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看小說,所以我辦了讀書會!

因為喜歡看小說,所以我辦了讀書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幾個月前我辦了一個「看小說的人」讀書會!(破題)

我想寫一篇文章記錄一下這些事😄

(文章末有免費書單索取喔~)


我看小說的歷程

我爸媽從小就常常帶我去逛附近的小書局和誠品,如果我看到想看的書,基本上他們都會買給我(感恩的心)而且他們自己也喜歡看書~所以家裡一直都有很多書可以看。

raw-image
  • 小時候:看很多童話故事!就是那種厚厚一大本的童書,而且我也聽很多歷史故事跟相聲~就很習慣接受這些「有劇情」的內容。然後還看了《哈利波特》
  • 國中:那時候看了不少橘子的愛情小說、還有《飢餓遊戲》、《國王遊戲》、《告白》等等。當時我都看那些很有話題、很紅的小說或者電影原著~
  • 高中:開始喜歡看推理小說跟科幻小說!高二第一次看《來自新世界》之後陸續重看了10次以上。還有伊藤計劃、乙一、山田宗樹等等。
  • 大學:我開始大量閱讀的時期!因為大學有些選修課就很適合看書(?)而且學校的圖書館又有免費的小說可以借、而且學校裡面有開一間誠品,我常常會在空堂的時候去誠品看書哈哈哈~那時候什麼書都看,除了原本就喜歡的科幻奇幻推理,也看很多社會寫實犯罪獵奇題材的小說。同時也開始看大眾科普、文史相關的書。
  • 出社會之後:開始迷上看人類學、文化社會學相關的書籍(比較偏向大眾科普的那種,不是很學術的XD)依然喜歡看小說,最喜歡的還是科幻跟推理,尤其是反烏托邦小說。實體書跟電子書都看~
  • 現在:開始有能力一直買書了(好快樂),每個月都會固定去逛書店、買書。基本上是利用所有「不想被浪費的時間」看書。通勤、上無聊的班、聽無聊的會議、想休息放空的時候,
raw-image

看小說不為了什麼。

我看小說……就是為了好看。

對我來說看書不一定要「有所獲得」、「有所成長」,只要劇情好看、我看完覺得滿足,就非常值得了。

而且,其實,看小說常常會從情節中獲得很多意料之外的想法思維、或者生活小常識之類的喔。(看反烏托邦小說會了解很多的社會學相關的觀念、看犯罪小說會對累積一些法律概念、看推理小說會有各種生活科普XD)

我上週在上教練課的時候跟教練聊天,他說他看書都看很慢,因為都看一些跟他職業或者能夠幫助他成長的書,就常常會看到很想睡覺。

我問他:「我覺得你是還沒找到喜歡看的書欸~因為看到好的會停不下來,一下子就看完了。」

他說:「我現在都會想說要看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書(英文、職業相關),就比較不會單純為了好看去看書。」

raw-image

好像不少人都會覺得看書要「對自己有所幫助」, 所以選擇商業思維、心靈、成長、知識等等相關的書籍看。這沒有不好!!只是我滿意外的。

因為我看書最最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好看,喜歡享受那些劇情的感覺,還有為了舒壓,所以完全沒有想要透過閱讀來學習或成長什麼。


我想找人聊小說!

我身邊沒什麼人在看小說。所以就會很想找人聊聊自己看到的好看的書啊~也想被別人推坑。

我覺得這跟在網路上看別人的人得、書評、留言的感覺都不太一樣。因為在網路上發生的事是一次性的、比較單向的、時間對不齊的(我都快看不懂自己在講什麼XD),而且我個人(我個人喔!)比較期待那種像是在「聊天」的討論

raw-image

「看小說的人」是一個怎樣的讀書會?

我一開始有三個方向的構想:

  • 輪流分享自己推薦的小說
  • 挑選不同類型的5本書,共同討論
  • 主題式討論(特定作家或類型)

但是一開始這幾場都是第一種「輪流分享自己推薦的小說」,因為我怕限定了主題之後會比較難報名,我想說先嘗試個三個月,之後再來舉辦主題讀書會。

raw-image

通常的讀書會是:

  1. 我先簡單開場,介紹流程。
  2. 然後就由我或者我朋友(笑)當第一位分享的人,會先簡單1、2句自我介紹(哪裡人、在什麼領域工作)
  3. 聊聊自己推薦的那本小說,為什麼會看、為什麼想推薦大家看等等的。在這個過程中我會適時地跟分享者對話,或者其他有看過同本書的書友也會自然而然地聊起來。
  4. 每個人輪流分享完書之後我就會簡單地做個總結,然後讓大家自由交流

其實我最喜歡自由交流的時間,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地方、不同年齡的人會分享自己看到的世界,對我來說是很新奇的體驗(我過去的生活圈真的很小)。大家會關注的小說都不同、或者看同一本小說會關注的點也不同,越聊越覺得有趣。

然後在讀書會結束後幾天,我會整理讀書會的書單寄到參與者的信箱。

raw-image

參加「看小說的人」讀書會 的快樂

  1. 每次讀書會結束之後,購物車都會立刻塞滿一堆書,待看書單無限延長(這是優點嗎?)
  2. 會認識很多自己認知之外的小說,法國小說、西班牙小說、非洲小說、原住民小說,各式各樣的文化背景真的會催生出截然不同的故事和文字。
  3. 認識喜歡看小說的朋友。這幾場下來,很多書友都私底下交換了聯絡方式、建立了群組,還有書友跟我說她在去捷運站路上遇到讀書會成員,就一起吃了飯聊了天😄
  4. 有一次讀書會舉辦在桌遊店,結束之後有幾個人留下來一起玩桌遊,超級開心~
  5. 大家在Threads上也經常會交流自己看的書、推薦的書、買了什麼書,對我來說原本自說自話的小說心得逐漸找到人一起聊、一起討論,真的很開心
raw-image

最近有幾次深深地很感謝去年的自己舉辦了這個讀書會,讓我認識了好多喜歡看小說的人、喜歡看書的朋友、還有些認真耕耘閱讀社群的創作者。

年初的時候,我跟幾個讀書會的成員們一起約了一場小聚會,大家一起聊聊去年做過的事和今年想做的事。原本預計2個小時的聚會,不知不覺就講了4個小時!我覺得這個社交距離很完美,因為大家都是不同生活圈,可以放心地說出自己的煩惱、也可以客觀真誠地交換建議。


後記

寫這篇文其實只是想記錄一下自己辦了讀書會這件事。(沒有要行銷哈哈哈)(其實後面這幾場都是表單一開很快就會報名滿了XD)

對於非常非常非常I人的我來說,辦讀書會真的是很大的突破。我的社交能量很低,每次講話的時候都會緊張到發抖,儘管消耗了大量的精神(笑),但每次結束後都會覺得很滿足很開心。

謝謝曾經參與「看小說的人」讀書會的大家,我覺得我的生活變得好明亮


最後最後,如果你想參加這個讀書會,可以在這裡留下你的電子信箱。

未來有相關活動資訊就會寄到你的信箱囉~(每個月1-2場,用來發送報名信、確認信、會後書單整理及請假聯繫,不會有任何廣告打擾)

ps 我舉辦讀書會是完全無酬,單純興趣舉辦的。(參加費用都是場地的低消~我沒有拿唷)


免費索取書單

如果你沒辦法參加讀書會,但是想要收到每一場的書單的話,可以在這裡訂閱~

使用指南

  • 請尊重每位分享者的心意,勿擅自修改或截取書單內容
  • 書單資料僅供分享交流使用,勿作商業用途
  • 與分享者進行交流時,請保持友善與尊重的態度
  • 若想轉發分享,請先取得原分享者同意並註明出處

希望大家都能享受閱讀小說的樂趣!

就這樣,掰掰!






avatar-img
星期五的Luckylulu
16.1K會員
92內容數
LuLu,自由的人、圖文作家、星期五的老大。(星期五是貓咪) 討厭無所事事的日子,喜歡有條有理有邏輯。 內心善感卻不擅表露,說不出口的就畫下來,引起共鳴的時候會偷偷地感到開心。 Instagram|@luckylulu0212 這裡有: 1. 生活推薦 2. 日常紀錄 3. 讀書心得 4. 圖文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星期五的Luckylulu 的其他內容
我這兩天一直在想跟專心有關的事。 我從小就很喜歡也很習慣一心二用,一直以來都覺得沒什麼問題,甚至有點驕傲自己可以一心二用(?)但是從去年開始,我有許多不同種類的事情要做(包含正職工作的變動,還有自己寫寫畫畫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常常會有一種「想做的事好多,但是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所以就開始思
我上星期度過了一個愉快的週末,不知道為什麼沒發生什麼事還是心情很好?? 所以想要來記錄一下自己會為了什麼而快樂,以及低潮的時候可以怎麼得到快樂。 這篇文章描述的大部分都是「方法」,大家可以循著這個框架帶入自己的「狀況」,找到一個自己的快樂公式!(好像邪教) 先說,這篇文章沒辦法讓人看完就變得快
我好像有事沒事就會思考這個問題:「是什麼構成了我的人生呢?」 我想寫一篇文來記錄這件事。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的事物都會以「客觀事實」為主、而非主觀感受。我覺得這樣更符合我對問題答案的期待———到底哪些事情讓我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舉例來說,我不會說「我的父母很開明」,因為每個人對開明的定義都不同
前幾天跟朋友吃飯時聊到,我是一個不太敢休息的人。 我每天早上上班前、晚上下班後、週末、放假、出國,所有空閒時間,都不斷地在「做事」。 做事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內容,例如:畫畫、寫文章、寫手帳、整理檔案、看書、聽影片、思考、創作、設計、製圖、寫字……等等,總結來說就是兩件事: 「產出」以及「輸入」。
我想過一個從容不迫的人生。 為自己留出工作上的餘裕、生活上的餘裕、人生中的餘裕。 「接受不完美」不管是人際關係還是事情,總有些是無法被處理好的,因為我不能控制所有牽扯其中的人。不完美的事情發生時,盡量看開,告訴自己沒關係,能接受就留下、不能接受就離去。如果不小心開始糾結了,就設一個停損點給自己,
我這兩天一直在想跟專心有關的事。 我從小就很喜歡也很習慣一心二用,一直以來都覺得沒什麼問題,甚至有點驕傲自己可以一心二用(?)但是從去年開始,我有許多不同種類的事情要做(包含正職工作的變動,還有自己寫寫畫畫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常常會有一種「想做的事好多,但是時間不夠用」的感覺🥺 所以就開始思
我上星期度過了一個愉快的週末,不知道為什麼沒發生什麼事還是心情很好?? 所以想要來記錄一下自己會為了什麼而快樂,以及低潮的時候可以怎麼得到快樂。 這篇文章描述的大部分都是「方法」,大家可以循著這個框架帶入自己的「狀況」,找到一個自己的快樂公式!(好像邪教) 先說,這篇文章沒辦法讓人看完就變得快
我好像有事沒事就會思考這個問題:「是什麼構成了我的人生呢?」 我想寫一篇文來記錄這件事。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的事物都會以「客觀事實」為主、而非主觀感受。我覺得這樣更符合我對問題答案的期待———到底哪些事情讓我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舉例來說,我不會說「我的父母很開明」,因為每個人對開明的定義都不同
前幾天跟朋友吃飯時聊到,我是一個不太敢休息的人。 我每天早上上班前、晚上下班後、週末、放假、出國,所有空閒時間,都不斷地在「做事」。 做事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內容,例如:畫畫、寫文章、寫手帳、整理檔案、看書、聽影片、思考、創作、設計、製圖、寫字……等等,總結來說就是兩件事: 「產出」以及「輸入」。
我想過一個從容不迫的人生。 為自己留出工作上的餘裕、生活上的餘裕、人生中的餘裕。 「接受不完美」不管是人際關係還是事情,總有些是無法被處理好的,因為我不能控制所有牽扯其中的人。不完美的事情發生時,盡量看開,告訴自己沒關係,能接受就留下、不能接受就離去。如果不小心開始糾結了,就設一個停損點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