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圈(Golden Circle)是由 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提出的。他在 2009 年的TED演講《如何激勵偉大的行動(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中首次公開闡述這個概念。
黃金圈由三層圓圈組成,核心三個問題分別是
1. Why(為什麼要做?)
2. How(怎麼做?)
3. What(做什麼?)
西蒙·斯涅克在他的著作《從為什麼開始(Start With Why)》中提到,大多數組織和人都是從外向內思考(從 What 開始),但成功的領導者或品牌(例如蘋果)通常是從內向外思考(從 Why 開始)。
這個黃金圈架構不只適用於企業,還能幫助你經營個人品牌,特別是自媒體。
想打造具影響力的帳號?先搞懂這三件事。
「你為什麼想開始分享?」
這個「為什麼」不僅是你經營自媒體的核心與信念,也是你能提供給追蹤者的價值,以及吸引新追蹤的關鍵。
我的創作初衷是想累積大量對社會有幫助的繁體字作品,減緩繁體字在網路世界中被邊緣化的趨勢,因此,我很樂於在各個平台上創作與分享。
有的人則是專注於分享自己的經驗,走過的路,來為後來的人搭一座橋,或架構出一個能遮風擋雨的防空洞。這些分享,可以幫許多人少走冤枉路,或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有溫度的支持!
也有人是想要傳遞特定的價值觀。
就像之前我在 Threads 上看過的一個分享,安寧團隊是如何幫助老奶奶,讓她在癌症復發後,如何有尊嚴,且快樂的在家裡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那是一種連「安樂死」都無法達成的圓滿!
如果沒有人持續推廣這些資訊,或許大家都不知道對於高齡癌友或是癌末患者,除了治療與放棄之外,是還有其他路可以選的。
你的 Why 不僅決定你的方向,也影響粉絲是否願意關注你。
你可以開始想想:
👉 你為什麼想開始分享?
👉 你的經驗或觀點,能幫助誰?
👉 你的故事,如何與他人產生共鳴?
如果你的 Why 足夠有溫度,就會有人願意留下來聆聽!
當你確定了 Why,接下來是 How,也就是你的內容策略,推廣與互動。
首先,你得要先評估自己使用什麼樣的媒介 (文字,影像或是 podcast ) 來分享,可以兼顧輸出的頻率與品質。
🔹 你擅長寫作?=> 寫部落格,自架網站或發 Threads。
🔹 你聲音有魅力?=> 錄 Podcast。
🔹 你擅長短影音?=> 經營 IG Reels 或 YouTube Shorts。
接著再來決定,要在什麼平台上進行輸出?
初期可以多方摸索,只要平台的氛圍讓你覺得舒服,創作情緒可以獲得正向回饋,那就能深入耕耘。
在你選定的平台上,找到與你的 Why 相近,又具較大聲量 (較多追蹤者),或成長快速的帳號,觀察他們發表的頻率,內容的格式,以及他們擴散自己作品的方式與管道,接著便「模仿」他們的模式!
以部落格文章為例,將大小標題整理成大綱,可以引導讀者快速找到他想要看的內容,進而增加完讀率與停留時間。增加圖片也能提升 SEO 分數,但對某些類型的文章來說,插入大綱或是圖片反而會打斷閱讀體驗,導致讀者跳出頁面,進而影響 SEO 表現。
由於訣竅太多,在創作初期,「模仿」是最快速學習的捷徑!但千萬不能抄襲!
當作品累積到一定數量時,你自然會擁有自己的創作節奏,自己的風格。
如果遇到創作瓶頸,也不必擔心,只需要停下來,再走一遍「黃金圈」流程,進行相對應的調整即可。
當 Why 和 How 都清楚後,就該決定每天該做什麼。
以我為例,我自己的最大優勢不是在文字,而是在聲音,我也很喜歡錄製 podcast,但現階段來說,文章形式的輸出對我來說更容易維持頻率,所以自然而然就會把 podcast 的創作往後推,等精力比較充裕的時候再來經營。
文字類型的創作者,可以往三個方向去經營:
自建網站或選擇適合的寫作平台,可以讓你自主安排作品展示方式,快速向訪客傳達你擅長的領域。
撰寫深入的文章,分享你的見解與經驗,累積信任感。同時,這也是搜索引擎的好朋友,能幫助你吸引更多自然流量。
有人利用 Notion 公開頁面展示作品集,也取得不錯的效果。
Threads 是以文字為主的社群媒體,從 2023 年問世之後,台灣人超愛使用的!且平台來自台灣的流量就佔全世界第二名。
Threads 的每篇文章字數限制是 500 字,對於想要練手創作的人來說,門檻不算高。我甚至第一次成功嘗試日更,也實現了一天更新 3~5 篇的紀錄。Threads 不僅幫我改善了創作流程,還讓我找回了創作了樂趣!
在社群媒體上的耕耘,不大能像網站上展示自己的能力與作品,可是持續更新並與展現出有溫度的「人味」,可以增加追蹤者的黏性,並轉化成粉絲。
擁有流量只是起點,關鍵在於如何將流量轉化為穩定的收益。蒐集粉絲的 Email,定期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提升認同感,等時機成熟了再來轉化成收益。
記住:內容不需要完美,但一定要持續輸出!
萬事起頭難!
在經營自媒體的黃金圈架構中,我覺得「如何找到自己的 Why」是最困難的。
找到自己的 Why,不僅能讓你展現出獨特的個人特色,也能讓你與他人產生區別。既然是個人特色,那必然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與淬鍊。
但還是有些方向可以幫助大家探索自己的 Why:
我有一個熱愛追星的朋友,她為了拉近與偶像的距離,努力學習了偶像所在地的語言。
後來不僅有能力從當地的網路新聞掌握當地第一手消息,也加入了當地粉絲圈論壇。
現在她會翻譯分享 idol 的最新訊息外,也持續分享著她的學習語言經驗。
我曾因一個專案,被邀請到南部的一家醫院,為小學到高中的棒球教練講解夏季訓練的防護重點。當時台下不僅有教練,還有專業的醫護人員。演講結束後,我還接受了媒體採訪,隨後報導登上了網路新聞和報紙。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歷,就可以思考是否能將這些經驗發展為持續投入和分享的事業。
有些家長很關心環境荷爾蒙相關的議題,因為這會影響孩子的性早熟或性器官發展異常。博恩最新的影片也有提到環境荷爾蒙會影響鍛鍊效果。
如果這也是你關注的議題,或是其他能讓你感興趣、又能長期關注的議題,都可以是你發展方向的起點。
如果你具備有一般人沒有的經驗、技術、人脈,或其他獨特的能力。
那就可以嘗試整合,測試市場反應,看是否能轉化成收益或提升價值。
例如,我哥哥是台灣投入 5G 後的第一批帶技術底的業務,他的人脈深入日本樂天電信,印度三大電信之一的 Reliance Jio,能從中切割出來的知識點,或是資源,就很具個人特色!
透過上面這 4 個方向,或許能幫助你更清晰地找到自己的 Why!
進而展現自己的個人特色,走出自己的風格。
先開始,然後持續優化!
不要擔心自己設定的方向是不是正確的?自己規劃的策略是否完善?自己的能力是否已經足夠勝任自己設定的目標......
只要確定自己一直持續努力前進就夠了!
遇到問題就解決,解決不了的......就先放自己一個假期,看看書,接觸新的領域、新的朋友,說不定哪天靈感回頭敲門,你又可以重啟自己的創作之路了!
【作者介紹】漫閱讀
若不想錯過我最新的文章,歡迎直接訂閱我的網站或電子報
網站|電子報 | 方格子 | Threads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請按下愛心,這可以讓更多人能看到這篇文章也歡迎直接 小額打賞本文將同步刊載於 漫閱讀筆記
若你對文章有任何疑問,或是想討論的,歡迎直接寫信給我:manread.che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