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4(五)日記 1.「悵然若失,是一個少年皈依真理的時刻。」──史鐵生《務虛筆記》 史鐵生的故事以及著作,真叫我驚艷!明明知道他要講人生大道理,卻能如此沁入心靈,其寫作功夫,絕非坊間那些三流雞湯作者可比擬之。雖無相關心理學術語或科學嚴謹論證云云,但他以一個半身癱瘓的生命體驗,其文其字,卻也包含了極大的說服力。以後應可多注意其寫作技巧。他的生命經歷也確實動人! 他說:「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議題,而只是上帝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裡將「死」比喻成艱難考試後的一個「長假」。那比喻真精妙又通俗易懂。那長假使你歡喜。死也是如此。可若無前面那艱苦的考試過程,長假也就多少失去原有的吸引力了。 2.今天晚上,由於午覺睡了太久(14~18)其實後面早醒了,就是在睡懶覺。晚飯後便有些悶的發慌。於是騎著單車出去走走,照習慣來到紅都廣場又轉去金瑞灣,看見河畔旁有人在唱歌,唱得還是周杰倫,於是我「鼓起勇氣」就前去詢問可否一起唱?
付費限定
長假 • 社牛 • 史鐵生──在異鄉與陌生人合唱簡單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71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人間思考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的人間思考
7會員
33內容數
我深信,從街友到教授,從流氓到博士,人人皆有「啟發他人」的靈性與智慧。
一切只是有待慧眼的發掘。那純粹無暇且飽含真理的「光」從不來自於我身上。
我只是也僅願成為一座「稜鏡」──哲學的、文化的、信仰的、思想的、生活的、人間煙火的、世俗百態的稜鏡。
從而折射出那五顏六色、絢爛多彩、橫跨光譜的──啟發與愛。
我的人間思考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以下我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學什麼東西前,不論有多難,戰略上先藐視。
換言之,不管再難,先假裝你會了──假裝自己就是那個心目中所嚮往的樣子,越細節越好。
藉以自勵的同時,會慢慢感覺大腦好像同步開啟那項技能,該有的反應與狀態(或可先上網參考並模仿最優秀與卓越的典範)。
然後,戰術上重視,找對方

2025/04/18
以下我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學什麼東西前,不論有多難,戰略上先藐視。
換言之,不管再難,先假裝你會了──假裝自己就是那個心目中所嚮往的樣子,越細節越好。
藉以自勵的同時,會慢慢感覺大腦好像同步開啟那項技能,該有的反應與狀態(或可先上網參考並模仿最優秀與卓越的典範)。
然後,戰術上重視,找對方

2025/04/01
以下內容摘錄自本人2025/01/03(五)日記
上午近十點去瑞金綿江岸邊某處的教會,旁邊可能在都更,斷垣殘壁,座落其中,有股聖殿敗落的淒美之感。
走進去裡面聽了一小段,教會空間很大,靠回音不需麥克風,在最後一排也能聽得很清楚,看會眾背影,年紀都不小,人數大概二十來個,我感覺算多。後來看

2025/04/01
以下內容摘錄自本人2025/01/03(五)日記
上午近十點去瑞金綿江岸邊某處的教會,旁邊可能在都更,斷垣殘壁,座落其中,有股聖殿敗落的淒美之感。
走進去裡面聽了一小段,教會空間很大,靠回音不需麥克風,在最後一排也能聽得很清楚,看會眾背影,年紀都不小,人數大概二十來個,我感覺算多。後來看

2025/04/01
2022 年回顧:在吉他學習、瘦身、感情、平安、工作、信仰等面向的總結與反思。學習吉他有所突破,瘦身目標未達標,感情上保持寧缺毋濫的態度,工作上經歷波折後獲得理想的職位,信仰上趨於平淡而持久,並感受到人生際遇上峰迴路轉的奇妙與幸運。

2025/04/01
2022 年回顧:在吉他學習、瘦身、感情、平安、工作、信仰等面向的總結與反思。學習吉他有所突破,瘦身目標未達標,感情上保持寧缺毋濫的態度,工作上經歷波折後獲得理想的職位,信仰上趨於平淡而持久,並感受到人生際遇上峰迴路轉的奇妙與幸運。

#方格新手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他知道一個人只要願意忍耐,他就有能力把這份愛放到最大,在他忍耐的過程,他必須放棄很多平凡人能夠享有的幸福,他寧願犧牲他這一生的幸福,也要帶給別人好幾世的幸福。是這樣的大愛,使得他獲准來到這個世界上進行這個偉大的計劃。

他知道一個人只要願意忍耐,他就有能力把這份愛放到最大,在他忍耐的過程,他必須放棄很多平凡人能夠享有的幸福,他寧願犧牲他這一生的幸福,也要帶給別人好幾世的幸福。是這樣的大愛,使得他獲准來到這個世界上進行這個偉大的計劃。

這是一篇關於信念、善惡、因果和心靈的文章,作者分享了他的寫作動機、對善與惡的看法、以及對人生的體悟。同時引用了一些哲理書籍和電影,提出對於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這是一篇關於信念、善惡、因果和心靈的文章,作者分享了他的寫作動機、對善與惡的看法、以及對人生的體悟。同時引用了一些哲理書籍和電影,提出對於人生和世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