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專訪 #1: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蔡康永認為:不是時代可怕,而是人生充滿未知。
這句話讓我想起學西班牙文的經歷。中學生問:「妳又用不到,為什麼學?」我笑答:「因為總有一天,我會在西班牙住六個月。」沒有確切時間,但夢想因行動而靠近。
現實與夢想間充滿挑戰,但只要願意突破自我設限,哪怕步伐微小,人生都將因選擇前進,而變得分外值得。
偶然點開的一場對話

就在我專注於 SEO 相關影片時,YouTube 突然彈出了《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專訪蔡康永的影片。原本只是隨意點開,沒想到聽著聽著,竟忍不住入了迷。不僅被蔡康永的幽默逗笑,還沉浸在他與主持人一來一往的對話之中。

人生可怕的不是時代,而是未知

或許是因為蔡康永,這集訪談妙語生花、笑語如珠,卻在輕鬆談笑間,帶出了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細思極恐的問題。

他說,很多人總覺得自己所處的時代特別艱難,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覺。並不是時代可怕,而是人生本身就充滿未知與不確定。我們被推上這個舞台,還沒搞清楚劇本,就得開始演出,然後在糊裡糊塗之間度過一生。

所以,如果想弄明白,就必須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如果不去探究,當下的生活或許會輕鬆些,但最後回頭看,可能會疑惑:「我這輩子,到底做了什麼?」

探索,是人生最重要的選擇

這段話觸動了我內心的某個角落,彷彿有人精準描述了我的生命節奏——時而困惑,時而摸索,但總懷抱著某種不願安於現狀的心。然而,我並不想弄清楚人生所有的答案,只是覺得,如果沒有探索的勇氣,人生便會少了許多認識自己的機會。

某天,我告訴幾個中學生,我正在學西班牙文。一個對學習提不起勁的孩子好奇地問:「妳又用不到,幹嘛學這個?」我笑了笑,理所當然地回答:「哦,因為總有一天,我會去西班牙住上六個月,一邊旅行,一邊工作。」「什麼時候?」學生眼裡閃爍著羨慕的光。「不知道啊,就是某一年。」我輕鬆地笑著。

同學露出「真瞎」的表情,讓我忍不住大笑。「我是這樣計畫事情的,先想著,然後它就會發生。所以,現在我得先學好基本的西班牙文。」我眼睛發亮,篤定地說。

願意付出,夢想才有機會成真

當然,這條路不會輕鬆。現在的我,為了這個夢想,必須承受生活的壓力,學習捨棄不必要的人事物,甚至犧牲一些眼前的安穩與小確幸。而最後是否真的能如願,誰也說不準。但當我讀到蔡康永的新書標題時,內心有一種被擊中的感覺——「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

這句話,像是為這段時光寫下了最好的註解。從過年前到現在,熬夜批改作文、寫文章、思考新方向、學習新技能……這些種種燒腦的辛苦,在這句話的照拂之下,竟然變得甘之如飴。

真正的困難,是如何突破自我設限

朋友們總覺得我做事篤定,但其實,比起篤定,我更像是一個始終朝著某個方向前進的人。過程中,困難不斷,而我發現,最大的阻礙並非環境,而是我們內在的慣性思維。我們總說這個時代很難,可是,哪一個時代不難呢?

對我而言,工作本身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在工作中突破自我設限。換個角度想,生命透過工作向我們拋出了許多問題:你真的認識自己嗎?你的價值是什麼?你的關係如何影響你? 工作場域像是一面鏡子,讓我們開始思考生活的本質。

選擇思考,或選擇繼續向前

但,也有人選擇不去思考。思考的人常常想得太多,想著想著,就離職了。而留下來的人,或許也曾經歷過一番內心的拉扯與掙扎。無論如何,最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



avatar-img
10會員
58內容數
如果時光是一張張待填的篇章,而來到我生命裡的吉光片羽,是一一被記憶收錄的情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珊卓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把它當成一篇篇的小說來看吧,若人生如夢,這些由文字串起來的斷簡殘篇是人生的至觴,但也是一種對於生命省思的迴光返照。而我在寫這些文字時,突然聯想起有一回讀張愛玲,她說家族有很多人不諒解她寫家族遺事,而張想了想,這麼好的寫作素材別浪費了,要大大的取材一番才好,於是她寫自己也是不遺餘力,痛下殺手。  
那張姿意燦爛的桃花顏被護背在二十二歲那一年。那一年,女兒走了,小三跑了,工人也管不住了。張老闆清算台北所有的工作與資產,帶著女兒的牌位,偕同傷心過度的老妻搬回恆春老厝,他堅守與女兒之間的諾言,好好照顧老妻。
青春正盛的女兒病了,發現時已是血癌末期,而張老闆一會兒忙著談情說愛,一會兒責怪老妻沒照顧好女兒,一會兒忙著風風火火搞事業,一會兒籌劃著如何再生出孩子……。 小葉氏的心還是被張老闆的薄涼給冰封了,女兒美麗的桃花顏不再,只成瘖啞枯枝,一分一秒隨著時間凋萎,心上漫天雪花突然就這麼飄落了,小葉氏一點也不覺
是誰遇見爛桃花、是誰成了爛桃花?桃花般的女兒擋在她面前和寒風般冷峻的父親談判,女兒的心涼了、血液凝結......
小葉氏忙著生火燒水、刷鍋洗米、切菜火炒,剁肉片蒜,和幼妹在雨後泥濘的灶腳前水裡來火裡去,前前後後忙活,深怕耽擱父母兄長用飯的時辰......
這一輩子,留在心底的都是斑駁的殘影,明明滅滅,忽隱忽現,有時想起那些,釋然地笑了;有時憶起這些,一時怔忡,無悲無喜亦已無淚。美好與失落如日升月落,在歲月輾轉不停,好似有無盡的歲月思索生命的意義,卻又沒什麼好想的,反正,事情發生了,也過去了。
把它當成一篇篇的小說來看吧,若人生如夢,這些由文字串起來的斷簡殘篇是人生的至觴,但也是一種對於生命省思的迴光返照。而我在寫這些文字時,突然聯想起有一回讀張愛玲,她說家族有很多人不諒解她寫家族遺事,而張想了想,這麼好的寫作素材別浪費了,要大大的取材一番才好,於是她寫自己也是不遺餘力,痛下殺手。  
那張姿意燦爛的桃花顏被護背在二十二歲那一年。那一年,女兒走了,小三跑了,工人也管不住了。張老闆清算台北所有的工作與資產,帶著女兒的牌位,偕同傷心過度的老妻搬回恆春老厝,他堅守與女兒之間的諾言,好好照顧老妻。
青春正盛的女兒病了,發現時已是血癌末期,而張老闆一會兒忙著談情說愛,一會兒責怪老妻沒照顧好女兒,一會兒忙著風風火火搞事業,一會兒籌劃著如何再生出孩子……。 小葉氏的心還是被張老闆的薄涼給冰封了,女兒美麗的桃花顏不再,只成瘖啞枯枝,一分一秒隨著時間凋萎,心上漫天雪花突然就這麼飄落了,小葉氏一點也不覺
是誰遇見爛桃花、是誰成了爛桃花?桃花般的女兒擋在她面前和寒風般冷峻的父親談判,女兒的心涼了、血液凝結......
小葉氏忙著生火燒水、刷鍋洗米、切菜火炒,剁肉片蒜,和幼妹在雨後泥濘的灶腳前水裡來火裡去,前前後後忙活,深怕耽擱父母兄長用飯的時辰......
這一輩子,留在心底的都是斑駁的殘影,明明滅滅,忽隱忽現,有時想起那些,釋然地笑了;有時憶起這些,一時怔忡,無悲無喜亦已無淚。美好與失落如日升月落,在歲月輾轉不停,好似有無盡的歲月思索生命的意義,卻又沒什麼好想的,反正,事情發生了,也過去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有人生中該遇到的課題,充滿著挑戰、突破、新發現,很多事都值得去多加探索。 我也不例外,只要是人都會有低谷期,既來之則安之,或許人都會好奇自己的前世是什麼,但好好度過此生才是最重要的,別忽略自身最重要的感受,這輩子是最重要的,人生來,就是要坦然、勇敢面對一切,接受
Thumbnail
(人生無常,把握人生剩下的時光,還有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會成功,所以我要相信我未來一定也會有成功的一天,但我還是必須先改變自己面對人生的態度比較好,這對我未來也健康對我夢想也好)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社論討論了人生中的多個主題,包括自己的價值、年輕時的決策、以及對自我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本咚簡述了自己對於人生夢想的思考與感悟。從對於成長期的慾望壓抑到社會之後對斜槓人生的追求,對於各種夢想的嘗試和反思。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對大家提出一些啟發和思考。
每個人來到這人間 總是充滿著無限的驚喜與挑戰 但心境不同的時候 你所感受到的也會決然不同 我常覺得 如果一個人在黑暗中久了 所有的思維,解讀他人的話語 也都會是負面的 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 每個話語解讀、用字、遣詞,哪怕是語氣不同 呈現的意思也會不一樣 這一生,最難學習的 就
我們一直都明白什麼事情讓我們一直想做下去,但總有很多理由和藉口讓我們放棄,你或許也用那些理由在勉強說服自己,又或許是不敢跨出那一步。真心想做一件事不容易,想做什麼就勇敢跨出去吧!多事情都沒有捷徑,只有你先跨出了那一步。
Thumbnail
我們怎麼判斷一個人活得好不好?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看這個人有沒有選擇 對於「選擇」所寫下這樣的感悟:正因你遇過那樣迷人的靈魂,所以更加確信「時間的取捨與有意識的選擇」是如何堆疊出,生活和自己的,如果能擁有更多的籌碼與資格,就有條件選擇而不是被選擇,如如此也就不用在一個沒那麼理想的選擇中猶豫。
Thumbnail
新年快樂,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說這句話。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集體意識拱著過日子,但真實的內心,並無感受。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有人生中該遇到的課題,充滿著挑戰、突破、新發現,很多事都值得去多加探索。 我也不例外,只要是人都會有低谷期,既來之則安之,或許人都會好奇自己的前世是什麼,但好好度過此生才是最重要的,別忽略自身最重要的感受,這輩子是最重要的,人生來,就是要坦然、勇敢面對一切,接受
Thumbnail
(人生無常,把握人生剩下的時光,還有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會成功,所以我要相信我未來一定也會有成功的一天,但我還是必須先改變自己面對人生的態度比較好,這對我未來也健康對我夢想也好)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社論討論了人生中的多個主題,包括自己的價值、年輕時的決策、以及對自我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本咚簡述了自己對於人生夢想的思考與感悟。從對於成長期的慾望壓抑到社會之後對斜槓人生的追求,對於各種夢想的嘗試和反思。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對大家提出一些啟發和思考。
每個人來到這人間 總是充滿著無限的驚喜與挑戰 但心境不同的時候 你所感受到的也會決然不同 我常覺得 如果一個人在黑暗中久了 所有的思維,解讀他人的話語 也都會是負面的 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 每個話語解讀、用字、遣詞,哪怕是語氣不同 呈現的意思也會不一樣 這一生,最難學習的 就
我們一直都明白什麼事情讓我們一直想做下去,但總有很多理由和藉口讓我們放棄,你或許也用那些理由在勉強說服自己,又或許是不敢跨出那一步。真心想做一件事不容易,想做什麼就勇敢跨出去吧!多事情都沒有捷徑,只有你先跨出了那一步。
Thumbnail
我們怎麼判斷一個人活得好不好?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看這個人有沒有選擇 對於「選擇」所寫下這樣的感悟:正因你遇過那樣迷人的靈魂,所以更加確信「時間的取捨與有意識的選擇」是如何堆疊出,生活和自己的,如果能擁有更多的籌碼與資格,就有條件選擇而不是被選擇,如如此也就不用在一個沒那麼理想的選擇中猶豫。
Thumbnail
新年快樂,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說這句話。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集體意識拱著過日子,但真實的內心,並無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