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聽朋友驚呼:「我的AMH很低,醫生說要快點生!」
然後你滿臉問號:「AMH?這是什麼新單位?是像BMI還是IQ那種嗎?」別擔心,今天就讓桃梨媽咪用媽媽也懂的語言
帶你認識卵巢儲備功能,還有那個常讓人一頭霧水的 AMH 指數。
🥚 卵巢儲備是什麼?是冰箱的雞蛋庫存嗎?
哈,如果你以為「卵巢儲備」就是「我現在還剩多少顆卵子」,
其實……你說得沒錯耶!
只是不是像算雞蛋一樣可以一顆顆數,
而是指卵巢裡還有多少具備發育潛力的卵泡
女生天生就帶著一份「卵子庫存表」,
從出生就開始慢慢消耗
青春期後每月排一顆(有時候還不只一顆),
這個庫存就像銀行存款一樣逐年減少,直到更年期歸零
所以,「卵巢儲備功能」其實就是在幫我們評估:
現在的庫存還剩多少?也就是——妳的生育潛力,還有多少?

💉 AMH 是什麼?聽起來好像一種維他命…

AMH,全名是 Anti-Müllerian Hormone(抗穆勒氏管荷爾蒙),
是由卵巢內那群尚未成熟、正在排隊的卵泡所分泌的
簡單說:
- AMH 越高:卵巢裡排隊的卵泡還很多,庫存量OK。
- AMH 越低:卵泡數量偏少,代表庫存可能快見底。
但要注意,AMH不是什麼成績單,
不是高分就一定會懷孕,低分就一點希望也沒有
它只是其中一項指標,
就像冰箱材料多,不代表你一定會煮飯,
也得看你會不會煮(年齡、排卵、子宮環境…通通重要)
👩🔬 我該不該驗 AMH?
很多女性在準備結婚、生小孩、考慮凍卵,
或單純想了解身體狀況時,都會考慮檢測 AMH。
它的優點是:
- 不受月經週期影響
- 抽血就能驗,方便快速
但缺點是:
- 容易被過度解讀
- 不該單憑一個數字做人生重大決策
舉幾個常見誤會:
- AMH高 ≠ 容易懷孕(多囊性卵巢AMH常常高,但反而不容易排卵)
- AMH低 ≠ 立刻沒救(有些人AMH低但卵子品質好,依然自然懷孕)
說白一點,有些人材料很多但不會煮,有些人材料不多但是神廚主婦,人生就是這麼妙。
🤔 那什麼時候該擔心?
翻成媽媽語就是:
- 如果你超過35歲又想晚點生,可以考慮驗看看,提早做凍卵或懷孕規劃。
- 如果你月經開始變少、週期亂跳,或正在考慮試管,醫生可能會建議檢查。
- 如果你還年輕、月經規律、沒有懷孕壓力,也沒必要急著驗。
畢竟有時候知道太多,只是增加焦慮而已
🤔 AMH可以補回來嗎?
這是最多媽媽想問的問題之一
答案是:
AMH沒辦法靠補品「直接補回來」
因為它反映的是卵巢裡「剩下幾個卵泡在排隊」的狀態
這些數量大多是先天決定的,
後天的影響有限,吃再多雞精、燉再多當歸,也沒辦法讓你回到18歲的卵巢
😮 但為什麼有些人說補品可以讓AMH變高?
因為 AMH 會有一些自然波動,像是:
- 生病、壓力大、睡不好,數值可能短期下降
- 戒菸、作息調整後,數值可能稍微回升
但那並不是卵巢真的回春了,只是條碼機剛好掃到比較亮的位置
所以看到什麼「吃這個讓AMH升高!」的保健品廣告,
請自動切換成理性模式,因為——
✦ 保健品可能改善「卵泡品質」,但不會生出更多卵子。
例如:
- DHEA、Q10、維他命D、Omega-3 有研究顯示可能對卵泡品質有幫助
- 但沒有證據證實這些能「明顯提高AMH」
🎯 AMH跟卵子「品質」有關嗎?
這點超容易搞混!
AMH 代表的是數量,不代表品質。
再說一次:數量 ≠ 品質
- AMH高的人,卵子不一定健康(像多囊患者)
- AMH低的人,卵子可能超強戰鬥力,照樣懷孕兩胎
用一個媽媽版比喻:
有一籃蘋果(卵泡),AMH 會告訴你有幾顆,但不會告訴你這些蘋果有沒有壞掉。

🌱 那要怎麼顧卵子的「品質」?
顧品質的關鍵是讓卵子在好環境下慢慢長大,這些事做對,比補什麼都有效:
- 睡眠正常,不熬夜
- 不抽菸(真的會加速卵巢老化)
- 控制體重,避免過度節食
- 飲食均衡,偶爾補點 Q10 或 Omega-3
- 減少接觸塑化劑、環境荷爾蒙(選玻璃瓶水壺、少用微波塑膠盒)
🍑 桃梨媽咪碎念一下:
「AMH高,不等於妳現在能懷;AMH低,也不等於妳這輩子懷不了。」
真正該問的是:妳什麼時候想生?有沒有需要提前規劃?
- 想凍卵?該驗
- 想試管?該驗
- 還沒想生?先認識自己的身體就好,別讓數字綁架人生
💡 桃梨媽咪小提醒:
AMH 不是人生的分數,也不是命運的終點,
它只是你身體裡一個「快遞條碼」,幫你看清卵巢庫存的現況
人生可以有很多種選擇,重要的是提早知道、勇敢規劃、不要自己嚇自己
不管你是正準備當媽媽,還是已經是兩寶媽,懂自己,是每一個角色裡最重要的超能力。
如果你覺得這篇實用,也歡迎分享到姐妹群組,
畢竟身體這件事,知道得越早,就越有選擇權💪
喜歡我的文章請記得追蹤桃梨媽咪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