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Deepseek 發表之後,中國進一步在軟體上推出新的應用。比亞迪在上週一新車發表會上,推出新的自駕系統『天使之眼』,智慧輔助系統,未來將會應用在所有超過十萬塊人民幣的電動車上,幾乎是涵蓋所有比亞迪旗下的電動車。
消息一出,令市場非常振奮,比亞迪股價也一度創新高。
比亞迪自駕的推出,也代表未來中國電動車,將會從原本的『便宜又大碗』的策略,轉向提升電車品質跟附加功能,將會讓中國的電動車更具有競爭力。
當然,也會對於國際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迎來不小的衝擊。
那麼,中國推出平價版的自駕系統,究竟能不能帶來更多買氣?未來中國電動車會更有競爭力嗎?特斯拉會受到影響嗎?特斯拉股價是否能回到高點?
首先,讓我從幾個角度作分享:
1.中國自駕系統。
目前,中國比亞迪推出的自駕系統『天使之眼』,未來將會搭載比亞迪20多款電車,而且售價上並沒有漲價。代表的是比亞迪在沒有降價的情況下,提升的車款升級,相對於國外車廠,將會帶來不小的壓力。
過去兩年,由於中國的電動車強勢席捲全球,導致許多電動車的玩家,像是特斯拉,不得不降價去因應市場的強烈競爭,在這兩年價格戰玩到過火的情況下,中國電動車回到提升本體價值。
目前,比亞迪已經獲得中國第三級自駕的認證。自駕系統分成0-5級,5級是全自駕,3級是在周邊條件允許下,開放自駕。而目前『天使之眼』可以提供的功能,包含:自動停車,自動煞車,主動巡航,都算是基本該有的自駕系統。
特斯拉原本預計2024年下半年可以在中國測試『全自駕』系統,但是受到中國政府的管制而告吹,現在比亞迪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自駕測試許可的造車公司,超前特斯拉一步,未來對於特斯拉中國的銷售壓力只會更大。
2.電動車的壓力。
隨著比亞迪把自駕系統『免費』導入新車當中,代表中國電動車試圖想要透過『大量導入』自駕系統,完成中國自駕系統率先上路,並加速『優化』自身的自駕系統,成為中國電動車的標配,如果真的發生,對電動車競爭的門檻又拉高一個檔次,對於本身軟體能力不佳的歐洲跟日韓車廠,將會有不小的衝擊,
3.特斯拉的股價。
特斯拉的股價在川普當選之後,一度因為『川普概念股』股價創下新高,但是好景不常,熱度過後,特斯拉股價三個月內跌掉30%。
歸根就底,我認為特斯拉的話題性很足夠,本身是一個有前瞻性的公司。但是問題在於,特斯拉相關的概念,都還在前端概念,短時間都很難看到實際收益。
不論是機器人,自動駕駛計程車,或是自駕系統,特斯拉似乎都很難在美國以外的地區推廣,更不用說是中國或是歐洲,本身就是龐大汽車供應鏈的地方。
因為特斯拉本身的自駕系統,需要考慮的是各國政府的法規,以及『出事』的時候,如何賠償。對於各國政府來說,如果是自家車廠,不僅溝通方便,而且也比較好掌控,但是如果是外國公司,基本上也不容易求償。
加上為了自駕車的發展,對於各國來說,絕對不會輕易對於特斯拉的『全自駕』系統開綠燈。所以對特斯拉來說,要以『全自駕』系統作為股價的支撐,想像力遠遠大於實際情況。
隨著未來在各國的法規碰壁之後,我認為對於特斯拉的股價會出現比較合理的調整,也會是在預期中的事,這時候必須要注意特斯拉是否可以當作『長期持有』。畢竟,特斯拉要像輝達一樣,靠『賣鏟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未來的發展。
隨著推出Deepseek跟比亞迪自駕系統之後,我認為今年開始,中國似乎意識到軟體能力的重要性,未來中國不會單單著重於製造業,會專注在軟體跟軟硬整合上,搭配既有的半導體製造跟組裝業,展開新一波的科技進步,有可能會在電動車或相關軟體上對市場帶來更多的衝擊,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