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人得享的宏福。本诗尖锐地对比敬畏耶和华的义人将要蒙的福分(1-9节)及恶人最终的灭亡(10节),与第1篇极为相似。本诗提示圣经的人生观、人生的胜败取决于对神的信靠,鲜明刻画服事神的义人形象。这是一首对敬畏神的人的赞美,近乎第一篇智能诗,但结构与一一一篇同,是一首赞美诗,很可能为一一一篇的续篇,述说敬畏神的人得到的种种福气(2-9节),劝人敬拜神。
二、义人的赏赐(1-10)
本篇罗列出敬畏耶和华的人(义人)所蒙种种的福气(1-9),最后以恶人嫉妒义人的福泽作本篇的结束(10节)。
【诗一百十二1】「你们要赞美耶和华!敬畏耶和华,甚喜爱他命令的,这人便为有福。」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诗人常用这句话表达他的情感,他给我们各人留下美好的榜样。谁是快乐的人呢?就是敬畏并顺从耶和华的人,他甚喜爱他命令,并以遵从命令来验证。他得到敬虔生活所带来的好处。敬畏神的人自然会喜爱遵守神的话语、诫命。对圣徒而言,神的诫命不是难负的轭,乃是喜乐(约壹5:3)。主耶稣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十四15)。本篇往下看就知道敬畏神的人是怎样蒙神赐福。
【诗一百十二2】「他的后裔在世必强盛,正直人的后代必要蒙福。」
神的计划是与敬畏他的人立约,要他们因守这约而得到福气,并可以传留后代。神与亚伯拉罕立约说:“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创十七7)。神既是永生的神,他作事是有原则的,但是他的约和恩赐都是有条件的,人若不守他那永远的约,这约就立即受到时间的限制了。在新约里面,也有同样的道理。彼得在五旬节讲道说:“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徒二39);但是只有守此约的儿女才可以享受。
【诗一百十二3】「他家中有货物,有钱财。他的公义存到永远。」
这里并不是说敬虔的人都必发财,但是信徒若在物质和钱财上荣耀神,神也欢喜赏赐他。人若原意将神的物归给神,神必不亏负这种人。这就是信徒家中有钱财的秘诀。神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三10)。神若以穷苦试炼信徒,他必不让他们缺衣少食。神会应许爱他的人什么好处都不缺。并且“一个义人所有的虽少,强过许多恶人的富余”(卅七16)。从灵性方面来说,主耶稣成了贫穷,为要叫我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八9)。他的公义,即他的诚实、勤奋和节俭,这就是属灵的真富足,是存到永远的公义。
【诗一百十二4】「正直人在黑暗中,有光向他发现。他有恩惠,有怜悯,有公义。」
正直人「与神的性情有分」(彼后一4),生命能像镜子一样显出神「公义、恩惠、怜悯」的性情(一百一十一3~4),所以也「有恩惠,有怜悯,有公义」,这是他们最大的福气。正直最大的奖赏是,成为正直人;恶人最大的惩罚,是成为恶人。敬畏神的人,即使遭遇困境也能够遇到拯救,找到出路。
【诗一百十二5】「施恩与人、借贷与人的,这人事情顺利。他被审判的时候,要诉明自己的冤。」
「借贷与人」:不是指商业投资,而是指帮补缺乏的弟兄(利二十五35-37)。敬畏耶和华的义人,好施恩于邻人,结果就越多享有神所赐的恩典、亨通。越施越丰盛、越吝啬越穷乏,清楚表明所有祝福的源泉都在于神,而不在于人的努力。信徒若存着爱众人的心,就不怕任何审判了,因为他们的良心无愧。
【诗一百十二6】「他永不动摇。义人被纪念,直到永远。」
「义人被纪念,直到永远」:暗示义人被神纪念得到永生。被人纪念只是虚名,正直人却是在神面前「被纪念,直到永远」,能得着属天永恒的奖赏。与主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一个强盗,向主祈求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纪念我”。从那一天起,那强盗就同主到乐园里,永远被主亲自看顾和纪念了。这总比被人暂时纪念好得多了。因为“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壹二17)。
【诗一百十二7】「他必不怕凶恶的信息,他心坚定,倚靠耶和华。」
「他必不怕凶恶的信息」:义人刚强壮胆基于对神的信赖。神掌管人间所有的事,公义地审判一切(146:7;耶11:20)。因此,相信神的良善能保持心灵的宁静、平安。也就是正直人在任何环境中都有内心的平安,在难处面前「他心坚定」,「必不怕凶恶的信息」。他心坚定地倚靠耶和华,并且知道若不是出于神的旨意,任何事情都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诗一百十二8】「他心确定,总不惧怕,直到他看见敌人遭报。」
在攻击下有信心:纵使是敌人,也不会使他心烦意乱,失去安宁。他有信心知道,虽然他们似乎暂时占着上风,但却必然衰败,他站在得胜的一方。 正如但以理被丢在狮子坑中,他的三个朋友被丢在火窑里,他们的勇气都不是出于自己,而是因为神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十二9)。正直人的「心确定,总不惧怕」,也不是凭着血气,而是建立在「倚靠耶和华」(7节)的根基之上。
【诗一百十二9】「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他的角必被高举,大有荣耀。」
「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角必被高举,大有荣耀」:这是对施救济者的补偿。保罗引用了第9节,让我们看到神赐给正直人「钱财」的目的:「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如经上所记: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林后九8-9)。无论是地上的钱财还是天上的灵粮,正直人都应当成为流出祝福、供应别人的管道。因为「钱财」(9节)、「仁义」都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从神那里领受的,当神在我们身上赐福的管道通畅的时候,钱财就能越施舍越多,仁义就能「存到永远」,所以主耶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二十35)。
【诗一百十二10】「恶人看见便恼恨,必咬牙而消化。恶人的心愿要归灭绝。」
「咬牙而消化」:恶人愤恨填胸,甚至病倒死亡。「恶人的心愿」:意思是恶人所渴望、所追求的。恶人看见义人最后的兴旺,非常恼恨;罪人绝望而死;他的最后结局是毁灭。恶人的下场就像蜡在阳光下融化一样(68:2注释)。正直人越施舍越富有、被神高举,所以恶人「看见便恼恨」。他们可能比正直人更加有钱有势,但钱财和权势都不能让他们停止嫉妒,不但心中没有平安喜乐,一生所追求的也都「要归灭绝」(10节)。
图1: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主前1570-1070年)的国际贸易路线和货物。以色列位于贸易路线的中心,在所罗门的时代因着贸易变得很富有。以色列人借贷给外邦人,通常是因为贸易。古代中东国家经济的两大基础是自然资源(农业、伐木、矿业)和贸易。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君王、富人以金、银、宝石、香料等形式提供风险资本给商人,或用商船沿地中海航道前往塞浦路斯、克里特、迈锡尼,或用商船沿红海航道前往阿拉伯、非洲和印度,或在陆地组成商队长途贩运,预期的最低投资利润是百分之百。他们也在耕种季节向农人提供种子和农具。农夫若在某年歉收,往往需要倚靠借贷才能供应来年的生活和耕种所需;若是多年歉收,就可能需要抵押田地、出卖妻儿,甚至自己沦为债奴。这些借贷通常都会收取利息,汉谟拉比法典中就包括许多管制利率的内容。
图2:意大利画家尼科洛·佩德罗·吉利尼于1390-1399年在意大利普拉托的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创作的《圣马太的生活场景》。使徒马太在中世纪被当作银行家和会计师的守护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