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質絲如何控制植物細胞間的物質流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或稱為胞間連絲,是植物細胞用來彼此連結、互通聲息的小通道。原生質絲是由細胞膜穿過細胞壁形成的構造,直徑大約介於40-50奈米(nm)之間。因為整株植物所有的細胞之間都有原生質絲互相連通,所以我們通常也會把整個植物體稱為「共質體」(symplast)。


如果以原生質絲的孔徑來看,那麼只有0.7-1.0 kDa大小的物質可以通過;但是實際觀察發現,比這個範圍要大得多的物質也照樣可以穿過。這個觀察意味著,一定有個機制可以控制原生質絲的「開」與「關」。


目前的說法認為是木聚醣(Callose)。過去的研究發現,木聚醣在原生質絲的頸部累積,而木聚醣的合成與分解的確會影響原生質絲的通透性。


但是,作為細胞壁成分的一種,木聚醣究竟如何精確調控原生質絲呢?另外原生質絲的開關速度,有時候比木聚醣分解還要快;再者,有些情境下原生質絲通透性改變,但木聚醣的含量並沒有出現顯著變化。所有這些觀察,都暗示著可能還有其他更快速的調控方式。


那麼,還有什麼可能會影響原生質絲的通透性呢?研究團隊想到了MCTP 蛋白們。


近年來在動物領域的研究,關於膜接觸位點在細胞內部的功能有了不少進展。例如

ER-PM 連結蛋白(Extended-Synaptotagmins,E-SYTs)在動物細胞內對於鈣離子傳輸與信號傳遞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植物中的 MCTP 蛋白與 E-SYTs 具有相似結構,但功能尚不明確。


如果原生質絲內的內質網(ER) 與細胞膜(PM) 之間有膜接觸位點(MCSs),那麼這些 MCSs 可能與原生質絲通透性調控有關!


研究團隊推測:植物的 MCTP 蛋白可能就是膜接觸位點,負責 ER-PM 之間的「錨定」,從而影響原生質絲的結構穩定性。但是, MCTP 是如何附著在 PM 上的?


考慮到動物的 E-SYTs 蛋白是透過 C2 結構域結合 PI4P (phosphatidylinositol-4-phosphate)來附著於 PM,研究團隊推測植物的 MCTP 也可能是透過相似的方式與 PM 互動。如果 PI4P 的確能影響 MCTP 附著在 PM 上的能力,進而影響 ER-PM 連結,那麼 PI4P 可能是一個調控原生質絲通透性的關鍵因子!


於是,他們透過使用 PAO(PI4K 抑制劑)來降低 PI4P 含量,結果發現原生質絲通透性增加。另外,觀察PI4P 磷酸酶 SAC7 突變株(sac7)發現,當 PI4P 含量過高時,原生質絲運輸能力下降,進一步支持 PI4P 對原生質絲透性的影響。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植物的MCTP 蛋白的確是負責 ER-PM 之間的「錨定」,影響原生質絲的結構穩定性呢?


在阿拉伯芥的基因體中共有16個MCTP基因,不過MCTP3MCTP4MCTP6是其中特別重要的幾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們在原生質絲的蛋白質體學分析中被反覆鑑定到;另外是,它們在植物體內廣泛的表現,也說明了它們可能與原生質絲有關。其中,又以MCTP4的表現量最高。 


於是研究團隊建構了這三個MCTP的突變株。結果發現,雖然它們的單基因突變株表現出正常的性狀,但是雙突變株,特別是含mctp4的突變的雙突變株,會出現明顯的生長缺陷;而三重突變株在土壤中生長兩週後就死亡了。


研究團隊利用高解析電子斷層掃描技術(Electron tomography)進行觀察。他們發現 mctp3/mctp4/mctp6 三重突變株的原生質絲內 ER-PM 接觸區域大幅減少,顯示 MCTP 的確是原生質絲內的重要膜接觸錨定蛋白。觀察發現,三重突變株的ER 與 PM 之間的距離變大,因此 ER-PM 接觸區域減少,結構變得鬆散。


因此,當他們使用螢光恢復術(FRAP)與 DRONPA-s 標記技術觀察,發現 mctp3/mctp4/mctp6 三重突變株原生質絲的跨細胞運輸能力顯著增加,顯示原生質絲的「閥門」調控失衡,呈現「門戶洞開」的狀態,導致過量的分子擴散。


MCTP 蛋白是如何與PI4P互動的?研究團隊發現,與動物的E-SYTs很像,植物的 MCTP 蛋白以自己的 C2 結構域與 PI4P 進行互動。另外,透過分子模擬,研究團隊發現高 PI4P 會增強 MCTP 與質膜的結合。


所以,MCTP3、MCTP4、MCTP6 在原生質絲內,透過自己的C2 結構域與 PI4P 進行互動,形成 ER-PM「橋樑」,負責維持 ER-PM 的緊密接觸與原生質絲的結構穩定。缺少這些 MCTP 蛋白時,ER-PM 接觸減少,原生質絲內的通道變寬,跨細胞運輸能力增加。


由於PI4P的量可以透過磷酸化與去磷酸化調節,研究團隊發現,當 SAC7 功能喪失時(sac7-1 突變),PI4P 無法有效去磷酸化,因此 PI4P 在原生質絲附近異常累積。

PI4P 濃度升高時,MCTP 蛋白更穩定地附著在 PM 上,使原生質絲內的 ER-PM 接觸區域增多,導致原生質絲變得更「封閉」,跨細胞運輸能力降低。


另外,為了排除木聚醣參與的可能性,研究團隊在 sac7-1 突變株中,使用了Brassinazole(BRZ)來去除木聚醣。結果發現,使用BRZ去除木聚醣之後,原生質絲仍然保持封閉狀態,跨細胞運輸無法恢復。這進一步證明 SAC7 影響原生質絲通透性主要是透過 PI4P,而不是木聚醣。


研究團隊發現,SAC7 在不同細胞類型中表現不同。也就是說,SAC7很可能就是影響 原生質絲通透性的區域特異性調控機制。


所以,植物透過調節 PI4P的量,來影響MCTP,進而影響原生質絲區域的細胞膜與內質網的接觸,導致原生質絲的「開」與「關」。真的很奇妙呢!


當然,前面也提到,植物有16個MCTP ,雖然目前看起來就這三個最重要,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的MCTP們可能會擔任「微調」原生質絲的功能。這就有待後續的研究了!


參考文獻:


Pérez-Sancho, J., Smokvarska, M., Dubois, G., Glavier, M., Sritharan, S., Moraes, T. S., Moreau, H., Dietrich, V., Platre, M. P., Paterlini, A., Li, Z. P., Fouillen, L., Grison, M. S., Cana-Quijada, P., Immel, F., Wattelet, V., Ducros, M., Brocard, L., Chambaud, C., ... Bayer, E. M. (2025). Plasmodesmata act as unconventional membrane contact sites regulating intercellular molecular exchange in plants. Cell, 188(4), 958-977.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11.034


avatar-img
162會員
443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誕生」於1965年的G.D. Searle公司,阿斯巴甜可說是最多人研究的人工甘味劑啦! 從剛上市後就被質疑會致癌,到剛出爐熱騰騰的論文說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阿斯巴甜真的有那麼恐怖嗎? 我們來看看論文吧!
寄生植物,如分枝列當或獨腳金,以吸器附著在宿主身上,對宿主的健康造成重大損害! 要消滅寄生植物,首先當然要瞭解它啦,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啊! 最近,有研究團隊研究了,這些寄生植物如何調節自己的吸器數量,發現竟然跟一個賀爾蒙相關,很有趣喔!
因為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其目標族群對農藥逐漸養成的抗藥性,以及農藥對於非目標族群的負面影響等因素,使得「生物農藥」出現。 但是,相對安全的生物農藥,卻面臨了效果較遜的問題,要怎麼辦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新配方,還不錯喔!
簡稱SCN的大豆胞囊線蟲是大豆在美國最可怕的害蟲之一,可造成大豆收穫下降40%,每年在美國造成大約13億美金的農損。 農夫多半依賴抗性品系來降低損失,但是這些抗性品系都是同一個來源,因此開發新的抗性品系非常重要!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新的抗性品系喔!
維生素B6對我們很重要。它參與至少140個生物反應,包括胺基酸的合成。 雖然植物可以自己合成維生素B6,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會發生維生素B6不足的情形。 最近的研究發現,維生素B6在植物中除了參與代謝反應,對植物的免疫力也非常重要喔!
看過穇子這種奇妙的作物嗎?因為它的穗的奇妙形狀,所以穇子又名龍爪粟,鴨爪粟,雞爪粟,雲南稗,雁爪稗等等。 別看穇子看起來怪好笑的,它耐旱、對土壤肥份又不挑剔,所以在乾旱與半乾旱的地區,對居民很重要。 最近有個研究,想了解穇子到底怎麼這麼厲害!
「誕生」於1965年的G.D. Searle公司,阿斯巴甜可說是最多人研究的人工甘味劑啦! 從剛上市後就被質疑會致癌,到剛出爐熱騰騰的論文說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阿斯巴甜真的有那麼恐怖嗎? 我們來看看論文吧!
寄生植物,如分枝列當或獨腳金,以吸器附著在宿主身上,對宿主的健康造成重大損害! 要消滅寄生植物,首先當然要瞭解它啦,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啊! 最近,有研究團隊研究了,這些寄生植物如何調節自己的吸器數量,發現竟然跟一個賀爾蒙相關,很有趣喔!
因為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其目標族群對農藥逐漸養成的抗藥性,以及農藥對於非目標族群的負面影響等因素,使得「生物農藥」出現。 但是,相對安全的生物農藥,卻面臨了效果較遜的問題,要怎麼辦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新配方,還不錯喔!
簡稱SCN的大豆胞囊線蟲是大豆在美國最可怕的害蟲之一,可造成大豆收穫下降40%,每年在美國造成大約13億美金的農損。 農夫多半依賴抗性品系來降低損失,但是這些抗性品系都是同一個來源,因此開發新的抗性品系非常重要!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新的抗性品系喔!
維生素B6對我們很重要。它參與至少140個生物反應,包括胺基酸的合成。 雖然植物可以自己合成維生素B6,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會發生維生素B6不足的情形。 最近的研究發現,維生素B6在植物中除了參與代謝反應,對植物的免疫力也非常重要喔!
看過穇子這種奇妙的作物嗎?因為它的穗的奇妙形狀,所以穇子又名龍爪粟,鴨爪粟,雞爪粟,雲南稗,雁爪稗等等。 別看穇子看起來怪好笑的,它耐旱、對土壤肥份又不挑剔,所以在乾旱與半乾旱的地區,對居民很重要。 最近有個研究,想了解穇子到底怎麼這麼厲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對陸生植物來說,運輸系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導管(xylem)可以把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與礦物質送到地面上的莖與葉,提供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與其他合成反應所需要的原料。 但是,導管是如何從植物的頂端分生組織發育而來的?最近的研究,發現了一個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喔!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植物需要氣孔(stoma)與外界的大氣進行交換才能取得足夠的二氧化碳與氧氣。另外,植物還需要進行蒸散作用來帶動導管(木質部xylem)裡的水分,才能運輸礦物質與糖。 但是,氣孔對植物的影響到底是怎麼樣的?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玩過插枝嗎?植物最讓人覺得厲害的地方就是,只要剪下一條枝條插進土裡,過一段時間就會長成一株新的植物。 是否想過,為什麼新的根總是從枝條切斷處長出來,而不是更高的地方呢?最近的研究,解開了這個謎題。
Thumbnail
自然界植物的神秘力量 生命之花與台灣百合圖騰 ★宇宙∣植物∣人類.在愛的秩序裏共生共存 植物包含一切知識,陽性與陰性,無所遺漏。 人以靈性的觀點進入植物的世界,我們馬上如同從前有著天眼通洞察力般地可以成為世界各種實像的主人,但這種天眼通的能力後來被遺忘了。 ▲植物使得他們的根深入地底,如果真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虹膜(Iris)、睫狀體(Ciliary Body)、房水生成(Aqueous Production)、脈絡膜(Choroid)、布魯赫氏膜(Bruch Membrane)。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當我知道我守護了什麼,  也許承載就變得有意義。』
Thumbnail
在多元生態的大舞台上,生物彼此間建立起共生的奇蹟。這是一場自然中的和諧合唱,各種生物相互依存,共同奏鳴生命的交響樂。 大自然的共生故事在每一個角落展開。花朵和蜜蜂之間的緊密合作是其中一個美麗的例子。花朵提供蜜蜂所需的花粉和花蜜,而蜜蜂則在采集過程中幫助花朵傳播花粉,促使植物繁衍
Thumbnail
對陸生植物來說,運輸系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導管(xylem)可以把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與礦物質送到地面上的莖與葉,提供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與其他合成反應所需要的原料。 但是,導管是如何從植物的頂端分生組織發育而來的?最近的研究,發現了一個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喔!
Thumbnail
對光合自營生物來說,沒有比準確的看到光更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植物不只是要看到有光沒光,還要看到光的強度、光的顏色,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適當的反應。 也因此,植物有一整套的光受器來對不同波長的光作出反應。其中,對紫外光的反應,特別有趣。
Thumbnail
植物需要氣孔(stoma)與外界的大氣進行交換才能取得足夠的二氧化碳與氧氣。另外,植物還需要進行蒸散作用來帶動導管(木質部xylem)裡的水分,才能運輸礦物質與糖。 但是,氣孔對植物的影響到底是怎麼樣的?最近的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
Thumbnail
玩過插枝嗎?植物最讓人覺得厲害的地方就是,只要剪下一條枝條插進土裡,過一段時間就會長成一株新的植物。 是否想過,為什麼新的根總是從枝條切斷處長出來,而不是更高的地方呢?最近的研究,解開了這個謎題。
Thumbnail
自然界植物的神秘力量 生命之花與台灣百合圖騰 ★宇宙∣植物∣人類.在愛的秩序裏共生共存 植物包含一切知識,陽性與陰性,無所遺漏。 人以靈性的觀點進入植物的世界,我們馬上如同從前有著天眼通洞察力般地可以成為世界各種實像的主人,但這種天眼通的能力後來被遺忘了。 ▲植物使得他們的根深入地底,如果真
Thumbnail
本篇你將學到:虹膜(Iris)、睫狀體(Ciliary Body)、房水生成(Aqueous Production)、脈絡膜(Choroid)、布魯赫氏膜(Bruch Membrane)。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當我知道我守護了什麼,  也許承載就變得有意義。』
Thumbnail
在多元生態的大舞台上,生物彼此間建立起共生的奇蹟。這是一場自然中的和諧合唱,各種生物相互依存,共同奏鳴生命的交響樂。 大自然的共生故事在每一個角落展開。花朵和蜜蜂之間的緊密合作是其中一個美麗的例子。花朵提供蜜蜂所需的花粉和花蜜,而蜜蜂則在采集過程中幫助花朵傳播花粉,促使植物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