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大自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修行之路,最難的不是精進的功課,而是打開自己的心量。當我們學會接受一切,不再急於反駁,不再為自己辯護,內心便開始變得寬廣。我執是最大的障礙,當我們總是從別人身上找問題,卻忽略了自身的習氣時,修行便停滯不前。

真正的修行,是學會感恩,是在矛盾中看到自己的執著,在困境中磨練自己的心性。當我們願意放下對抗的心,接受不同的聲音,不再計較輸贏,那一刻,我們的內心便得到了真正的解脫。我執減少了一分,佛性便顯露了一分。

學佛是一種死亡,是舊有觀念的死亡,是習氣執著的死亡。當我們能夠一次次否定錯誤的思想與行為,不再執著於對錯與得失,便開始接近真正的智慧。修行不僅是在靜坐與誦經中,更是在與人相處的每個瞬間。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選擇感恩而非指責,選擇包容而非對抗,我們便開始超越自己,心量也隨之打開。

當心量打開,宇宙的力量自然流入。我們不再被小小的情緒困住,不再糾結於眼前的得失,而是以更寬廣的視角看待一切。當我們真正接受當下的一切,不論順境逆境,都視為修行的助緣,那一刻,便獲得了真正的大自在。

avatar-img
4會員
8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am Ed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工作、責任和社會期待所束縛,忘記了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其實,自由與快樂的生活並非遙不可及,只要你願意跨出那一步。 1. 沒有藉口,只有行動 「如果你說自己沒有這、沒有那,這只是一種藉口。真正想要,無論如何都會跨出那一步。」我們常常用各種理由拖延夢想,覺得自
請不要輕易下定論, 因為你不是我。 你只知道我的名字, 卻未曾聽過我的故事。 若你未曾經歷我的苦, 請別輕易勸我向善。 即便你走過同樣的路, 未必能如我般堅守初心。 專注於自己的路, 莫論他人是非。 我有我的命運, 你有你的旅程。 一切始於覺察, 終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其實在說,語言是有局限性的。語言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但手指終究不是月亮本身。真理一旦被說出口,就失去了它最根本的樣貌。 我們常把聖賢的話當作圭臬,把成功者的經驗當成金科玉律。其實,這些不過是他人走過的路,繪製的地圖。地圖再精確,也無法代替我們自己去走一遭。每個人的
「你是哪一種老師?是好老師,還是頂尖的老師?」 如果有一天,學生這樣問你,你會怎麼回答? 或許,我們曾努力成為「好老師」,耐心指導,循循善誘;也可能嚮往成為「頂尖的老師」,擁有最專業的知能素養與最高的教學成就。但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或許並不在這兩者之間…. 韓劇「浪漫醫生金師傅」主角金師傅不是
近期韓劇「外傷重症中心」熱播,劇中醫療現場的高壓與挑戰,醫生分秒必爭搶救生命的樣態引人入勝。然而,教育現場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許多孩子滿身傷痕,可能來自家庭冷漠、社會壓力,或是一次次失敗帶來的自我懷疑與放棄。他們的眼神充滿無助,彷彿在問:「老師,我還有救嗎?」 然而,當醫療體系崩壞,再優秀的醫
愛孩子,不是把他捆綁在手心,而是給予他自由中伴隨的方向感。真正深厚的親子關係,不是控制和約束,而是尊重和信任。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與選擇。父母的角色不是管住孩子的行動,而是引導他們理解什麼是對自己負責,什麼是對家人的愛與回應。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信任,他們或許會更自覺地約束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工作、責任和社會期待所束縛,忘記了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其實,自由與快樂的生活並非遙不可及,只要你願意跨出那一步。 1. 沒有藉口,只有行動 「如果你說自己沒有這、沒有那,這只是一種藉口。真正想要,無論如何都會跨出那一步。」我們常常用各種理由拖延夢想,覺得自
請不要輕易下定論, 因為你不是我。 你只知道我的名字, 卻未曾聽過我的故事。 若你未曾經歷我的苦, 請別輕易勸我向善。 即便你走過同樣的路, 未必能如我般堅守初心。 專注於自己的路, 莫論他人是非。 我有我的命運, 你有你的旅程。 一切始於覺察, 終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其實在說,語言是有局限性的。語言就像指向月亮的手指,但手指終究不是月亮本身。真理一旦被說出口,就失去了它最根本的樣貌。 我們常把聖賢的話當作圭臬,把成功者的經驗當成金科玉律。其實,這些不過是他人走過的路,繪製的地圖。地圖再精確,也無法代替我們自己去走一遭。每個人的
「你是哪一種老師?是好老師,還是頂尖的老師?」 如果有一天,學生這樣問你,你會怎麼回答? 或許,我們曾努力成為「好老師」,耐心指導,循循善誘;也可能嚮往成為「頂尖的老師」,擁有最專業的知能素養與最高的教學成就。但這個問題真正的答案,或許並不在這兩者之間…. 韓劇「浪漫醫生金師傅」主角金師傅不是
近期韓劇「外傷重症中心」熱播,劇中醫療現場的高壓與挑戰,醫生分秒必爭搶救生命的樣態引人入勝。然而,教育現場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許多孩子滿身傷痕,可能來自家庭冷漠、社會壓力,或是一次次失敗帶來的自我懷疑與放棄。他們的眼神充滿無助,彷彿在問:「老師,我還有救嗎?」 然而,當醫療體系崩壞,再優秀的醫
愛孩子,不是把他捆綁在手心,而是給予他自由中伴隨的方向感。真正深厚的親子關係,不是控制和約束,而是尊重和信任。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與選擇。父母的角色不是管住孩子的行動,而是引導他們理解什麼是對自己負責,什麼是對家人的愛與回應。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信任,他們或許會更自覺地約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往往被期望和責任所纏繞,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中,我們總是不斷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然而,這種過於嚴苛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最終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適時的放過自己,其實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心靈的善待,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人生如同一場漫長的修行,內心的強大是我們在這場修行中最重要的資產。修煉內心,調整心態,嘗試不去在意別人的看法,當你的內心足夠強大,看待任何事都會從容自若。我們這一輩子會遇到許多人,其中有些人會非議你,討厭你,甚至詆譭你。這些負面的情緒和行為,無非是因為他們羨慕嫉妒你罷了。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影響,心情起伏不定。然而,一個內心強大、深諳自我之人,卻能在風雨中巋然不動。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答案在於內心的成長與心靈的鍛鍊。只有當你真正喜歡自己、了解自己,你才能在任何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全感。 一、了解自己:走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遺忘了最重要的一課:學會接納自己。如果我們能夠擁抱自己的不完美,認識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就能夠更加自在地生活。這種自我接納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僅能讓我們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更多的理解和寬容,也能幫助我們看到他人的價值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當了解自己只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當知道根本沒有人在乎你講的話!當明白自己無法決定他人的任何走向時,會發現這世間頓時就安靜了下來,輕鬆了、而人們終究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所以才能看到那條適合自己,而且不會太坎坷的道路! 他人過度的看重,真的是最大的枷鎖,而慢慢地,自己也習慣並認為這個十字架應該自己來揹
Thumbnail
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往往被期望和責任所纏繞,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中,我們總是不斷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然而,這種過於嚴苛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最終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適時的放過自己,其實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心靈的善待,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我們常常因為別人的行為而心情波動,但我們對他人的態度,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心修養的反映。別人對你怎麼樣,那是他們的因果,我們改變不了太多;但我們怎麼對待別人,那才是我們自己的修行。 當你遇到不公平或挑釁時,可以選擇用平和和寬容來面對,這不僅是一種內心的成長,更是一種生活中的修行
Thumbnail
人生如同一場漫長的修行,內心的強大是我們在這場修行中最重要的資產。修煉內心,調整心態,嘗試不去在意別人的看法,當你的內心足夠強大,看待任何事都會從容自若。我們這一輩子會遇到許多人,其中有些人會非議你,討厭你,甚至詆譭你。這些負面的情緒和行為,無非是因為他們羨慕嫉妒你罷了。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影響,心情起伏不定。然而,一個內心強大、深諳自我之人,卻能在風雨中巋然不動。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答案在於內心的成長與心靈的鍛鍊。只有當你真正喜歡自己、了解自己,你才能在任何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全感。 一、了解自己:走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遺忘了最重要的一課:學會接納自己。如果我們能夠擁抱自己的不完美,認識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就能夠更加自在地生活。這種自我接納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僅能讓我們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更多的理解和寬容,也能幫助我們看到他人的價值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當了解自己只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當知道根本沒有人在乎你講的話!當明白自己無法決定他人的任何走向時,會發現這世間頓時就安靜了下來,輕鬆了、而人們終究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所以才能看到那條適合自己,而且不會太坎坷的道路! 他人過度的看重,真的是最大的枷鎖,而慢慢地,自己也習慣並認為這個十字架應該自己來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