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晶圓代工三哥—力積電, 宣布提供中介層給台積電,作為未來AI使用,消息一出, 股價狂漲40%,一路從13塊漲到20塊。那麼,力積電是否受到台積電的加持,可以在未來帶來新事業的成長?
我認為,力積電在增加新事業上有機會成長,不過整體的毛利率跟表現可能還是有瓶頸。
首先我想從幾個觀點來跟大家分享:
1.台積電的AI佈局。
這幾年台積電靠著CoWoS的封裝,帶來龐大的收益,也讓台積電這幾年的業績突飛猛進,除了基礎的晶圓代工外,手握CoWoS的封裝也讓台積電在AI的製造上『一條龍』掌握,加上選擇的代工廠不多,台積電的報價主導性很高,毛利率也提升不少。
但是,隨著AI的製程逐漸成熟化,台積電在未來會把跟多先進封裝相關的領域切出來,給晶圓代工跟封裝廠負責。
以CoWoS來看,最後晶片在載板上的封裝製作,已經慢慢轉移給封裝廠:日月光跟Amkor 去負責。而中介層的部分,由於『毛利率』偏低,已經不符合台積電的需求,因此,台積電也開始著手尋找外部廠商,去支援中介層的部分。
當然,目前中介層的部分,仍然有難度高低,難度較低的有機載板就會是台積電外包的對象,加上部分產品不需要用在高階的AI產品上,對於台積電來說,交付給其他廠商製作,可以節省自身人力的調配。
所以,目前除了台積電以外,聯電跟力積電都投入中介層的開發。
2.力積電的機會。
目前,力積電這幾年受到中國成熟製程的襲擊,的確在營收上持續虧損,加上新廠--銅鑼廠量產速度偏慢,無法彌補龐大的攤提,導致目前力積電在毛利率上仍然非常差,一路從15%掉到個位數,甚至在第四季呈現虧損負值。
所以,對於力積電來說,新的賽道就變得非常關鍵。
在中介層上面,如果可以跨入台積電獲得穩定的訂單,對於力積電的營收至少有幫助,即便毛利率可能改善有限,但是至少可以彌補一些虧損。更重要的是,中介層的技術如果開發起來,也可以使用在記憶體的堆疊上,做出類似『HBM』的產品,對於力積電要增加高毛利的產品線,就會是一個很好的敲門磚。
3.未來挑戰重重。
但是,目前就我了解,力積電在中介層的良率仍然偏低,不到可以獲利的地步,也就是說,技術上的提升未來很仰賴台積電的協助。如果沒辦法提升量率,有可能台積電會再找聯電來供應中介層,對力積電就會是一大打擊。
相反地,如果力積電開發出來,對於未來導入印度廠,也對力積電產生更多收入。而且對於產能來說,也可以填滿目前的空缺,算是一舉兩得。
我認為,中介層短期台積電應該不會使用中國的廠商,所以對於力積電來說,一旦打入,未來會有穩定且不小的量,可以緩解一下力積電的生產壓力。
不過,長期來說,力積電由於缺乏技術,是否可以將中介層直接賣給目前的AI公司,我認為難度很高。因此,即便短期有好消息出現,力積電未來的股價要能夠回到25甚至30塊,還是難度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