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3:從外部歸因到自我覺察:三步翻轉原地踏步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真正的成長,不在於分辨誰對誰錯,而在於發現自己還能再做些什麼。」

你是否也常想:「為什麼有人一年就大翻身,有人卻十年還在原地踏步?」🤔 別懷疑,這事兒不是靠運氣,而是跟你面對問題的態度息息相關!曾經有個小孩,撞到桌子就大喊「桌子壞壞!」結果父母真的跑去打桌子,好像真的是「桌子」在搞鬼。可長大後回想,其實那時要是別人一味幫我們責怪「桌子」,我們這輩子也就不懂怎麼閃避危險了。🤣


大多數人會經歷三種「面對問題」的階段:

  • 第一階段是「莫名其妙,這世界怎麼總整我?」;
  • 第二階段則是「都是外部的錯:老板壞、客戶爛、愛人不乖!」;
  • 第三階段才是關鍵——「我下次可以怎麼改?」


聽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上,過半的人卡在前兩階段:他認真相信只要把問題推給桌子或命運,一切就告一段落。不過這麼一來,進步也被扼殺,因為問題一再發生,他只會更確信「對!就是他人的錯!」🙄


而那些快速成長的人,往往在某次極度挫敗、傷痛到不行時,才突然頓悟:「算了吧,老闆性格或客戶奇葩,我短期內改變不了,但我能不能先從自身出發?」一旦進入「第三階段」,他就會聚焦在「下一次怎麼避免」或「下次能不能準備更充分」,反而從挫折中越走越強。🏋️‍♀️


更有趣的是,當我們想幫助仍在階段一、二的朋友時,如果上來就跟他們講「你應該怎麼改」,多半換來的只有白眼或心靈翻桌。😂 因為他真正想聽的,不是理性建議,而是「你也覺得桌子壞壞吧?快幫我打一頓桌子!」這時候,最好的方式反而是安靜傾聽、適度陪伴。等到他跌到痛,真的想求變時,再把「改善之道」遞給他,也才有機會被接受。


想想,我們在工作上常遇到「老闆老改需求真的煩!」的抱怨。事實上,他可能也被市場逼得走投無路,只有轉彎一途。若你能從「老闆壞壞」跨到「我該如何及早發現、預防甚至協調?」那你就晉級了。突破了外部歸因,站進了自我成長的舞台中心——進步就在此刻展開。💡


所以,別再糾結於「到底誰有錯、誰該負責」!用點心發現「我能變得更厲害嗎?我能否更快預測問題、妥善解決?」執行這些想法的同時,你會猛然感到:啊,原來成長不是靠天降祥瑞,而是從每一次撞桌子中,領悟到下次該如何閃得優雅又帥氣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7會員
151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3/26
你是否也曾面對老闆或投資人時,被問得啞口無言:『你今年要賺多少?三年後目標?』才驚覺簡報不只是口才或設計,而是商業策略的縮影。45 歲的Alan 大叔,從無到有總結出『高勝率提案術』,讓你一次看懂差異化、效益公式與營運思維的奧祕。
Thumbnail
2025/03/26
你是否也曾面對老闆或投資人時,被問得啞口無言:『你今年要賺多少?三年後目標?』才驚覺簡報不只是口才或設計,而是商業策略的縮影。45 歲的Alan 大叔,從無到有總結出『高勝率提案術』,讓你一次看懂差異化、效益公式與營運思維的奧祕。
Thumbnail
2025/03/26
多巴胺,或許你早聽過它和『快樂』扯上關係,但實情遠不只如此。它帶來的興奮與期待,既能推著我們探索未知,也能反噬我們於欲望的洪流。研發工程師出身的 Alan大叔,帶你深入剖析這股無形能量:為何我們喜愛追逐新奇?又該如何兼顧當下幸福?讓我們一起打開腦內的秘密開關,學習『適度擁抱慾望』與『品味此刻的美』。
Thumbnail
2025/03/26
多巴胺,或許你早聽過它和『快樂』扯上關係,但實情遠不只如此。它帶來的興奮與期待,既能推著我們探索未知,也能反噬我們於欲望的洪流。研發工程師出身的 Alan大叔,帶你深入剖析這股無形能量:為何我們喜愛追逐新奇?又該如何兼顧當下幸福?讓我們一起打開腦內的秘密開關,學習『適度擁抱慾望』與『品味此刻的美』。
Thumbnail
2025/03/26
「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完成目標?為了滿足上級指令?還是,為了服務真正需要你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被瑣碎規則與荒謬流程綑綁,看不見微笑與溫度,請停下腳步。讓我們,跟著 Alan 大叔,一起找回『常識』,找回那份對人性的尊重與體貼。」
Thumbnail
2025/03/26
「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完成目標?為了滿足上級指令?還是,為了服務真正需要你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被瑣碎規則與荒謬流程綑綁,看不見微笑與溫度,請停下腳步。讓我們,跟著 Alan 大叔,一起找回『常識』,找回那份對人性的尊重與體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這句話道出了自我成長與內心探索的重要性。人生中,我們往往忙於追求外在的成功、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很少靜下心來真正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僅是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是了解自己的需求、渴望、價值觀以及內心深處的真正感受。 不斷探索 了解自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反
Thumbnail
無數的挑戰和變化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變化。這些挑戰可能來自於學業、工作、人際關係甚至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在面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穩定,如何不斷自我提升,成為我們成長的關鍵。而在這一切的核心,便是自我察覺。 了解自己,改善自己 自我察覺,即對自己內心、情感、
Thumbnail
無數的挑戰和變化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變化。這些挑戰可能來自於學業、工作、人際關係甚至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在面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如何保持內心的穩定,如何不斷自我提升,成為我們成長的關鍵。而在這一切的核心,便是自我察覺。 了解自己,改善自己 自我察覺,即對自己內心、情感、
Thumbnail
最近比較有不同的機會更走向 內在覺察 跟 自我對話 的層次,發現起承轉合還是蠻有趣的,而對於一些人事物的清除還是有持續進行,更加勇敢正視跟選擇合適的,感恩這樣的自己。 慢慢的,不再只是人云亦云,也更加精進自己的口語表達和思維方式。當然,還是要先做好 ‘’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好療癒
Thumbnail
最近比較有不同的機會更走向 內在覺察 跟 自我對話 的層次,發現起承轉合還是蠻有趣的,而對於一些人事物的清除還是有持續進行,更加勇敢正視跟選擇合適的,感恩這樣的自己。 慢慢的,不再只是人云亦云,也更加精進自己的口語表達和思維方式。當然,還是要先做好 ‘’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好療癒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一章 覺察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一章 覺察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就得要建立上帝的視角,觀察自己言行舉止
Thumbnail
就得要建立上帝的視角,觀察自己言行舉止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Thumbnail
似乎看懂了自己為何一直在關係裡內粍。也明白所有外在的呈現,皆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及作不作為。雖然不能肯定是否能就此擺脫,但是有認知到這是自己該面對的課題。 對於未來依舊充滿未知,這樣的心情就如同走在迷霧般,也唯有靠自己撥開層層的迷霧才能有獲得清明的一天。 過去的自己太過於感性,因為把生活的重心放錯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