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的城市裡,許多人選擇戴上 AirPods Pro 或其他降噪耳機入眠,期望透過主動降噪(ANC)技術隔絕外界噪音,換取更深沉的睡眠。然而,這種做法真的對健康無害嗎?醫學研究顯示,長時間配戴耳內耳機可能帶來一系列風險,包括耳道微環境變化、慢性機械壓迫、甚至影響睡眠結構與內耳功能。這篇文章將帶你拆解醫學文獻的數據與專家觀點,深入剖析降噪耳機作為夜間耳塞的可行性與潛在風險,幫助你做出最符合健康需求的選擇。
AirPods Pro 採用前饋與回饋麥克風混合的主動降噪(ANC)技術來抵銷環境聲音。獨立測試顯示,此系統可將 105 dB 的外部噪音降低至約 95 dB[1][4]。儘管降噪效果顯著,但仍無法達到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所訂定的 85 dB 八小時安全暴露標準。剩餘的噪音水準僅允許每日 45 分鐘內的暴露時間,否則可能導致聽力風險[1],使得整夜持續使用變得危險。
與經過認證的耳塞相比,ANC 主要針對低頻噪音(20-1000 Hz)進行抑制,高頻噪音(如伴侶的鼾聲 1-4 kHz 或車輛剎車聲 2-8 kHz)則無法有效阻擋[4]。這種頻譜失衡導致對常見都市睡眠干擾因素的防護不足,並可能無意中保留對聽力有害的中頻聲音。
長時間配戴耳內設備會改變耳道的微環境。熱濕度研究顯示,AirPods Pro 在 90 分鐘的持續使用後,使耳道溫度升高 2.4°C,濕度增加 68%[2]。這些條件促進微生物增殖,使每晚使用者比未使用者的外耳炎發生率提高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