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力積電供應臺積電AI中介層:短期利多?長期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台灣晶圓代工三哥—力積電, 宣布提供中介層給台積電,作為未來AI使用,消息一出, 股價狂漲40%,一路從13塊漲到20塊。那麼,力積電是否受到台積電的加持,可以在未來帶來新事業的成長?

我認為,力積電在增加新事業上有機會成長,不過整體的毛利率跟表現可能還是有瓶頸。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8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科技搶先報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6會員
53內容數
黑麥先生的關鍵報告,主要以產業趨勢跟投資理財為主題,提供深入淺出的觀點,以最容易的方式分享當今產業看法,也讓讀者在投資上可以有更多知識,面對變化迅速的當今投資局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沃爾瑪近年來的轉型策略,分析其線上線下整合的成功之處,以及未來在零售業的競爭優勢。沃爾瑪藉由提升產品品質、善用實體店面作為物流中心、發展會員制度和廣告業務,成功拓展線上電商業務,並挑戰亞馬遜和好市多的地位。文章從中產階級的消費趨勢、電商業務的成長的優勢等角度,分析其未來發展前景和股價預測。
本文探討日本汽車產業在自駕系統領域的發展趨勢,以及其與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的比較。作者認為,日本車廠近年來在電動車領域的佈局相對保守,但隨著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崛起和市場競爭加劇,日本車廠開始積極投入自駕系統的開發,並與輝達等晶片公司合作。
最近,聯電公佈了今年第四季的財報,第四季的營收為603.9億元,跟第三季差異不大,不過比去年同期到是增加了約莫10%,相對於其他成熟製程的廠商來說,聯電仍然維持得不錯。 全年營收也比2023年增加約莫5%,算是歷史次佳的紀錄。 那麼,聯電在逐漸競爭的成熟製程中,有什麼不可取代之處?有辦法穩固目前
特斯拉股價近期大幅震盪,本文分析其背後原因,並探討特斯拉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挑戰,包含中國電動車崛起、特斯拉應對策略、歐盟政策、亞洲車廠競爭以及自駕計程車發展等面向。作者認為特斯拉已來到短期高點,未來股價走向仍需觀察其在自駕計程車領域的表現。
日本三大車廠本田、日產、三菱合併,預計2026年推出單一品牌,成為全球第三大車廠。本文分析此合併案的優缺點,探討其對日本汽車產業的影響,並點出日本企業合併常面臨的挑戰,例如:合而不併、各自為政等問題。
美國晶片領先地位面臨挑戰,本文探討維持領先的策略,認為技術研發與盟友合作比單純限制中國更為重要。持續投入技術研發,與臺灣、韓國等盟友分工合作,才能維持長遠競爭力。過度限制中國反而會影響全球產業鏈,損害美國的國際地位。
本文探討沃爾瑪近年來的轉型策略,分析其線上線下整合的成功之處,以及未來在零售業的競爭優勢。沃爾瑪藉由提升產品品質、善用實體店面作為物流中心、發展會員制度和廣告業務,成功拓展線上電商業務,並挑戰亞馬遜和好市多的地位。文章從中產階級的消費趨勢、電商業務的成長的優勢等角度,分析其未來發展前景和股價預測。
本文探討日本汽車產業在自駕系統領域的發展趨勢,以及其與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的比較。作者認為,日本車廠近年來在電動車領域的佈局相對保守,但隨著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崛起和市場競爭加劇,日本車廠開始積極投入自駕系統的開發,並與輝達等晶片公司合作。
最近,聯電公佈了今年第四季的財報,第四季的營收為603.9億元,跟第三季差異不大,不過比去年同期到是增加了約莫10%,相對於其他成熟製程的廠商來說,聯電仍然維持得不錯。 全年營收也比2023年增加約莫5%,算是歷史次佳的紀錄。 那麼,聯電在逐漸競爭的成熟製程中,有什麼不可取代之處?有辦法穩固目前
特斯拉股價近期大幅震盪,本文分析其背後原因,並探討特斯拉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挑戰,包含中國電動車崛起、特斯拉應對策略、歐盟政策、亞洲車廠競爭以及自駕計程車發展等面向。作者認為特斯拉已來到短期高點,未來股價走向仍需觀察其在自駕計程車領域的表現。
日本三大車廠本田、日產、三菱合併,預計2026年推出單一品牌,成為全球第三大車廠。本文分析此合併案的優缺點,探討其對日本汽車產業的影響,並點出日本企業合併常面臨的挑戰,例如:合而不併、各自為政等問題。
美國晶片領先地位面臨挑戰,本文探討維持領先的策略,認為技術研發與盟友合作比單純限制中國更為重要。持續投入技術研發,與臺灣、韓國等盟友分工合作,才能維持長遠競爭力。過度限制中國反而會影響全球產業鏈,損害美國的國際地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筆者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台積電要不要賣出的思考點?》,裡面提到我對於台積電的看法,內容略以: 台積電,世界頂級公司,理應持有。 AI發展,台積電佔據關鍵地位。 AI是否站告一段落,看三個指標。(生成式AI是否卡卡的、記憶體營收YoY、導入需求) 個人持有台積電、相關ETF與其他供應鏈,約佔股票
Thumbnail
2024年上半年AI概念股主導漲勢,台積電等貢獻指數漲幅,需耐心等待低價值股補漲。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探討臺積電及另外三檔產業股的股市走向,包括臺積電的漲勢、晶豪科的走勢及營建、金融、櫃買指數的分析。文章分享作者對股市走向的觀察和看法,不涉及具體的買賣建議。
Thumbnail
最近對台積電稍微做了一些功課,上週台股收盤終於站上2萬點,權重最高的台積電必然功不可沒,從今年不到600點的價位,漲到了780點,台積電未來還能不能續漲,對台股大盤的影響必然也很大,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台積電的近況與未來前景。 我不是半導體專家,對這產業也沒有深入的了解,僅能從目前看的到的資
Thumbnail
本周上漲加權指數漲了545.93點,台積電大約就貢獻了269點,而電子約占233點,台積電加上電子族群就佔了502點,整個趨勢仍然圍繞在AI與電子族群身上,繼上周所觀察的金融族群是否為最後一波來看,仍有持續再往上推升,但仍須留意是盤面僅有AI族群獨秀
Thumbnail
最近AI應用帶動NV、AMD和台積電股價上漲,影響台股指數。這提醒投資者需注意類股輪動,避免盲目追高和賣出。
Thumbnail
台股達人秀 吳岳展-24.02.26 *台積電的觀察重點,1.資本支出狀況、2.先進製程佔營收比重。 *台積電23Q4先進製程占比達到67%,目前先進製程好,但成熟製程還比較弱, 如果景氣要看到復甦、消費性商品普遍復甦,成熟製程也必須起來。 *AI功能持續發展,AI應用會越來越廣泛。AI的基
Thumbnail
1.4Q23 毛利率大幅下滑,因低毛利 DRAM 需求增加。 2.產能利用率雖有回升,但訂單仍以短急單為主,能見度只有兩個月。 3.面對中國競爭,現有客戶已開始要求重新議價,公司策略上會避開與中國競爭的產品,力積電在中國外的區域仍具價格競爭力。
Thumbnail
在2024年1月19日,受到台積電法說會呈現的亮眼營收成績,加上比之前外資預測還要更好這樣的落差之下,台積電在當日就跳空大漲,一度把股價拉升到625元(此文在當日盤中時寫成)。這也一吐之前明明大家都很看好,但股價就是沒有反應的怨氣。記得在2023年時,在AI大趨勢持續看好的趨勢下,台積
Thumbnail
筆者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台積電要不要賣出的思考點?》,裡面提到我對於台積電的看法,內容略以: 台積電,世界頂級公司,理應持有。 AI發展,台積電佔據關鍵地位。 AI是否站告一段落,看三個指標。(生成式AI是否卡卡的、記憶體營收YoY、導入需求) 個人持有台積電、相關ETF與其他供應鏈,約佔股票
Thumbnail
2024年上半年AI概念股主導漲勢,台積電等貢獻指數漲幅,需耐心等待低價值股補漲。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探討臺積電及另外三檔產業股的股市走向,包括臺積電的漲勢、晶豪科的走勢及營建、金融、櫃買指數的分析。文章分享作者對股市走向的觀察和看法,不涉及具體的買賣建議。
Thumbnail
最近對台積電稍微做了一些功課,上週台股收盤終於站上2萬點,權重最高的台積電必然功不可沒,從今年不到600點的價位,漲到了780點,台積電未來還能不能續漲,對台股大盤的影響必然也很大,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台積電的近況與未來前景。 我不是半導體專家,對這產業也沒有深入的了解,僅能從目前看的到的資
Thumbnail
本周上漲加權指數漲了545.93點,台積電大約就貢獻了269點,而電子約占233點,台積電加上電子族群就佔了502點,整個趨勢仍然圍繞在AI與電子族群身上,繼上周所觀察的金融族群是否為最後一波來看,仍有持續再往上推升,但仍須留意是盤面僅有AI族群獨秀
Thumbnail
最近AI應用帶動NV、AMD和台積電股價上漲,影響台股指數。這提醒投資者需注意類股輪動,避免盲目追高和賣出。
Thumbnail
台股達人秀 吳岳展-24.02.26 *台積電的觀察重點,1.資本支出狀況、2.先進製程佔營收比重。 *台積電23Q4先進製程占比達到67%,目前先進製程好,但成熟製程還比較弱, 如果景氣要看到復甦、消費性商品普遍復甦,成熟製程也必須起來。 *AI功能持續發展,AI應用會越來越廣泛。AI的基
Thumbnail
1.4Q23 毛利率大幅下滑,因低毛利 DRAM 需求增加。 2.產能利用率雖有回升,但訂單仍以短急單為主,能見度只有兩個月。 3.面對中國競爭,現有客戶已開始要求重新議價,公司策略上會避開與中國競爭的產品,力積電在中國外的區域仍具價格競爭力。
Thumbnail
在2024年1月19日,受到台積電法說會呈現的亮眼營收成績,加上比之前外資預測還要更好這樣的落差之下,台積電在當日就跳空大漲,一度把股價拉升到625元(此文在當日盤中時寫成)。這也一吐之前明明大家都很看好,但股價就是沒有反應的怨氣。記得在2023年時,在AI大趨勢持續看好的趨勢下,台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