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廟宇文化:祭改與家庭信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下午的時候,婆婆傳了很多訊息給我,打開看了一下,有一些類似廟宇符咒的圖片。

婆婆:「今天爸爸到廟裡補春運,祭改。今年犯太歲,出入要多加小心,再次到廟裡補運和祭改,危險的活動盡量避免,平安度過太歲流年,保安康。我會寄祭改後的紙衣服給你們喔!」

我:「喔喔喔!是那個拿衣服到廟裡蓋章嗎?」

婆婆擔心我不清楚,打了通電話跟我說明。

想到以前有些時候,我媽媽會拿我的衣服去廟裡蓋章,我直到結婚後婆婆傳訊息給我,才知道原來這個是祭改。


祭改又稱祭解、補運、改運,是一種普遍流行於民俗的儀式。很多人不明白祭改的意思,會覺得很神秘,其實祭改就是藉由祭祀向神明懺悔求助,藉由神兵神將來解除自身的厄運、改善運途。許多人會面臨運勢不佳或是家運不順時,會親自或委託親友到宮廟、道壇或奉祀玉皇大帝、城隍、保生大帝等神明的寺廟,請道士或法師舉行祭解儀式,以使運勢轉趨順利、逢凶化吉。

文字來源:開基玉皇宮Oh My God



結婚一年,也和溫ㄤ的家人認識一年了。和新家人相處,會有很多相異之處,不過這一年下來,發現溫ㄤ的爸媽和我的爸媽都一樣有濃厚的廟宇信仰。所以在收到婆婆傳來符咒的圖片就沒有很驚訝,反而會感受到我媽媽也去廟裡求平安祈求家裡安康的溫暖。


以前我媽也用符水給我喝過,就那麼一次吧!當時好像是因為高中考大學,祈求我考試順利。我其實蠻喜歡台灣的廟宇文化,不過喝符水就不太能接受,我會擔心我的腸胃君量能不足,但我自己喝過一次,就當作體驗看看(?)










avatar-img
Treize
55會員
12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unny-avatar-img
2025/02/16
廟宇文化在華人生活中,真的都好深厚的歷史與故事😊 好奇,拿衣服到廟裡蓋章是什麼🥹
Treiz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6
Sunny 也是祭改的一種。 只是這次我婆婆都沒有我們常穿的衣服,因為我們住在南部,所以婆婆就用紙衣服替代真衣服,去廟裡祈求,廟方人員會作法,會蓋個大章在紙衣服上。 以此替代的話,我們會將紙衣服放在自己常穿的衣服口袋,大約穿三天,最後再拿去家裡附近的土地公廟燒掉。
清月-avatar-img
2025/02/16
我是被沖撞過被帶去廟裡收驚,也是喝符水。話說,不知道是不是心裏作用,收完驚感覺好很多,就是如果符水可以加點糖就好了,有點難喝
Treiz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6
清月 喝完符水後感覺好多了,很有幫助也!哈哈加點糖太幽默了。撒上一些巧克力粉。 我已經忘記味道了說~
要喔 ~~我覺得寧可信其有 就尊重這項文化~~~
Treiz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6
林燃(創作小說家) 哈哈哈沒聽說過有進口符這類的。畢竟也需要還願,不太容易,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線上還願的服務,因為有時候也會去國外拜拜。
Treize 的其他內容
西洋情人節沒能與廚師老公一起慶祝,但日常相處中的互相照顧與理解,比節日儀式更重要。作者欣賞溫尢在負面環境中仍能保有自我、追求興趣的韌性,這與作者自身服從框架的成長經歷形成對比,也讓作者嚮往伴侶的自由。文章以情人節為引,觸及個人成長、對自由的渴望與伴侶間的相處模式。
文章描述作者因朋友推薦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而感到困擾,並分享自身觀點與網路上的回應。
農曆新年假期咻一下就過了,今年行程滿檔,與去年悠閒的時光形成強烈對比。作者反思人際關係的挑戰,分享了在應酬與自我時間取得平衡的掙扎,以及與伴侶相處的經驗,並表達了對未來旅程的期待。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與朋友G長久友誼中,互相支持彼此想法的過程,並深入反思支持的本質,不僅是基於朋友關係,更源於對彼此想法的共鳴與自身經驗的投射。
本文探討了情緒流動的正常性及其對個人的影響,作者分享了近期的低落情緒與人際關係的挑戰,並提出通過寫作與自我觀察來理解和處理情緒的方法。透過自身經歷,文章強調了理解情緒波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中找到應對之道。
這篇文章回顧了一段在澳洲的異國戀情,作者與一位阿富汗男生相識於教堂,從學習英語開始,逐漸展開了一段情感交流。文章探討了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與美好回憶,以及如何在短期打工度假中尋找真摯的連結。雖然最終因各自現實條件而分開,這段關係依然對作者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西洋情人節沒能與廚師老公一起慶祝,但日常相處中的互相照顧與理解,比節日儀式更重要。作者欣賞溫尢在負面環境中仍能保有自我、追求興趣的韌性,這與作者自身服從框架的成長經歷形成對比,也讓作者嚮往伴侶的自由。文章以情人節為引,觸及個人成長、對自由的渴望與伴侶間的相處模式。
文章描述作者因朋友推薦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而感到困擾,並分享自身觀點與網路上的回應。
農曆新年假期咻一下就過了,今年行程滿檔,與去年悠閒的時光形成強烈對比。作者反思人際關係的挑戰,分享了在應酬與自我時間取得平衡的掙扎,以及與伴侶相處的經驗,並表達了對未來旅程的期待。
這篇文章探討作者與朋友G長久友誼中,互相支持彼此想法的過程,並深入反思支持的本質,不僅是基於朋友關係,更源於對彼此想法的共鳴與自身經驗的投射。
本文探討了情緒流動的正常性及其對個人的影響,作者分享了近期的低落情緒與人際關係的挑戰,並提出通過寫作與自我觀察來理解和處理情緒的方法。透過自身經歷,文章強調了理解情緒波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中找到應對之道。
這篇文章回顧了一段在澳洲的異國戀情,作者與一位阿富汗男生相識於教堂,從學習英語開始,逐漸展開了一段情感交流。文章探討了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與美好回憶,以及如何在短期打工度假中尋找真摯的連結。雖然最終因各自現實條件而分開,這段關係依然對作者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民俗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臺灣家家戶戶無論是佛教、道教信仰或沒有特殊的信仰,都會在門口擺一桌普度好兄弟(或稱老大公媽)幽冥界的眾生。民俗節日在臺灣會看到很有人情味的情景,普度供施的供品桌子前面還有一個臉盆,裡面裝著洗臉水,上面放一條新的毛巾。無論哪一家的鬼道眾生、哪一家的老大公媽、哪一家的好兄
Thumbnail
普度的時間是中午過後,一般都是下午避掉正午剛過太陽還很大、陽氣還很盛的時候,臺灣一般都是下午兩、三點。民俗上有忌諱晚上普度,晚上陰氣比較盛很多鬼道眾生在活動,小小一桌會不會不夠?而且,晚上家家戶戶門都關上,在家裡看電視、吃晚飯或準備睡覺,整條路就只有一桌普桌也是可以,但是一般民俗比較忌諱、避免。
Thumbnail
我們家有座右銘:「好好吃飯,乖乖睡覺,智慧廣增。」 這是我和弟弟年紀還小時,爸爸教導我們到了廟裡對祖先、菩薩說的話,至今我依舊遵循這樣的參拜模式。 爸爸說:「跟菩薩問好,告訴祂你叫什麼名字,說你帶什麼人一起,來給菩薩燒香/拜拜,請菩薩保佑我們,好好吃飯,乖乖睡覺,智慧廣增。」
Thumbnail
農曆七月要報現世父母,還有累世父母的恩德,要多念〈報父母恩咒〉:南無 密栗多 哆婆曳 娑訶。持這個咒很好,可以延長現世父母的壽命福德。很多人拜祖先的時候,不知道要講什麼話,就念〈報父母恩咒〉追思祖德、報效親恩。非常殊勝的咒語!
Thumbnail
中元普度拜好兄弟、老大公媽,跟拜地基主是不一樣的。地基主是擺在家裡室內,人背向外往裡面拜,那叫「拜地基主」。一個是外面的鬼道眾生,中元普度拜好兄弟、拜老大公媽;「拜地基主」是你住的地方那塊地,比你還要早來到那裡的鬼神。搬新家的時候,一般拜一下地基主是好的。 有設佛堂先「拜佛」,拜佛了以後
最近流行的一則新聞,聽說中部的某宮廟舉辦了關聖帝君和媽祖的婚禮?我不想點評什麼,因為對方也無歛財,也無破壞社會安寧,相信的就去相信吧!想駡的就去駡吧!也不用動用到司法程序了,純粹是浪費公帑! 女兒小時候,就開始跟我去廟宇進香參拜,我重點是要她有宗教信仰,未來她相信玉皇大帝、阿彌陀佛、耶穌或耶和華,
Thumbnail
這幾週小孩開始參加敬拜團,就是要邊唱詩歌邊跳舞,小男生樂在其中。從前我沒想過原來有自己的信仰是這麼不容易的事。我的孩子一直到去年暑假開口說:「我是基督徒」後我才正式帶他參加教會活動。這一切源自我有一位對佛教熱衷到不行的婆婆、錢捐很多很多的婆婆。
Thumbnail
「弟子2021年1月跟黃先生登記結婚,黃先生家裡有供奉一尊王爺。婆婆很早就開始對王爺用三牲祭拜,想讓先生和先生姐姐持續這個習俗,但是兩姊弟都不想用三牲拜王爺。後來婆婆得知弟子學佛,沒有要求弟子跟她一起持續這個習俗,就簡化拜拜這個部分。但是,每個月會在家裡燒紙錢拜祖先,也為王爺找了更發心的場所供奉祂.
Thumbnail
人的記憶是有限的,一忙或沒注意就錯過要 禮敬神佛、祭祀公媽和地基主友好互動; 你我都一樣,所以整理2024年那些日子要拜拜?要拜誰? 後續會把各拜拜日如何拜的攻略連結放上,希望不會在錯過日子而失禮。 表格中: 家神→是指家中供奉的神明,如果家中沒有供奉那就跳過或去廟中祭祀,有互動有感情好辦事
Thumbnail
我小的時候,有一點點相信佛祖。因為爸爸很虔誠,常常到寺廟裡參拜,也常常會逼著全家一起去。 雖然每次被逼著去的時候都百般不願意,不顧佛祖情面擺臭臉抱怨,為此也被爸爸唸過不知多少回。 但當我真的有事相求時,我發現自己還是會跑到寺廟裡求神問佛。 到出社會後的某一年,當時社會正圍繞著2012是否為世界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民俗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臺灣家家戶戶無論是佛教、道教信仰或沒有特殊的信仰,都會在門口擺一桌普度好兄弟(或稱老大公媽)幽冥界的眾生。民俗節日在臺灣會看到很有人情味的情景,普度供施的供品桌子前面還有一個臉盆,裡面裝著洗臉水,上面放一條新的毛巾。無論哪一家的鬼道眾生、哪一家的老大公媽、哪一家的好兄
Thumbnail
普度的時間是中午過後,一般都是下午避掉正午剛過太陽還很大、陽氣還很盛的時候,臺灣一般都是下午兩、三點。民俗上有忌諱晚上普度,晚上陰氣比較盛很多鬼道眾生在活動,小小一桌會不會不夠?而且,晚上家家戶戶門都關上,在家裡看電視、吃晚飯或準備睡覺,整條路就只有一桌普桌也是可以,但是一般民俗比較忌諱、避免。
Thumbnail
我們家有座右銘:「好好吃飯,乖乖睡覺,智慧廣增。」 這是我和弟弟年紀還小時,爸爸教導我們到了廟裡對祖先、菩薩說的話,至今我依舊遵循這樣的參拜模式。 爸爸說:「跟菩薩問好,告訴祂你叫什麼名字,說你帶什麼人一起,來給菩薩燒香/拜拜,請菩薩保佑我們,好好吃飯,乖乖睡覺,智慧廣增。」
Thumbnail
農曆七月要報現世父母,還有累世父母的恩德,要多念〈報父母恩咒〉:南無 密栗多 哆婆曳 娑訶。持這個咒很好,可以延長現世父母的壽命福德。很多人拜祖先的時候,不知道要講什麼話,就念〈報父母恩咒〉追思祖德、報效親恩。非常殊勝的咒語!
Thumbnail
中元普度拜好兄弟、老大公媽,跟拜地基主是不一樣的。地基主是擺在家裡室內,人背向外往裡面拜,那叫「拜地基主」。一個是外面的鬼道眾生,中元普度拜好兄弟、拜老大公媽;「拜地基主」是你住的地方那塊地,比你還要早來到那裡的鬼神。搬新家的時候,一般拜一下地基主是好的。 有設佛堂先「拜佛」,拜佛了以後
最近流行的一則新聞,聽說中部的某宮廟舉辦了關聖帝君和媽祖的婚禮?我不想點評什麼,因為對方也無歛財,也無破壞社會安寧,相信的就去相信吧!想駡的就去駡吧!也不用動用到司法程序了,純粹是浪費公帑! 女兒小時候,就開始跟我去廟宇進香參拜,我重點是要她有宗教信仰,未來她相信玉皇大帝、阿彌陀佛、耶穌或耶和華,
Thumbnail
這幾週小孩開始參加敬拜團,就是要邊唱詩歌邊跳舞,小男生樂在其中。從前我沒想過原來有自己的信仰是這麼不容易的事。我的孩子一直到去年暑假開口說:「我是基督徒」後我才正式帶他參加教會活動。這一切源自我有一位對佛教熱衷到不行的婆婆、錢捐很多很多的婆婆。
Thumbnail
「弟子2021年1月跟黃先生登記結婚,黃先生家裡有供奉一尊王爺。婆婆很早就開始對王爺用三牲祭拜,想讓先生和先生姐姐持續這個習俗,但是兩姊弟都不想用三牲拜王爺。後來婆婆得知弟子學佛,沒有要求弟子跟她一起持續這個習俗,就簡化拜拜這個部分。但是,每個月會在家裡燒紙錢拜祖先,也為王爺找了更發心的場所供奉祂.
Thumbnail
人的記憶是有限的,一忙或沒注意就錯過要 禮敬神佛、祭祀公媽和地基主友好互動; 你我都一樣,所以整理2024年那些日子要拜拜?要拜誰? 後續會把各拜拜日如何拜的攻略連結放上,希望不會在錯過日子而失禮。 表格中: 家神→是指家中供奉的神明,如果家中沒有供奉那就跳過或去廟中祭祀,有互動有感情好辦事
Thumbnail
我小的時候,有一點點相信佛祖。因為爸爸很虔誠,常常到寺廟裡參拜,也常常會逼著全家一起去。 雖然每次被逼著去的時候都百般不願意,不顧佛祖情面擺臭臉抱怨,為此也被爸爸唸過不知多少回。 但當我真的有事相求時,我發現自己還是會跑到寺廟裡求神問佛。 到出社會後的某一年,當時社會正圍繞著2012是否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