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臺積電入股英特爾?深度分析潛在影響與發展預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美國跟台灣最火熱的新聞之一,莫過於美國媒體報導,川普政府要求美國科技巨頭以及台積電入股英特爾,協助改善英特爾的財務跟技術,讓『美國再次偉大』。

針對川普的想法,美國跟台灣媒體也是各有看法,有些媒體認為台積電的入主將會帶來技術跟製造上的提升,有助於英特爾快速獲利賺錢。當然,也有一部分的專家認為,台積電跟英特爾存在本質上的不同,很難互相合作,要靠台積電讓英特爾『再度偉大』難度非常高。

那麼,台積電究竟會不會入主英特爾?台積電對於英特爾的影響究竟是什麼?英特爾有辦法轉虧為盈嗎?對於台積電跟英特爾的股價又會如何影響?

首先,讓我從幾個角度來做分享:

1.英特爾的困境。

英特爾過往以強大的半導體製造能力跟設計能力,相互加持,在晶片領域稱霸。然而,近20年來開始,因為著重於數字而忽略製造能力,導致技術逐漸被追上。尤其在近10年,自從16奈米之後,英特爾的技術停滯不前,慢慢地被台積電超越,跟台積電的差距越來越大。

即便這幾年英特爾宣稱每年都推出新的製程技術,實際上都沒有真正量產,代表英特爾的工程能力仍然無法提升,也帶來了400億美金的虧損。

因此,CEO季辛格在去年底被迫離職,為英特爾這幾年在製程開發的失敗下台負責。

2.台積電的入股。

隨著川普政府上任之後,積極想要恢復美國的半導體霸權,對於英特爾的照顧可想而知。為了提升英特爾的良率,就必須有專業的團隊加入,川普就把腦筋動到台積電頭上。

當然,川普也知道英特爾是美國的資產,不會輕易讓台積電入股,所以台積電應該只能獲得少數的股權,目前傳言是20%,我認為應該也不會太多。

首先,台積電不想要投入那麼多錢,意思意思丟一些或許可以。

其次,川普政府也不會讓台積電成為最大股東,避免以後美國半導體製造變成台灣公司。

第三,除了台積電以外,應該會有更多的科技巨頭『被迫』資助英特爾,所以跟IC設計相關的高通,博通,甚至是AMD都有可能入股,股權會被稀釋。

3.過往的歷史。

但是,即便台積電如股,對於英特爾會有實質的影響力嗎?

我認為有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台積電並沒有100%持股,所以沒辦法針對英特爾組織架構去改變。

第二,英特爾畢竟還是美國公司,台積電即便如股也不能隨意地把『不適任』的員工給解僱。因為美國政府的目標是創造就業機會,而不是砍人。在既有人員沒有調整的情況下,很難做出多大的改變。

第三,台積電的文化過於軍事化,英特爾員工無法習慣,如果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跟心力,很難把良率做有效的提升。

第四,英特爾是以自身產品去做開發,跟台積電對不同IC設計公司使用的平台不同,即便台積電入股,還是需要跟英特爾設計單位去協商合作,難度很高。

過往,台積電也曾經合資在美國華盛頓成立wafertech工廠,即便如此,台積電仍然躲不過高昂的成本跟虧損,後來也沒有持續投資半導體工廠。

因此,如股英特爾帶來高昂的製造成本跟人力成本,除非能夠轉嫁到科技巨頭身上,否則應該無法帶來獲利。

當然,唯一的可能就是,川普政府要求科技巨頭必須下單給英特爾,那麼犧牲的可能是科技巨頭的利潤,短期來說是救了英特爾,長期是犧牲科技巨頭跟IC設計公司的利潤,至於科技巨頭是否買單,要看下一任總統是誰了。

4.對台積電的影響。

入股英特爾對台積電當然不會是好的方案,但是也不見得會吃虧。如果發生下面幾個條件或許是加分。

1.台積電入股英特爾,減少台積電美國廠的投資。

2.英特爾工廠進入縮編,減少工廠的英特爾有機會帶來利潤。

3.未來的投資都從英特爾股東出錢,其他科技巨頭一起進來賠錢,台積電佔比不高,新建的工廠成本就不是台積電全部負擔,但是晶片設計賺到的錢台積電也有一份。

股價來說,英特爾被解套肯定是加分,所以這幾天已經觸底反彈,然而台積電的成長動能,就要看未來英特爾入股的比重,越低當然影響台積電的股價越少。

總結來說,我認為入股英特爾最後的成本可能是打平,不賺也不賠,重要的是如何應對川普政府的強勢威脅。即便真的『被迫』入股英特爾,也不見得需要協助大刀闊斧的變革,因為還有其他金主都願意賠錢,台積電幹嘛需要擔心呢?

讓我們繼續觀察下去~


avatar-img
15會員
53內容數
黑麥先生的關鍵報告,主要以產業趨勢跟投資理財為主題,提供深入淺出的觀點,以最容易的方式分享當今產業看法,也讓讀者在投資上可以有更多知識,面對變化迅速的當今投資局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最新發展,尤其是比亞迪推出搭載『天使之眼』自駕系統的新車,對整個產業產生深遠影響。此舉標誌著中國電動車產業轉向提升產品品質和附加功能,不再僅依靠價格競爭。此舉也對特斯拉等國際競爭者造成衝擊。本文將從中國自駕系統、電動車壓力、特斯拉股價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四個角度深入分析此現象。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對臺灣半導體產業,尤其是臺積電造成巨大影響。本文分析川普政策用意、對臺積電的影響,以及臺灣未來半導體產業的挑戰與因應策略。
聯發科2024年第四季財報亮眼,營收年成長6.5%,毛利率維持48%左右,第一季展望也相當樂觀。本文分析聯發科財報看點、未來挑戰、與高通差異,並探討中國政府補貼政策帶來的影響。雖然切入AI領域尚需時間,但聯發科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及技術領先地位,使其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印尼政府為促進國內經濟發展,試圖吸引蘋果公司投資設廠,但因投資金額與條件談判未果,引發各界對於東南亞國家招商引資策略的討論,以及臺灣科技產業未來發展的關注。
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全新AI訓練模組,成本低於Open AI的ChatGPT,引發美國科技股震盪。本文分析DeepSeek的背景、技術來源、成本效益以及對AI產業和美國科技巨頭的影響,並探討其對AI普及化的促進作用和對晶片產業的衝擊。
力積電近期因提供臺積電AI中介層而股價大漲,本文分析此事件對力積電未來發展的影響。作者認為,雖然此合作能帶來短期營收改善,但力積電仍面臨技術提升和毛利率等挑戰,長期股價表現仍有待觀察。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最新發展,尤其是比亞迪推出搭載『天使之眼』自駕系統的新車,對整個產業產生深遠影響。此舉標誌著中國電動車產業轉向提升產品品質和附加功能,不再僅依靠價格競爭。此舉也對特斯拉等國際競爭者造成衝擊。本文將從中國自駕系統、電動車壓力、特斯拉股價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四個角度深入分析此現象。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對臺灣半導體產業,尤其是臺積電造成巨大影響。本文分析川普政策用意、對臺積電的影響,以及臺灣未來半導體產業的挑戰與因應策略。
聯發科2024年第四季財報亮眼,營收年成長6.5%,毛利率維持48%左右,第一季展望也相當樂觀。本文分析聯發科財報看點、未來挑戰、與高通差異,並探討中國政府補貼政策帶來的影響。雖然切入AI領域尚需時間,但聯發科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及技術領先地位,使其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印尼政府為促進國內經濟發展,試圖吸引蘋果公司投資設廠,但因投資金額與條件談判未果,引發各界對於東南亞國家招商引資策略的討論,以及臺灣科技產業未來發展的關注。
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推出全新AI訓練模組,成本低於Open AI的ChatGPT,引發美國科技股震盪。本文分析DeepSeek的背景、技術來源、成本效益以及對AI產業和美國科技巨頭的影響,並探討其對AI普及化的促進作用和對晶片產業的衝擊。
力積電近期因提供臺積電AI中介層而股價大漲,本文分析此事件對力積電未來發展的影響。作者認為,雖然此合作能帶來短期營收改善,但力積電仍面臨技術提升和毛利率等挑戰,長期股價表現仍有待觀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積電基本面向來都不錯,如同今年看到台積電衝上千元里程碑。但是碰上電子股+龍頭股的特性,只要碰上震盪期,台積電絕對是首當其衝;畢竟台積電屬於權值股,占加權指數份額超過3成,7成以上又是外資所持有;以美國為首的費半指數變化,也會牽動台積電短中期走勢。
Thumbnail
台積電德國廠板拍定案,預定投資大約40億美元,同時會有歐洲的半導體業者合資。比較美國3奈米廠的400億美元,日本28奈米廠的85億美元,顯然在歐洲這個廠也會是成熟製程。 這幾筆錢有多大,我們可以用台積電去年2022整年獲利約400億美元來當標準,以此來看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吃掉了2022一整年獲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整天想著搞錢的川普總統,日前要脅北約成員必須要負擔鉅額國防安全支出,否則揚言退出北約。然而在半導體的產業鍊來說,川普又對台灣應繳「保護費」給美國的想法,不但讓台積電ADR在周三(7/17)重挫近8%,台積電(2330)週四(7/18)股價也一度走跌逾40元,股價跌破千元關卡,引發台股一度重挫超過62
Thumbnail
媒體報導兩岸局勢令人擔憂,可能影響台積電製程工序和供應商,以及生產所需的EUV和電力。文章指出,即使台積電工程師被救走,仍難以在美國或其他國家生產。此外,影響可能擴及全球,特別是外資持有大部分台積電股票。文章指出有這些資料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
Thumbnail
1. 引言 台積電(TSMC)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其股價於2023年突破1000元新台幣大關,不僅標誌著公司市值的新高度,也引發了市場對其影響力的廣泛討論。本文將深入分析這一現象對台灣股市、全球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積電自身的多層面影響。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探討臺積電及另外三檔產業股的股市走向,包括臺積電的漲勢、晶豪科的走勢及營建、金融、櫃買指數的分析。文章分享作者對股市走向的觀察和看法,不涉及具體的買賣建議。
Thumbnail
⛰️護國神山台積電,已經是台股一夫當關的角色,周遊列國設廠,是商業的考量,😑也有政治的考量。⚡️身為用電怪獸,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馬不停蹄,雖然建設周折不斷,台積電8日宣布,美國商務部和 TSMC Arizona已簽署一份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備忘錄,基於《晶片與科學法》,💰TSMC Arizona將獲得
美國人有美元霸權當工具,透過美元操作讓全世界吸收美國政府的虧損. 台灣可以學習美國, 我們沒有貨幣霸權, 但是有半導體先進製程霸權. 台灣可以學習美國,讓外國人替我們買單.台電過去多年累計鉅額的虧損, 接下來每年還會再虧3000-6000億,不如把這些虧損全部轉嫁給台積電及他的上下游廠商,
Thumbnail
大家好,台灣股市農曆年後開市,眾所矚目當然是台積電會漲多少。方向肯定是往上,因為美國ADR連續大漲情勢,問題只有漲多少幅度,所以恭喜長期持有的各位投資人(包括知名網紅都解套),台積電攻上700大關,掌聲鼓勵!
Thumbnail
本文重點摘要,你有興趣的事情。 1. 先進製程是否會被追趕過去呢? 2. 成熟製程怎麼因應大陸瘋狂擴產? 3. 2024年業績展望如何? 台積電 TSMC 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全球市占率超越50%,年營收達兩兆新台幣,在台股大盤市值佔比接近3成,對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灣股市有莫大的影響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積電基本面向來都不錯,如同今年看到台積電衝上千元里程碑。但是碰上電子股+龍頭股的特性,只要碰上震盪期,台積電絕對是首當其衝;畢竟台積電屬於權值股,占加權指數份額超過3成,7成以上又是外資所持有;以美國為首的費半指數變化,也會牽動台積電短中期走勢。
Thumbnail
台積電德國廠板拍定案,預定投資大約40億美元,同時會有歐洲的半導體業者合資。比較美國3奈米廠的400億美元,日本28奈米廠的85億美元,顯然在歐洲這個廠也會是成熟製程。 這幾筆錢有多大,我們可以用台積電去年2022整年獲利約400億美元來當標準,以此來看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吃掉了2022一整年獲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整天想著搞錢的川普總統,日前要脅北約成員必須要負擔鉅額國防安全支出,否則揚言退出北約。然而在半導體的產業鍊來說,川普又對台灣應繳「保護費」給美國的想法,不但讓台積電ADR在周三(7/17)重挫近8%,台積電(2330)週四(7/18)股價也一度走跌逾40元,股價跌破千元關卡,引發台股一度重挫超過62
Thumbnail
媒體報導兩岸局勢令人擔憂,可能影響台積電製程工序和供應商,以及生產所需的EUV和電力。文章指出,即使台積電工程師被救走,仍難以在美國或其他國家生產。此外,影響可能擴及全球,特別是外資持有大部分台積電股票。文章指出有這些資料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
Thumbnail
1. 引言 台積電(TSMC)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其股價於2023年突破1000元新台幣大關,不僅標誌著公司市值的新高度,也引發了市場對其影響力的廣泛討論。本文將深入分析這一現象對台灣股市、全球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積電自身的多層面影響。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探討臺積電及另外三檔產業股的股市走向,包括臺積電的漲勢、晶豪科的走勢及營建、金融、櫃買指數的分析。文章分享作者對股市走向的觀察和看法,不涉及具體的買賣建議。
Thumbnail
⛰️護國神山台積電,已經是台股一夫當關的角色,周遊列國設廠,是商業的考量,😑也有政治的考量。⚡️身為用電怪獸,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馬不停蹄,雖然建設周折不斷,台積電8日宣布,美國商務部和 TSMC Arizona已簽署一份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備忘錄,基於《晶片與科學法》,💰TSMC Arizona將獲得
美國人有美元霸權當工具,透過美元操作讓全世界吸收美國政府的虧損. 台灣可以學習美國, 我們沒有貨幣霸權, 但是有半導體先進製程霸權. 台灣可以學習美國,讓外國人替我們買單.台電過去多年累計鉅額的虧損, 接下來每年還會再虧3000-6000億,不如把這些虧損全部轉嫁給台積電及他的上下游廠商,
Thumbnail
大家好,台灣股市農曆年後開市,眾所矚目當然是台積電會漲多少。方向肯定是往上,因為美國ADR連續大漲情勢,問題只有漲多少幅度,所以恭喜長期持有的各位投資人(包括知名網紅都解套),台積電攻上700大關,掌聲鼓勵!
Thumbnail
本文重點摘要,你有興趣的事情。 1. 先進製程是否會被追趕過去呢? 2. 成熟製程怎麼因應大陸瘋狂擴產? 3. 2024年業績展望如何? 台積電 TSMC 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全球市占率超越50%,年營收達兩兆新台幣,在台股大盤市值佔比接近3成,對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灣股市有莫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