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急診崩潰的新聞

九日-avatar-img
發佈於白袍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離開醫學中心一年半了,嚴格來說,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我都待過,也守過醫學中心和地區醫院的急診、顧過各層級醫院的病房和加護病房。


一直很納悶,這些年來台灣醫院越蓋越多,怎麼就醫等床越排越久,急診爆滿年年嚴重,這些問題本來在疫情前就很嚴重,結果剛好因為疫情大家減少去大醫院就醫緩解下來,但當大家恢復就醫習慣時,醫療環境,很快就不堪負荷。


事實上,不是每一間醫院都這麼塞,應該是比較大間、比較受到民眾信任的區域級以上醫院塞,小型地區醫院,本有能力協助解決輕症中症患者住院問題,和一些化療癌症患者住院治療問題。因這20年健保養成的就醫習慣和給付,造成中小型地區醫院營運不善,大量倒閉,而失去緩衝。


為什麼?差不多的費用,差不多的距離,沒有限制分級就醫,民眾當然是找大醫院、大教授、大院長、大主任看。人多只好排隊,門診又是醫院收入大宗,大醫院自然不願意放手,造就了台灣到大醫院就診,一等就要好幾個小時多生態。


薄利多銷,成為大醫院門診的行銷方式,我曾一個門診看下來,一半病人都有老殘榮福保等減免,幾乎都是免費就醫,難怪醫院門診人山人海。一樣免費,為什麼還要去小間醫院還是診所看?診所還不一定有免費,沒有限制的結果,醫學中心與基層爭搶慢性病病患的結果,自然造就民眾現在的就醫習慣。


再回到住院,我相信很多個案都是真的需要住院的,不是真的一堆輕症故意去癱瘓急診,以前有很多小醫院可以幫忙解決這些事。然而,健保20年,醫院財團化的非常嚴重,小型醫院大量倒閉,有新聞說倒了快八成,沒倒的被這些財團醫院大量併吞和接管,大多並沒有培養出在地醫護,只能從母院分派,有些做的起來,有些人力青黃不接,青黃不接就更會造成民眾不信任,總之,最後結果仍是民眾往大間的跑。


而財團醫院的管理又非常勞力密集,血汗傷肝,左右支援,再呼籲共體時艱,再怎麼共體時艱也有個保鮮效期,我看到大量與我同期的60-70上下的醫師,離職到診所,80就更不用說了,PGY當完就直美(直接醫美)的,不在少數。不能說學弟妹不努力,問題是努力能許他們什麼未來?


急診崩潰是多年來健保和醫療政策造成問題的冰山一角,分級醫療真正落實是政府怕民怨一直不敢踩死的紅線,健保與財團結合,又是政府最適合政策買票的合作模式(錢給財團賺,但要求財團要推出很多免費的服務),財團為了衝量,寧願病人把醫院塞爆!(薄利多銷嘛!不然怎麼應付政府要的以服務民眾為主的免費功德醫療?)


健保制度真的保護了很多社會底層,是很成功的保護傘。但當政策想要用醫療買票,提供更多免費的服務時,要記得政府說沒有錢的,政府出的錢就是我們繳的錢。政府承諾財團服務,那就更匪夷所思了,財團醫院終究是要盈利的,每一分免費的服務,終究會想從其他地方賺回來。免費的最貴,貴在時間,貴在品質,貴在生命安全。


現在,正在付出代價……。


我自己的幾個淺見

1. 強制推行分級醫療,落實需轉診才能於醫學中心就醫的模式,包含急診(直接去急診需EMT認定急重症),才有可能矯正大型醫中診所化的狀況。

2. 建立區域床位網,滯留急診過久的待住院個案,適度分流到其他地區醫院。(目前似乎只有監控加護病房)

3. 護理界工作環境與薪資改革(這不是我熟悉的領域,但看護理師畢業就業率好像只有六成,後面離職後又更少,就知道這個工作不管從環境、薪資各方面應該都讓護理師很不滿意。

4.(這個比較緩不濟急)鼓勵中小型醫院設立,優化給付制度,把20年破壞光的緩衝區建立回來。

5. (緩不濟急2)建立完整的專科護理師制度,一方面改善護理薪資,一方面確保中小型醫院運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終於這問題大爆發了,我覺得永遠都不會改...........畢竟台灣人講求CP值,而且選票最大,沒人敢強制醫療分級,上個月的大S新聞,一堆人才在罵說日本的醫療怎麼這麼爛(?! 只能各人造業各人擔了,好好顧好身體可能比較重要😓
九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7
跳鼠飛行日記 不行啦!郭董身家公司都在中國,不一樣!
薇亦柔止-avatar-img
2025/02/28
台灣沒有轉診制度嗎? 我們這裏必須拿家醫開具轉診單,才能去專科醫生與醫院診治。 即便如此,森林中,有些專科醫生稀缺,眼科就是一大問題,總是擠滿一大堆要開刀的老人家,連小孩要配眼鏡(法規禁止小孩直接配),都預約不到時間。
九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8
薇亦柔止 有,但沒有實際執行,基層可以轉診減免一些費用,但病人也可逕行去大醫院掛專科醫師。因為台灣醫療掛號費不是很貴,加上很多醫院高齡、榮民、殘障、低收、福保、重大,都有大量減免甚至不用錢,所以通常病人都會逕行去大醫院,大醫院每一門診當天幾乎都是額滿,我們都戲稱大廟只要把神明擺上去,就會有人拜,所以就算年輕醫師開的門診,也很快就能累積病人掛滿了。
宇牛-avatar-img
2025/02/27
這樣子政府怎麼貪⋯
九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8
宇牛 健保長照這類服務,應該財務缺口都很大,找錢不容易,利潤也不高,應該不太容易貪(往好的一面看是這樣)
avatar-img
九日的文字廚房
61會員
242內容數
因為重拾幽默感而倍感欣慰的愛吃鬼。 希望文字除了散播歡樂散播愛之外,還可以散播健康與故事。 努力朝醫師斜槓小說家持續邁進! 出版作品: 菜醫師,借過一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31287
九日的文字廚房的其他內容
2025/02/03
居家感覺就是一連串的妥協和保護傘,一盞一盞撐住最低的底線,走訪個案,總會有一些健康狀況低到不能再低,又努力想要維持尊嚴的老人,當我們覺得甚麼是好,反覆衛教時,不知道失智的腦海中,可以記得多少。當我們萬分擔心,反覆叮囑著身邊或他鄉的子女時,感受到他們的無奈多於感覺有幫助,被打擾多於被關懷,絕大多數都是
2025/02/03
居家感覺就是一連串的妥協和保護傘,一盞一盞撐住最低的底線,走訪個案,總會有一些健康狀況低到不能再低,又努力想要維持尊嚴的老人,當我們覺得甚麼是好,反覆衛教時,不知道失智的腦海中,可以記得多少。當我們萬分擔心,反覆叮囑著身邊或他鄉的子女時,感受到他們的無奈多於感覺有幫助,被打擾多於被關懷,絕大多數都是
2024/06/23
下午看到同科先進傳這張照片到群組,百感交集,原來九日已經變成人才羅織困難科醫師,而且還是少數前15%新鮮的肝。 晚上在看到臉書ICU醫師陳志金前輩又分享了一次,20年SARS之後,並沒有真的讓大家不敢走胸腔科,雖然胸腔科醫師平均五十幾歲,超過一半都是SARS前的人口
Thumbnail
2024/06/23
下午看到同科先進傳這張照片到群組,百感交集,原來九日已經變成人才羅織困難科醫師,而且還是少數前15%新鮮的肝。 晚上在看到臉書ICU醫師陳志金前輩又分享了一次,20年SARS之後,並沒有真的讓大家不敢走胸腔科,雖然胸腔科醫師平均五十幾歲,超過一半都是SARS前的人口
Thumbnail
2024/05/15
下午家訪一個一百歲的阿嬤,本來預期應該是個瘦弱的虛弱長輩,沒想到到案家一看,是個帶著長珍珠項鍊,滿頭雪亮白髮,霸氣的獨居老太太! 問住在外縣市,特別會來等家訪的兒子,媽媽今天有特別打扮嗎?兒子搖搖頭說,沒有,媽媽每天穿著就是這樣! 聽說老太太九十六前都還會騎腳踏車,兒子請過幾個外勞都被老太太辭
2024/05/15
下午家訪一個一百歲的阿嬤,本來預期應該是個瘦弱的虛弱長輩,沒想到到案家一看,是個帶著長珍珠項鍊,滿頭雪亮白髮,霸氣的獨居老太太! 問住在外縣市,特別會來等家訪的兒子,媽媽今天有特別打扮嗎?兒子搖搖頭說,沒有,媽媽每天穿著就是這樣! 聽說老太太九十六前都還會騎腳踏車,兒子請過幾個外勞都被老太太辭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關於急診給民眾一個概念就是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急診找到答案,這算是我的續集論壇風雲,所以我文章不時在提醒這件事情,急診並不是萬能,尤其在偏鄉的醫療急診,簡單說只要不是醫學中心,其實很多患者的狀況我們常常無法處理,甚至要轉院等情況就會發生。
Thumbnail
關於急診給民眾一個概念就是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急診找到答案,這算是我的續集論壇風雲,所以我文章不時在提醒這件事情,急診並不是萬能,尤其在偏鄉的醫療急診,簡單說只要不是醫學中心,其實很多患者的狀況我們常常無法處理,甚至要轉院等情況就會發生。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關於在急診病患眾多的情況,很多時刻患者只能在等候,這時刻隨著時代的發達,你會發現急診超多患者在等候時後,除了聊天之外,會開始划手機、講電話,這就代表掛診的人口中,有一部分其實不用太緊急先處理的,而我們最後還是得一一處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存在,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關於在急診病患眾多的情況,很多時刻患者只能在等候,這時刻隨著時代的發達,你會發現急診超多患者在等候時後,除了聊天之外,會開始划手機、講電話,這就代表掛診的人口中,有一部分其實不用太緊急先處理的,而我們最後還是得一一處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存在,那麼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因為最近生病,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所以這週方格子暫不發系列文章,還請支持者多多見諒。今年才到3月中,已經跑了4次急診,2次是為了小孩,2次是個人需求。我其實不太愛看醫生的,更別說去急診。根據以往經驗,每次去急診室時總是人滿為患...
Thumbnail
因為最近生病,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所以這週方格子暫不發系列文章,還請支持者多多見諒。今年才到3月中,已經跑了4次急診,2次是為了小孩,2次是個人需求。我其實不太愛看醫生的,更別說去急診。根據以往經驗,每次去急診室時總是人滿為患...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在於急診的工作中,我們患者總是進進出出的,一輪接一輪,而留觀在急診較久的通常還是以內科居多,內科患者對於我們醫院來說,最大宗還是取決於安養中心的患者,那麼故事就從年長患者開始說起吧!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除了敘述到每個不同族群的生態、年齡相對應的疾病、醫療處置及臨床評估檢查,住院、轉院、緊急急救等等,急診就是一個字:急,緊急處理及立即處置,而很多的故事,在急診就會層出不窮。
Thumbnail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除了敘述到每個不同族群的生態、年齡相對應的疾病、醫療處置及臨床評估檢查,住院、轉院、緊急急救等等,急診就是一個字:急,緊急處理及立即處置,而很多的故事,在急診就會層出不窮。
Thumbnail
昨天急診的實戰日記,昨天因病房整個大滿床,導致急診留觀病人淹滿了整個急診留觀區、走道區、連椅子都不夠,只好有些病患站著等候,這真的是醫療資源越來越嚴苛的生態一直輪迴。
Thumbnail
昨天急診的實戰日記,昨天因病房整個大滿床,導致急診留觀病人淹滿了整個急診留觀區、走道區、連椅子都不夠,只好有些病患站著等候,這真的是醫療資源越來越嚴苛的生態一直輪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