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7:《多巴胺的陷阱:你追逐的,真是快樂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各位好,我是 Alan 大叔,今年 45 歲,在研發工程師的領域裡混了好些年。別看我成天跟螺絲零件、程式碼和實驗室器材奮戰,但我也曾沉迷過網路遊戲,瘋狂追過戀愛的激情,甚至為了某些遠大的目標,把「當下的幸福」拋到九霄雲外。


幾年下來,我轉往自我成長領域鑽研,漸漸發覺人心的奧秘遠比任何高精度機械更複雜,卻又更迷人。如今,我喜歡一邊保持著理性的剖析,一邊用感性的語言分享這些心理學的火花。或許我沒有滿嘴華麗詞藻,但總能用幾個簡單比喻,讓你我一起摸到「心」的那個溫度。


這篇專欄,我想跟你聊聊「多巴胺」。一開始,我也以為它是「快樂分子」,覺得擁有它就能好嗨好開心,但後來才猛然發現——事情沒這麼單純。或許,它比你想像中更「貪婪」。不過,掌握它之後,也可以把人生玩出新的境界。說到這裡,你有沒有點想聽了呢?


當多巴胺主宰了我的周末

【週五夜的輾轉反側】

以前,每逢週五晚上,我就開始渾身發癢,想立刻衝去電腦前「來局遊戲」或「網購大血拼」。那感覺就像腦袋裡有個小聲音在喊:「再不行動就錯過了一大堆快感!」於是我購物車一次次被填滿,日用品、衣服、3C 零件……管它需不需要,先買了再說。付款那一刻,我心裡超爽——「Gotcha!」可笑的是,等貨寄來,多半直接被我退掉。


後來,我慢慢搞懂,這正是「多巴胺」在作怪。它讓我期待下一秒開箱的刺激,一旦實際擁有,反而興奮感迅速滑落。


【貪婪,原來不是貪財】

許多人把「貪婪」和金錢劃上等號,但其實貪婪更像一種「不斷追求,永不滿足」的狀態。多巴胺驅使我們為未擁有的事物而積極奔走、熬夜苦幹,卻也讓我們無法好好欣賞已擁有的美好。它就像個「預期驅動」的引擎,在引領人類前行的同時,也可能把我們拋進「永不滿足」的坑裡。


猴子、亮燈與期待的秘密

【多巴胺 ≠ 快樂】

別以為多巴胺分泌就等於「好快樂」。研究人員曾對猴子做實驗:若有燈光一亮就能吃到食物,牠在看到燈光的那一刻,腦中多巴胺就飆升;真正開始吃的時候,反而沒有特別升高。


我想起自己研發新產品時,常常在「構思專利」或「即將成功投產」的前期,感覺特別亢奮。真的量產上市後,反而疑惑:「就這樣?」原來,亢奮源於那份對未來的「期待」,而不一定是完成後的滿足。


【為什麼明明得到卻仍不快樂?】

想想看,你中午點了超大杯珍奶,喝前特嗨,喝完當下或許也覺得甜蜜,但一回神,馬上尋找下一杯。人啊,總嫌不夠,因為多巴胺告訴你:「嘿,你可以再來點更刺激或更與眾不同的!」


如果我們沒有另一股力量——像血清素、催產素這些「活在此刻」的化學物質,我們就只能一直猛衝,結果可能迷路在自己無盡的渴望裡。



在愛裡迷失,或在追逐裡迷失?

【愛情初期的火花】

還記得第一次暗戀嗎?那時我(Alan 大叔)剛進研究所,遇到同系一位學妹。每天醒來我都在想:「今天能不能和她一起吃早餐?」「她回訊息了沒?」那種「等訊息 + 想下一步」的狀態,讓人神魂顛倒,無比興奮。


但一旦真的在一起後,少了猜不透的熱度,我竟開始找別的樂子,比如狂研究「最新電機技術」,然後又是一陣不能自己的熬夜。結果跟學妹的關係降溫,我才驚覺,原來我愛上的也許是那種「追求過程」的心跳。


【多巴胺的悖論:越是不確定,越牽動人心】

很多人覺得渣男擅長「忽冷忽熱」,正是掌握了不確定性的操縱——你越在乎,他越忽閃一下;等你快放手,他又釋放大批熱情,如同賭場機率般,讓你一不小心就上癮。


這不代表每個熱愛「追逐感」的人都是渣,但確實反映了多巴胺的天性——只要落差或神秘存在,就能激發腦裡的期待。當然,長期經營感情還需要依賴更深層的「催產素」,才能走得穩定。



成癮的暗黑誘惑

【毒品、酒精與電子遊戲】

毒癮者和酗酒者的悲劇往往在於,大腦已被化學物質「劫持」。一旦吸毒或喝酒帶來狂飆的多巴胺,他就無法再對其他事提起興趣。工作、家庭、親人通通拋到腦後,「再來一劑」「再喝一杯」成了唯一念頭。


換個角度看,現在的電玩、手游,也透過不確定獎勵機制(例如寶箱、升級禮包)來調動你我腦中的多巴胺。青少年額葉還未成熟,更難抵擋這種誘惑。我也曾經在遊戲裡日以繼夜,只為了多拿一把傳說武器。說白了,那把武器在現實中毫無意義,但我當時就被「期待」沖昏頭。


【感官馴服:一旦中招,很難回頭】

看過不少戒毒經驗的人都知道,一個氣味、一段音樂,都可能讓復原者陷入「舊日渴望」。多巴胺迴路會把毒品、酒精與各種線索連結在一起。甚至有人看見塑膠袋的卡通圖案,就突然一股強烈癮頭湧現。


同樣的道理,有人熬夜刷短影音平台,一刷就停不下來,因為不斷滑動時,永遠不知道下一則會不會更刺激、更爆笑,於是繼續留下來。完全像是現代賭博機制。



理性與衝動,同樣都是多巴胺?

【兩條多巴胺迴路:慾望與控制】

多數人直覺認為「多巴胺 = 衝動」。其實多巴胺也負責我們的大腦「額葉控制」。同一種化學物質卻能讓人既瘋狂衝動,也能冷靜規劃未來。


比方說,我的工作常需要排超長期的研發計畫,兩三年後才能看到成果,光憑「當下開心」絕對撐不下去。我必須調動那股「追求遠大目標」的能量來驅動自己。你若問我爽不爽?有時並不爽,卻充滿「動力」。


【太想贏:從運動冠軍到人生騙局】

自行車賽場上那些服用禁藥的選手,他們腦中的想法幾乎是:「我不能失敗,否則等於死亡。」多巴胺在這裡成了「永遠往上衝,不能後退」的使者。失去了底線,最終變成欺騙或反噬自己。


再往極端發展,就是我們稱之為「多巴胺能人格」——把所有專注力放在未來的勝利與目標,卻從不看自己已獲得多少幸福。這種人或許成就驚人,卻也可能犧牲身邊關係,並在某天猛然驚覺:「我究竟錯過了什麼?」



天才與瘋子的那條模糊線

【模式 vs. 突出性】

一般人對世界存在一套「模式」:出門上班、買早餐、打卡、聽音樂……對於不重要的細節,我們大腦自動忽略,免得耗盡能量。但「突出性」高的人,可能會突然注意到路邊一片葉子的曲度,或覺得新聞裡某句話是在向他示意。


這種「突出性系統」異常時,就會產生幻聽、妄想;但若能適度掌控,則能孕育創造力。很多科學家或藝術家正是如此——他們的靈感往往在「跳脫既有模式」中誕生。


【夢境、藥物與創造力】

有人在半夜做夢,夢到「蛇咬住自己尾巴」,醒來後發現化學結構新可能;有人服用治帕金森症的藥後,突然能寫詩或畫畫,創造力暴增。這些都透露了多巴胺對「創造與瘋狂」的深層影響。


我認識一位朋友,患有輕度雙向情感障礙。當他情緒高漲時,能創作狂奔;但谷底時又極度抑鬱,一句話也說不出。這是一場在大腦裡不斷擺盪的拉鋸,折磨著本人,也成就了他的藝術才情。



人類走向遠方的基因,與可能的毀滅

【為何我們從東非走到世界各地?】

有研究發現,離人類起源地越遠的人種,往往帶有更多「長形 DRD4 基因」,代表更強的探索與冒險傾向。多巴胺在這裡成了拓荒精神的根源。我祖先或許也是因為好奇、或者「再往前走有更多資源」,才一路走到如今的城市裡。


但人類對「更多」的追求,也讓我們發明了核武器、大量碳排放或人工智能——若失控,將把我們送向毀滅。這就是多巴胺的另一面,推動文明,也可能毀了文明。


【只體驗不行動:元宇宙的未來危機?】

想想看,未來若真的人人戴上 VR、身著全身觸感衣,在虛擬世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還能獲得無限刺激……那麼,誰還想出門種田、維護基礎設施?這種「只體驗,不實作」的極端,也源自多巴胺對刺激體驗的渴望。


我們真的準備好面對一個「所有感官皆可虛擬滿足」的世界嗎?還是說,最後我們會被自己創造的技術困在家裡?



Alan 大叔的自我覺醒——在當下裡撒點陽光

【從繁忙的研發到品嘗一杯咖啡】

有次,我在實驗室奮戰三天三夜,終於解決一個龐大的技術瓶頸。走出實驗室那一刻,我累到幾乎要倒下。路過一間小咖啡廳,店員遞給我一杯現磨咖啡,我抿了一口,剎那間鼻息彷彿充斥著香甜。


那一刻,我突然發現自己多久沒靜下來「好好喝杯咖啡」了?我拼盡全力追求的「完成度」雖然帶給我快感,卻讓我忽略了許多小小美好。原來,人生不必只有目標與衝刺;踩個煞車,看看身邊,也是一種幸福。


【與家人建立「催產素時刻」】

後來我開始每週抽出兩天晚餐後的時間,關掉電腦和手機,跟家人圍著桌子聊聊今天的趣事,或做些桌遊。那種彼此開心、打鬧的氛圍,是對當下最好的回歸。


沒想到,在一次跟孩子的桌遊裡,我突然想到工作上的一個新點子,順利解決了另一個技術難題。事後回想,如果我還是一味專注加班、熬夜衝刺,也許就靈感枯竭,甚至把身體拖垮了。



如何找回平衡?給追求與享受各一個位置

【兼具冒險與穩定】

我們的世界確實需要冒險家與建設者,需要能衝鋒陷陣,也需要能品味細節的人。甚至同一個人裡頭,就住著這兩種面向:

  • 冒險面向:想挑戰新高度、拿下更遠的成就。
  • 穩定面向:懂得停看聽,享受已擁有的果實。

關鍵在於適時切換:工作衝刺時,讓多巴胺大顯身手;休息或陪伴家人時,呼喚那些「當下分子」。

【不要被碎片任務榨乾你的腦】

我常對徒弟們說,「別開太多視窗」。因為多工處理會讓我們腦子更容易陷入高速運轉和不斷渴望刺激的陷阱。偶爾關掉通訊軟體,全心全力只幹一件事。事實證明,這樣不但效率更好,身心也更沒那麼疲憊。


偶爾走進戶外,感受陽光灑在臉上的溫暖,或是靜坐冥想幾分鐘,都有助於把注意力拉回「此刻」。



最後的叮嚀——過猶不及,回歸和諧

【回到平衡的路】

孔子提的「中庸之道」,聽起來古老,但其實仍是現代人的救命索。若我們只顧追逐無止盡的更多,代價可能是環境毀滅或自我崩潰;若完全沉迷在「當下」,或許錯失了讓人生進階的機會。


是的,多巴胺驅動我們看向遠方、抓住新的火花;當下分子讓我們珍惜此刻,與親人好友相擁。少了任何一邊,生活都將失衡。


【給你的行動小建議】

  1. 覺察「興奮 vs. 放鬆」的比例:每週至少兩次,檢視自己是不是過度忙碌,連睡覺都在想下一步計畫?還是完全失去目標,茫然度日?
  2. 練習「慢下來」的儀式:泡壺茶,靜靜坐著感受香氣;出門散步,不要耳機音樂,只聽周遭聲音。
  3. 找到願意分享的夥伴:興奮時有人替你拉煞車,低潮時有人為你打氣。人在互動中才能最真實地活出自己。
  4. 製造「小樂趣、小未來」:把宏大的目標拆小,並且確保過程中也能體會微小成就,而非只等終點才允許自己開心。

【Alan 大叔的感性叮嚀】

如果人生是一場長途跋涉,多巴胺或許是那永不停歇的馬達,推動我們往前衝。但記得適時為它加點冷卻劑,彷彿車子若不踩煞車,也可能翻車出軌。


我,Alan 大叔,時常在研發計畫的交叉點,提醒自己:「先瞧一瞧,這一路還有什麼風景值得我停下來欣賞?」因為真正的幸福,不只在遠方高峰,也在身邊每個細節之中。願你我都能學會,在「追求更多」與「享受當下」之間,輕巧地流轉;讓多巴胺成為我們的夥伴,而非主宰。那或許才是通往「身心合一」的最好路徑。

raw-image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4會員
142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完成目標?為了滿足上級指令?還是,為了服務真正需要你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被瑣碎規則與荒謬流程綑綁,看不見微笑與溫度,請停下腳步。讓我們,跟著 Alan 大叔,一起找回『常識』,找回那份對人性的尊重與體貼。」
當需求被滿足,我們會感覺愉悅,卻又嫌它短暫;而更深的幸福,往往根植於不假外求的『心』。斯賓諾莎、尼采、柏格森等哲學家早已洞悉:快樂不只是得到想要,更是自我成長、敞開愛與包容的心境。Alan 大叔,用他踏實又溫暖的筆,告訴你該如何『對此刻點頭稱是』,並從人生的細微之處,收穫那持久而圓滿的快樂。
做事才是你在職場的王牌!很多人誤信「做人比做事重要」,卻忽略真實世界裡,解決問題、扛下責任,才能締造價值並讓人信任。本篇文章以互惠原則、AB測試思維、扛事觀念為核心,運用有趣故事揭示:若你願意先專注做好事,再在過程中建立互信,便能自然而然擁有最佳的人脈與機會。
這篇文章從作者一堂影響深遠的中文課出發,結合《好的教育》一書,探討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包含教師的態度、學生的素養、經典的力量,以及家庭共讀的重要性。從「心觀群願」四字出發,引導我們思考:教育不只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人。
你真的有在思考,還是只在照著慣性反應?本篇文章從「概念思考、創新思考、明智決策」三大面向,透過故事、工具與方法,教你如何打破思維陷阱,訓練出真正的聰明大腦。這不是雞湯,而是讓你一步步變得更敏捷、更有判斷力的實戰指南。
《幸福的陷阱》揭示了我們為何在追求快樂的路上越走越累:我們想消除所有負面感受,卻失去了人生的真實與深度。透過ACT(接受與承諾療法),書中鼓勵我們接納痛苦、對齊內在價值,並用行動打造有意義的生活。幸福,從來不在遠方,而在此刻的真誠與勇氣裡。
「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完成目標?為了滿足上級指令?還是,為了服務真正需要你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被瑣碎規則與荒謬流程綑綁,看不見微笑與溫度,請停下腳步。讓我們,跟著 Alan 大叔,一起找回『常識』,找回那份對人性的尊重與體貼。」
當需求被滿足,我們會感覺愉悅,卻又嫌它短暫;而更深的幸福,往往根植於不假外求的『心』。斯賓諾莎、尼采、柏格森等哲學家早已洞悉:快樂不只是得到想要,更是自我成長、敞開愛與包容的心境。Alan 大叔,用他踏實又溫暖的筆,告訴你該如何『對此刻點頭稱是』,並從人生的細微之處,收穫那持久而圓滿的快樂。
做事才是你在職場的王牌!很多人誤信「做人比做事重要」,卻忽略真實世界裡,解決問題、扛下責任,才能締造價值並讓人信任。本篇文章以互惠原則、AB測試思維、扛事觀念為核心,運用有趣故事揭示:若你願意先專注做好事,再在過程中建立互信,便能自然而然擁有最佳的人脈與機會。
這篇文章從作者一堂影響深遠的中文課出發,結合《好的教育》一書,探討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包含教師的態度、學生的素養、經典的力量,以及家庭共讀的重要性。從「心觀群願」四字出發,引導我們思考:教育不只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人。
你真的有在思考,還是只在照著慣性反應?本篇文章從「概念思考、創新思考、明智決策」三大面向,透過故事、工具與方法,教你如何打破思維陷阱,訓練出真正的聰明大腦。這不是雞湯,而是讓你一步步變得更敏捷、更有判斷力的實戰指南。
《幸福的陷阱》揭示了我們為何在追求快樂的路上越走越累:我們想消除所有負面感受,卻失去了人生的真實與深度。透過ACT(接受與承諾療法),書中鼓勵我們接納痛苦、對齊內在價值,並用行動打造有意義的生活。幸福,從來不在遠方,而在此刻的真誠與勇氣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如何通過多巴胺和內啡肽來追求幸福感,指出短暫的快樂和長期的成就感都會隨著時間減弱。建議追求性格型目標,如成為一個慷慨大方的人,以及建立有意義的友誼,以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強調設定無終點的性格目標和珍惜真正的友誼,幫助我們獲得長期穩定的幸福。
遇事不決......多巴胺? 從滿懷熱情的時代到「你的快樂毫無價值」. —多巴胺職業讀書心得 前前言,這篇文章是用來推廣下方連結文章的. 前言:多巴胺職業(Dopamine Career):為什麼有些熱情特別不值錢?|思考週記 簡述,多巴胺是一種能夠帶來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
Thumbnail
快樂的糖衣,包裹著不幸福的真相?我們都被騙了嗎? 你快樂嗎?這是個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無比的問題。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娛樂、課程、美食,看似能帶來快樂,但我們真的幸福嗎?事實上,快樂與幸福並非等號,甚至可能是一種被操縱的假象。 多巴胺的陷阱:快樂的糖衣,幸福的假象 還記得小時候,吃到糖果時那種
Thumbnail
快樂可以帶來對生活的滿足感和慶幸。如何培養快樂感、幸福感?內含關於快樂的主題、抑鬱風險、抑鬱體質形成因素、抑鬱症狀、快樂感的持久狀態、快樂的外在表現等內容。
Thumbnail
你追求的幸福嗎? 剛剛好有人留言以前作品 我也趁著機會看一下以前寫的! 那篇講述「幸福」⋯ 所以「幸福」究竟是什麼呢? 快樂跟他好像⋯也許可以拿來解釋吧! 最近看的戲說「快樂」是痛苦累積造成的⋯ 所以我們還是愛得是⋯「痛苦」? 其實我不覺得⋯ 人的心態都會「規避風險」 怎麼可能主
擁有了後 會自然地看向外面更好的 但請看看目前現有的 何嘗不是他人想要的呢? 喧鬧嘻笑 是個調料 原有的味道上增添風味 憂愁鬱結 是個佐料 平順的節奏中造成起伏 能找尋到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 是十分幸運的 在迷茫洪流之中抓住真切的踏實 也是彌足珍貴的禮物 能夠勾勒、激盪潛在眾人特色的號令塔 是稀
Thumbnail
人性遇到事情會出現兩種型態 1.樂觀面對 2.悲觀面對 大多人喜歡看的是從樂觀人格開始 這種人格就是走直線型,對自己很有信心,不怕被任何事物誘導,生活屬於輕鬆自在 樂觀主義者從外在言行舉止就看得出來,不過度謙卑也不過度壓抑 比較進階的方式 會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多巴胺行為"可以短暫刺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情緒、態度,甚至行為方式,常常會受到周遭人群的影響,這其中「快樂傳染效應」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 這個現象指的是,當我們與快樂且充滿正能量的人相處時,我們自身也更有可能變得快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往往會模仿身邊人的情緒表現,這種現象被稱為「情緒感染」,當我們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如何通過多巴胺和內啡肽來追求幸福感,指出短暫的快樂和長期的成就感都會隨著時間減弱。建議追求性格型目標,如成為一個慷慨大方的人,以及建立有意義的友誼,以獲得持久的幸福感。強調設定無終點的性格目標和珍惜真正的友誼,幫助我們獲得長期穩定的幸福。
遇事不決......多巴胺? 從滿懷熱情的時代到「你的快樂毫無價值」. —多巴胺職業讀書心得 前前言,這篇文章是用來推廣下方連結文章的. 前言:多巴胺職業(Dopamine Career):為什麼有些熱情特別不值錢?|思考週記 簡述,多巴胺是一種能夠帶來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
Thumbnail
快樂的糖衣,包裹著不幸福的真相?我們都被騙了嗎? 你快樂嗎?這是個看似簡單,卻又複雜無比的問題。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娛樂、課程、美食,看似能帶來快樂,但我們真的幸福嗎?事實上,快樂與幸福並非等號,甚至可能是一種被操縱的假象。 多巴胺的陷阱:快樂的糖衣,幸福的假象 還記得小時候,吃到糖果時那種
Thumbnail
快樂可以帶來對生活的滿足感和慶幸。如何培養快樂感、幸福感?內含關於快樂的主題、抑鬱風險、抑鬱體質形成因素、抑鬱症狀、快樂感的持久狀態、快樂的外在表現等內容。
Thumbnail
你追求的幸福嗎? 剛剛好有人留言以前作品 我也趁著機會看一下以前寫的! 那篇講述「幸福」⋯ 所以「幸福」究竟是什麼呢? 快樂跟他好像⋯也許可以拿來解釋吧! 最近看的戲說「快樂」是痛苦累積造成的⋯ 所以我們還是愛得是⋯「痛苦」? 其實我不覺得⋯ 人的心態都會「規避風險」 怎麼可能主
擁有了後 會自然地看向外面更好的 但請看看目前現有的 何嘗不是他人想要的呢? 喧鬧嘻笑 是個調料 原有的味道上增添風味 憂愁鬱結 是個佐料 平順的節奏中造成起伏 能找尋到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 是十分幸運的 在迷茫洪流之中抓住真切的踏實 也是彌足珍貴的禮物 能夠勾勒、激盪潛在眾人特色的號令塔 是稀
Thumbnail
人性遇到事情會出現兩種型態 1.樂觀面對 2.悲觀面對 大多人喜歡看的是從樂觀人格開始 這種人格就是走直線型,對自己很有信心,不怕被任何事物誘導,生活屬於輕鬆自在 樂觀主義者從外在言行舉止就看得出來,不過度謙卑也不過度壓抑 比較進階的方式 會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多巴胺行為"可以短暫刺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情緒、態度,甚至行為方式,常常會受到周遭人群的影響,這其中「快樂傳染效應」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 這個現象指的是,當我們與快樂且充滿正能量的人相處時,我們自身也更有可能變得快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往往會模仿身邊人的情緒表現,這種現象被稱為「情緒感染」,當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