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16:【「善恶互论垂为箴言(七)】
一、神绝对的主权(1-33节)
论神的主权;劝勉人要将万事交托耶和华。【箴十六1】「心中的谋算在乎人,舌头的应对由于耶和华。」
人心中会有谋算,但实行的时候,详细地说出来的时候,便应验神的计划。人在说话行事之前,会先在心中谋算,但耶和华是有主权的,祂统管所有人的言语,使祂自己的目的成就。“谋事在人,成事在神。”例如,巴兰想咒诅以色列人,但口却说出祝福的话来(民二二38;二三7-10)。或想想该亚法,他说出超乎他智慧的言语(约一一49-52)。希律和彼拉多共谋, 一起作在耶稣身上的事,是神早已预定要作的事(徒四27,28)。这里的意思也可以是,虽然为神受逼迫的人,常预先计划在受审时要说什么话,但神总在合适的时候赐他们当说的话语(太一○19)。
【箴十六2】「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
「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对人而言,最危险的陷阱,莫过于以自己的价值标准判断一切事情,就是怎么也不承认绝对永恒的真理,而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或立场,判断或决定一切。人类这样的骄傲意志,起源于亚当与夏娃违背神的命令之时(创3:6)。神不仅察看人的外在生活与行为,并且察看内心的动机与意愿,甚至看穿人所不知的隐而未现的罪恶(来4:12)。 以自己为标准的人总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纯洁的。他们既以自己为唯一的标准,还会得出别的什么结论呢?圣灵的工作就是破除这种自满心理,使人认识到存在一种绝对的标准。这种标准在神的圣言中清楚地显示,并在基督的生活中得到最有力的说明和例证。
【箴十六3】「你所作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
「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华」,并不是交给神来代劳,而是交给神作决定;若是通过了神的「衡量」,「你所谋的,就必成立」,并且能坚立不衰。真智慧不是用「交托耶和华」来谋求成功,而是用「交托耶和华」来寻求准确。要确保我们的梦想和目标得到实现,最好的方法是把我们所作的要交托耶和华。贝雅连劝告我们说:有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安和沮丧,即使做主的工作时也一样。除了神所要求的,还有什么工作可以推行的呢?神不能透过忧虑的心来作工。基督徒若遇到这种状况,他就该马上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是谁的工作呢?”若那是神的工作,不要忘记这担子也是祂的。你不是最重要的人物;基督才是。祂只透过我们来作工。那么,事情若不顺利的话,我们该怎么做呢?要来到神面前! 若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是不顺服。祷告:“求你赐我眼睛,在凡事上看见神;赐我手,在凡事上事奉祂;赐我心,在凡事上感谢神、依靠祂。”
【箴十六4】「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
「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一切被造之物都被用来成就神的旨意(罗八28),「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西一16)。「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虽然恶人并不荣耀神,但神却能在恶人身上得荣耀,完全超越了人的意念。因此,真智慧是不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强求「自己眼中看为清洁」的事,凡事都「要交托耶和华」、顺服神的主权。
【箴十六5】「凡心里骄傲的,为耶和华所憎恶,虽然连手,他必不免受罚。」
「凡心里骄傲的,为耶和华所憎恶;虽然连手,他必不免受罚」(5节)。但骄傲不是骄傲人的专利,而是肉体生命中无法根除的种子,总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候悄然萌发,并且让人习以为常、甘之若饴。事实上,每当我们感觉心中谦卑的时候,认为自己爱主的时候,指责别人挂名的时候,都是在给骄傲的种子预备发芽的条件。马丁路德(1483-1546年)说:「你无法避免鸟从你的头顶飞过,但你可以不让鸟在你的头发里筑巢。同样,我们无法防止骄傲从心中掠过,但可以拒绝骄傲在心中立足。因此,真智慧是不必代替神去对付那些「心里骄傲的」,而是省察自己是否「心里骄傲」。
【箴十六6】「因怜悯诚实,罪孽得赎,敬畏耶和华的,远离恶事。」
神喜悦人能爱人(“怜悯”)又诚实。信神的人若肯认罪,又能遵行神的旨意,神会赦免其罪,不予责罚(赛一18~19;结十八23,30~32)。从这角度说,怜悯、诚实使罪孽“得赎”,也就是能止息神的忿怒。但不可误以为靠怜悯、诚实可以得救。得救须靠神的恩典和人的信心(弗二8)。要蒙上天的悦纳,必须脱离罪恶。
【箴十六7】「人所行的,若蒙耶和华喜悦,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
象箴言书中许多教训一样,这是一个通则,但并不是没有例外的。“公义的生活能解除敌意。”或正如伯恩斯所说:“良善有一种力量,甚至连敌人也能吸引和赢取过来。”史丹顿极之藐视林肯。他称林肯为“低下狡猾的小丑”和“原始的大猩猩”。他说,在美国伊利诺州的春田市有一只大猩猩了,人们不需要跑到非洲去捕捉。林肯从不报复。相反地,他邀请史丹顿担任他的军事参谋长,相信他是最有资格担任这职位。多年以后,林肯被人开枪暗杀後,史丹顿垂下头,面容枯槁,含着眼泪说:“在这里躺着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事实上,化敌为友是打败仇敌最好的方法,你若敬畏神,仇敌也必敬畏你。因此,真智慧是不牺牲真理、讨好仇敌,只专心「蒙耶和华喜悦」;神会负责对付仇敌、「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
【箴十六8】「多有财利,行事不义,不如少有财利,行事公义。」
「少有财利,行事公义」:虽然财利不多较为贫穷,只要行公义,就胜过那些多有财富的人。凡世上的财宝,根本上都是服务于人,惟有将财宝使用在彼此造就或当用之处时,才有真正的价值与意义。但是,许多人都已沦为钱财的奴隶,把别人视为剥削的对象,最后还没有享受财富所带来的喜悦,就黯然死去。这是现代社会主次颠倒的代表性实例,也是人类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箴十六9】「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
正如第1节已经提醒我们,人类竭尽全力去计划自己的道路,但惟耶和华决定这些计划能实行与否。大数人扫罗曾计划逼迫大马色的基督徒,但结果他自己也成为他们的一分子。阿尼西母计划永远离开腓利门,但神却以最好的条件,把他带回腓利门的家。人必须为将来的行动聪明地制定计划,但所有这些计划都要与神所显示的旨意和律法相对照,以确认符合神的标准。在考虑问题时要祈求神的引导,并愿意接受神的更改或阻止(路12:17-20);习惯上说:“主若愿意”(雅4:13-15)。
【箴十六10】「王的嘴中有神语,审判之时,他的口必不差错。」
国王所说的话出于超人的智慧。所罗门就是这样。扫罗和大卫二人在开始执政时,也有证据证明神与他们同在(撒上10:6,7;16:3;王上4:29,30)。本节的意思可能是“由于国王们被视为说话具有超人的智慧,他们需要特别小心,以免作出错误的决定”。这不是说“君王无谬论”,而是说他成为神统治人民的工具,执行司法最高权威时,大公无私,不偏不倚,令人心悦诚服。
【箴十六11】「公道的天平和秤都属耶和华,囊中一切法码都为祂所定。」
公道的天平和秤,都是由耶和华所定。人若按着神的标准来交易,就得到祂的赞许和祝福。我们应当求神赐下智慧与勇气,好作表里如一的诚实人。
【箴十六12】「作恶,为王所憎恶,因国位是靠公义坚立。」
君王若心中不憎恶「作恶」,无论出发点有多好,也一定会倚靠「作恶」来维持国位,国位也将被更大的恶所颠覆。恐惧和贪婪是驱动人类欲望的两大因素,也是建立地上列国的两大根基。今天,有些政府的基础是恐惧,有些政府的基础是贪婪,这两者都是「作恶」,都会让百姓变得愚昧和痛苦。通过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作恶」上台的君王,是外表最凶恶、也是内心最恐惧、最贪婪的统治者。
【箴十六13】「公义的嘴为王所喜悦,说正直话的,为王所喜爱。」
「公义的嘴为王所喜悦」,君王若心中不喜悦「公义的嘴」,罪恶就会在国中泛滥。「说正直话的,为王所喜爱」,君王若心中不喜爱「说正直话的」,很快就会被谎言蒙蔽双眼。一个不喜爱「公义」、「正直」的君王,会从极端的自卑生出极端的骄傲,在历史上都是昙花一现,被神暂时使用后,就会被神抛弃。
【箴十六14】「王的震怒如杀人的使者,但智能人能止息王怒。」
暴君独裁而专制。他一生气,就要杀人。所以聪明人要设法让国王高兴(箴19:12;20:2)。本节并不是维护独裁,而是劝人怎样与这样的暴政相处(传8:2-4)。智慧人不会在无需要的情况下激怒君王,却会尝试止息王的怒气。
【箴十六15】「王的脸光使人有生命,王的恩典好像春云时雨。」
「王的脸光使人有生命」,当君王果断执法的时候,国中就能充满「公义」和「正直」,令君王的脸上就有喜悦的光芒,给神的国度带来生命。这时「王的恩典好像春云时雨」(15节),可以带来生命的收获。
【箴十六16】「得智慧胜似得金子;选聪明强如选银子。」
「得智慧」:将智慧比作金子,将聪明比作银子,暗示若定意要辩出价值的轻重,智慧略胜一筹。若说聪明超越单纯的知识而近于理性,智慧则可以说是洞察事物终极真相的能力,尤其是指认识神的知识(1:7)。谁都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但谁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惟有被神开启心眼的人,才能看出「得智慧胜似得金子;选聪明强如选银子」(16节),懂得智慧、聪明比金银更有价值。
【箴十六17】「正直人的道,是远离恶事;谨守己路的,是保全性命。」
智慧能使人不偏离神的道,「远离恶事、谨守己路」(17节),所以能「保全性命」(17节)。正直人的道超脱世界及其诱惑。这些诱惑会引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导致灭亡。凡努力保持和谐的人,会仔细考虑自己所走的道路,确认自己的脚步不走错(箴4:26;15:19;提后2:19)。
【箴十六18】「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无知则会导致骄傲,骄傲的最终结果是自我毁灭,所以「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尽管对于骄傲一再提出警告,每一代仍然都有人骄傲自负,结果落入困苦和耻辱之中(19节;箴11:2;17:19)。那些生骄傲自负的人在审判的时候将不得不降卑承认神。
【箴十六19】「心里谦卑与穷乏人来往,强如将掳物与骄傲人同分。」
本节直译是「心里谦卑与穷乏人来往,胜过与骄傲人同分战利品」。因此此处并非是自己将战利品拿去分给骄傲的人,而是跟骄傲的人一起去打仗,取得战利品后再一起瓜分。对于恶的追求,比对于善的向往更能把人们聚在一起,人越多的地方,常常「骄傲人」也越多。因此,真智慧是不与骄傲人交朋友,「心里谦卑与穷乏人来往,强如将掳物与骄傲人同分」(19节)。人若常与「骄傲人」交往,早晚也会成为「骄傲人」,结果就是「败坏」和「跌倒」。工作环境常常影响我们的价值观,朋友圈一定会反映我们的内心。
【箴十六20】「谨守训言的,必得好处,倚靠耶和华的,便为有福。」
「谨守训言的,必得好处」:因为「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24节)。这甘甜的「良言」不是指甜言蜜语、阿谀奉承,而是指智慧的「训言」,所以才有医治全身的功效(十五30)。这是众所周知的重要事实。只要谨守神的道,就能在灵,智,体方面康健,并在万事上蒙福(约13:17;雅1:25)。
【箴十六21】「心中有智慧,必称为通达人;嘴中的甜言,加增人的学问。」
「学问」原文也可译为「说服力」。「必称为通达人」:即使是没有智慧的愚昧人,也会承认智慧。智慧人以通达见称;说话越温雅,说服力越强。“言语的甘甜会增加其说服力。”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因他的辨别力和洞察力被人承认。此外,他谈话时的亲切态度,使人更愿意听他和向他学习。
【箴十六22】「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愚昧人必被愚昧惩治。」
「倚靠耶和华的,便为有福」(20节),所以「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22节);相反,离弃神、也弃绝智慧的「愚昧人必被愚昧惩治」(22节)。愚昧人之所以安于愚昧,是因为他们愚昧到不知道愚昧是有后果的,所以需要尝到苦果后才可能变得聪明。智慧能持续不断地给人带来鼓舞和力量。但愚昧只能给愚昧人带来惩罚(箴1:7;7:22;15:5)。
【箴十六23】「智能人的心教训他的口,又使他的嘴增长学问。」
智慧人的言语显示他心里的知识。智慧人的话语能吸引听众,使真理更加动人。「心中有智慧,必称为通达人」(21节),他的话出自心中的智慧,所以「智能人的心教训他的口」(23节)。智慧的话语能造就别人,「嘴中的甜言,加增人的学问」(21节);操练智慧的话语也能造就自己,「又使他的嘴增长学问」(23节),给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
【箴十六24】「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
人们一直都知道良言是甘甜的。但言语,心情和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还是由现代的实验来证明的。埋怨和生气的话语给说和听的人都造成身心的伤害;但和蔼温柔的话语会给全身带来医治。
【箴十六25】「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
本节重复十四12的话。「有一条路,人以为正」,也就是周围那些愚昧人所诱惑的「不善之道」(29节)。通往地狱的道路都是用谎言铺成的,谎言重复得越多,人们就越以为是真理;一条路上的脚印越密,人们就越以为是正路。但谎言终究是谎言,这条「人以为正」的路还是「至终成为死亡之路」(25节)。前往天国最有效的方法,是熟悉那条通往地狱的道路,并且离它越远越好。因此,真智慧是当我们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想法相同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反思;当我们发现同一条路上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应该想想是否出了问题。
【箴十六26】「劳力人的胃口使他劳力,因为他的口腹催逼他。」
本节的意思是人的劳力是为了满足肚腹的需要。他知道倘若他不工作, 就不能获得工资,而没有钱,就不能到市场去买食物。因此,即使有什么东西引诱他停止工作,他的口腹也催逼他继续作工。在属灵的范围上也是这样。认识到我们内心深处属灵的需要,我们就寻求神的话语和向神祷告。
【箴十六27】「匪徒图谋奸恶,嘴上仿佛有烧焦的火。」
「嘴上彷佛有烧焦的火」:匪徒的言语像焚烧的火,叫听者受害。同样,「匪徒图谋奸恶」,也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他们奸恶的内心催逼他们,因此「嘴上仿佛有烧焦的火」(27节),非说不可。真智慧是知道只要人是奸恶的,就一定会说奸恶的话,所以我们应当远离奸恶的人。
【箴十六28】「乖僻人播散纷争;传舌的离间密友。」
口舌是选择朋友的重要标准,因为「乖僻人播散纷争;传舌的,离间密友」。乖僻人是歪曲真理的人。借着撒谎、遮盖真理或隐瞒事实,他播散分争。搬弄是非的人离间亲密的朋友。
【箴十六29】「强暴人诱惑邻舍,领他走不善之道。」
强暴人意图诱惑邻舍走入歧途,鼓励邻舍与他一同犯罪(罗一32)。所以给自己选择邻居、帮孩子选择朋友,实在非常重要。真智慧择邻舍和交友的第一个根据,就是他们的话语。敬畏神的人,说话一定要「合圣徒的体统」(弗五3),「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弗五4)。
【箴十六30】「眼目紧合的,图谋乖僻;嘴唇紧闭的,成就邪恶。」
狡猾邪恶的人心地非常钢硬。当他们闭目策划恶计,闭嘴隐藏奸笑时,他们的罪恶就等于已经实行了(箴6:14;10:10)。因此,真智慧不是等他们用「成就邪恶」来证明自己是恶人,而是尽快远离,免得自己被诱惑,陷入「死亡之路」。
【箴十六31】「白发是荣耀的冠冕,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着。」
「白发是荣耀的冠冕」(31节),代表老年人一生在神面前所学习的功课,应当受到年轻人的尊重和学习。人只要不偏离神的道,「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着」(31节),成为自己和「儿女的荣耀」(十七6)。老年人的智力并不比年轻人强,但却更有判断力。因为他们已经犯了年轻人将犯的各种错误,承受了年轻人将承受的各种后果;他们良好的判断力来自经验,而经验则来自对过去糟糕的判断力反省。白发代表长寿。那是荣耀的冠冕,因为这里以白发和长寿为公义生活的赏赐。
【箴十六32】「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
一个人若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就是一个比战争的胜利者更伟大的英雄。要在这方面取胜,比夺取一个城更困难。真智慧是相信「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32节),知道「柔和谦卑」(太十一29)并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因为内心足够强大,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会被人伤害。「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32节),并不是倚靠一时的得胜,而是需要一生的争战。如果老年人「轻易发怒」、不能「治服己心」,表明他只是老了、并没有成熟,还没有学到生命的功课,所以白发也不能成为「荣耀的冠冕」。
【箴十六33】「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
真智慧是相信「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33节),知道万事都在神的管理之中。有智慧的老年人虽然还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但却「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懂得世上的事都在神的手中,因此看淡个人荣辱,不再强求结果。如果一条船必须驶向某个港口,那么大部分风向都是逆风;但是方舟不必驶向哪个港口,所以任何风向都是顺风。人生即使没有实现梦想,照样可以过得充实幸福,因为惊喜会在任何地方留我们;如果我们执着地坚持自己的计划,就会错过所有那些不在我们计划当中的恩典。

上图:蜂房里的巢蜜,是完好地保存在巢脾中的蜂蜜,水分含量少,品质比分离蜜高,可以直接食用。巢蜜由于有蜂蜡自然的保护屏障,保持了蜂蜜的风味和香味,可以保存得更久。在蜂蜜抽取机没有发明之前,几乎所有的蜂蜜都是巢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