,我就知道這篇作品廢了。

  依據創作自由而言,作者當然愛寫什麼就寫什麼,但作品的邏輯壞死這點令人讀得真是難受。

  那時候我想:我應該依據評分篩選作品的。

 

  △作品內部自成邏輯

 

  作者筆下的世界絕對可以離經叛道,甚至能視人命如草芥、罔顧人倫親情,然而當中的「例外」卻必須審慎使用。

  如果那些例外分子多得佔據了超過一定的百分比,那麼這個世界就絕對不是作者輕描淡寫幾筆的那樣設定,而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世界。

  作者筆下的作品內部必須自成邏輯,這點必須好好地掌握。

  不只是為了作品本身能更好、更能讓讀者沉浸其中,同時還是作者對於孵育自己所創造世界的負責態度。

  如果你發現自己筆下的世界或許有那麼些紊亂、沒那麼具有一致性,那麼也可以反過頭來好好思考自己的需求與欲求。

  或許你想像中的世界不是你想像中的世界呢?

  把自己過去的作品或者以前看過的作品翻出來好好看看有沒有這種情形吧!

 

  本文首發於:https://www.deardeer.name/archives/5698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在我發布的平臺上追蹤我、分享我的文章,也歡迎拜訪下列網站:

  個人網站(穆如清風):https://www.deardeer.name

  粉絲專頁( 圓糰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3744204457

  期待你的留言與分享。

 

 

 

 

avatar-img
4會員
23內容數
嗨嗨,謝謝你來到圓糰的雜談時光。這裡將會與各位分享我的創作經驗,並且聚焦於文字作品,歡迎有興趣的各位一同閱讀、一同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圓糰的雜談時光 的其他內容
    今年年初時開始書寫遊戲劇本,途中也寫過幾則短劇,對於劇本的感想「正濃」。   歷經幾次廢案後,最近重新執筆,對於寫劇本的感悟雖不至於「醍醐灌頂」,但也有幾分心得。     ▲同為描述故事的小說與劇本中,它們的異同之處     一、相同之處     同樣都是由文字塑造出來的
    今天看到一個令我震驚的消息──作家瓊瑤「翩然」而去(註:此詞來自她的遺書)。   不知道各位對瓊瑤的印象是什麼?   從家世看,她的祖父是革命先驅、中華民國的建國功臣,外祖一家也實在煊赫;   從名利看,她的作品暢銷並且屢次被改編,我想版權費應該不容小覷;   從私德看,她突破
    最近看到一部網路連載小說,覺得好像中規中矩,好像哪邊不錯、又好像哪邊都不對勁,怎麼樣都無法說出個具體的形容來。   這部作品並不是特別出類拔萃,但是劇情上或多或少會引我好奇,想要知道後續是怎麼發展的。   這是一部設定上套路、劇情上卻不完全算格式化的作品。   男主角是皇子當中唯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回想過自己每一天的行為?   吃飯的時候拿餐具,用什麼樣的姿勢吃進第一口飯菜?   洗澡的時候怎麼拿肥皂/按壓洗髮精或沐浴乳?   早上起床的時候先踩地板的是哪隻腳?   一般狀態下,這都是我們「不需要進行思考」的行動。   我們在日復一日的固定流程當中,早已
 <meta name="robots" content="noindex" />   不知道各位在看小說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一種情況:   作品的鋪陳敘述、氣氛營造都很到位,結果在推理劇情進展過程與陰謀詭計被揭開後,會讓你臉色扭曲,忍不住大喊:有沒有搞錯啊!就這樣?     △離譜的橋段舉
    開頭附註:本篇亦適用於小學生的作文引導。如果家裡有孩子,可以試著這樣操作。     我曾有個被上司、同事以及其家裡人說「超皮」、「超好動」而且怎麼樣教都說「不會」、「不懂」的學生,有次我看見他抓耳撓腮、苦思冥想仍寫不出半個字的作文,終於忍不住問他:「為什麼作文寫不出來啊?」   
    今年年初時開始書寫遊戲劇本,途中也寫過幾則短劇,對於劇本的感想「正濃」。   歷經幾次廢案後,最近重新執筆,對於寫劇本的感悟雖不至於「醍醐灌頂」,但也有幾分心得。     ▲同為描述故事的小說與劇本中,它們的異同之處     一、相同之處     同樣都是由文字塑造出來的
    今天看到一個令我震驚的消息──作家瓊瑤「翩然」而去(註:此詞來自她的遺書)。   不知道各位對瓊瑤的印象是什麼?   從家世看,她的祖父是革命先驅、中華民國的建國功臣,外祖一家也實在煊赫;   從名利看,她的作品暢銷並且屢次被改編,我想版權費應該不容小覷;   從私德看,她突破
    最近看到一部網路連載小說,覺得好像中規中矩,好像哪邊不錯、又好像哪邊都不對勁,怎麼樣都無法說出個具體的形容來。   這部作品並不是特別出類拔萃,但是劇情上或多或少會引我好奇,想要知道後續是怎麼發展的。   這是一部設定上套路、劇情上卻不完全算格式化的作品。   男主角是皇子當中唯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回想過自己每一天的行為?   吃飯的時候拿餐具,用什麼樣的姿勢吃進第一口飯菜?   洗澡的時候怎麼拿肥皂/按壓洗髮精或沐浴乳?   早上起床的時候先踩地板的是哪隻腳?   一般狀態下,這都是我們「不需要進行思考」的行動。   我們在日復一日的固定流程當中,早已
 <meta name="robots" content="noindex" />   不知道各位在看小說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一種情況:   作品的鋪陳敘述、氣氛營造都很到位,結果在推理劇情進展過程與陰謀詭計被揭開後,會讓你臉色扭曲,忍不住大喊:有沒有搞錯啊!就這樣?     △離譜的橋段舉
    開頭附註:本篇亦適用於小學生的作文引導。如果家裡有孩子,可以試著這樣操作。     我曾有個被上司、同事以及其家裡人說「超皮」、「超好動」而且怎麼樣教都說「不會」、「不懂」的學生,有次我看見他抓耳撓腮、苦思冥想仍寫不出半個字的作文,終於忍不住問他:「為什麼作文寫不出來啊?」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很多人以為小說是虛構的,看小說對人生不會有任何進步,但這樣的想法絕對是錯的。 如果你不相信,那肯定是你看到的都是爛小說。 小說寫的是人,想要寫出好的人物,那肯定是要參照真人的,小說雖是虛構的,但好的小說,是很努力貼近真實人生軌跡的。小說是作者想要表達對現實的一些想法,絕對可以給正在迷惘中的人,一
Thumbnail
所以為什麼現在會是說故事的時代,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很有魅力的敘事手段。透過故事包裝,不論是知識也好,社會科學也好,產品行銷也好,政治哲學也好,故事都能巧妙讓枯燥乏味的內容繽紛起來。透過故事潛移默化的影響,寫作者的意圖反而更容易深植於心。
這應該是寫故事的人常有的一個問題:若非親身經歷,哪能刻骨銘心?這一年來看的小說及短文比過去多,這種感覺尤甚。報紙上的讀者投書,或者某單位徵文比賽的雀屏中選者所敘述的故事,通常不是憑空幻想,而是真有其事。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描述起來入木三分,真摯感人,躍然紙上。而這裡面如果再加上三分政治正確:也就是人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散文是一個很特殊的文類,相較詩、小說、劇本,散文似乎特別講求寫作倫理,特別講求「真實」。無論是議論或抒情都是如此。 理解散文如果為了區分虛構和真實,其實像只為了區分散文和小說界線。 於是這個真實性變得有點抽象,好像和情節或內容有關,但並不是如此。散文的真實性是情感的連結,或許用「真摯」會更準確。
整理了一些可以提供同為創作者的各位一個可以來參考的地方(⁠*⁠´⁠ω⁠`⁠*⁠)
故事的構成,可以簡單分為劇情與角色,基於這兩件,會衍生出更多項目,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龐大架構。
Thumbnail
【城獸】、【蒼海一生笑滔滔湧暗潮】、【一本小說的虛構不存在型態】
Thumbnail
童話故事是我們最初認識世界的媒介,在情節構成趣味性的同時,也嘗試讓我們了解世界運行的規則,或者說服我們接受一些道德觀念。同時,就如同近代研究嘗試從民俗故事中,解讀文字記載前的歷史一般,故事本身儘管大多是虛構,卻也暗藏了部分的真實,或許正是這種雙重性,讓它們顯得虛實難辨且因此更加迷人。
Thumbnail
今天,我要分享一個超酷的概念:你可能一直活在一個自己寫的劇本裡! 想像一下,你每天都上演著同一部戲劇,台詞、劇情、甚至結局都一成不變。你會不會覺得無聊? 這就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我們被自己腦子裡的念頭和期待困住,每天都重複著一樣的模式,然後怪現實不公平。 但事實上,你根本不需要被困在自己的劇本
很多人以為小說是虛構的,看小說對人生不會有任何進步,但這樣的想法絕對是錯的。 如果你不相信,那肯定是你看到的都是爛小說。 小說寫的是人,想要寫出好的人物,那肯定是要參照真人的,小說雖是虛構的,但好的小說,是很努力貼近真實人生軌跡的。小說是作者想要表達對現實的一些想法,絕對可以給正在迷惘中的人,一
Thumbnail
所以為什麼現在會是說故事的時代,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很有魅力的敘事手段。透過故事包裝,不論是知識也好,社會科學也好,產品行銷也好,政治哲學也好,故事都能巧妙讓枯燥乏味的內容繽紛起來。透過故事潛移默化的影響,寫作者的意圖反而更容易深植於心。
這應該是寫故事的人常有的一個問題:若非親身經歷,哪能刻骨銘心?這一年來看的小說及短文比過去多,這種感覺尤甚。報紙上的讀者投書,或者某單位徵文比賽的雀屏中選者所敘述的故事,通常不是憑空幻想,而是真有其事。因為親身經歷過,所以描述起來入木三分,真摯感人,躍然紙上。而這裡面如果再加上三分政治正確:也就是人
Thumbnail
  跟動不動就幾十萬字起跳的小說比起來,我更喜歡寫不長也不短的故事;比起那些故事裡的世界觀很大,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我更喜歡寫只有少少幾個人相處而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散文是一個很特殊的文類,相較詩、小說、劇本,散文似乎特別講求寫作倫理,特別講求「真實」。無論是議論或抒情都是如此。 理解散文如果為了區分虛構和真實,其實像只為了區分散文和小說界線。 於是這個真實性變得有點抽象,好像和情節或內容有關,但並不是如此。散文的真實性是情感的連結,或許用「真摯」會更準確。
整理了一些可以提供同為創作者的各位一個可以來參考的地方(⁠*⁠´⁠ω⁠`⁠*⁠)
故事的構成,可以簡單分為劇情與角色,基於這兩件,會衍生出更多項目,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龐大架構。
Thumbnail
【城獸】、【蒼海一生笑滔滔湧暗潮】、【一本小說的虛構不存在型態】
Thumbnail
童話故事是我們最初認識世界的媒介,在情節構成趣味性的同時,也嘗試讓我們了解世界運行的規則,或者說服我們接受一些道德觀念。同時,就如同近代研究嘗試從民俗故事中,解讀文字記載前的歷史一般,故事本身儘管大多是虛構,卻也暗藏了部分的真實,或許正是這種雙重性,讓它們顯得虛實難辨且因此更加迷人。
Thumbnail
今天,我要分享一個超酷的概念:你可能一直活在一個自己寫的劇本裡! 想像一下,你每天都上演著同一部戲劇,台詞、劇情、甚至結局都一成不變。你會不會覺得無聊? 這就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我們被自己腦子裡的念頭和期待困住,每天都重複著一樣的模式,然後怪現實不公平。 但事實上,你根本不需要被困在自己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