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追求完美了!克服完美主義的關鍵:找到你的核心優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你點進來了,我相信你大概率是個完美主義者。

 

你是不是認為完美主義就是你個人的問題?然後因為這個還自責過,自我批判過。

 

我今天想告訴你,完美主義不是你的錯。為什麼這麼說?

 

有關完美主義的話題我看過非常多的文章,還有書籍,但裡面所有針對完美主義給出的建議,給我的感覺就是,完美主義是我一個人的問題,比如我原生家庭不好,導致我性格扭曲,然後導致我有完美主義傾向。

 

有些文章里把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當作特別需要管理的對象,教你如何管理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員工等等。

 

我讀這些文章的時候其實感覺很不舒服。因為我想說,導致一個人完美主義,他周邊所有人的逃不出干係。憑什麼只有他一個人要承擔這些後果?

 

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反思這個結果,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害怕犯錯?完美主義真的只是個人問題,還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1 這個社會不允許你犯錯

 

在上一篇文章我分享了英國巴斯大學和約克聖約翰大學的托馬斯·柯倫(Thomas Curran)和安德魯·希爾有關完美主義的一些研究,在裡面提到在一個市場主導的社會中,失敗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1]

 

但我沒有具體展開講,為什麼失敗是很嚴重的事情。

 

我一個朋友,暫且叫他Andy吧,前陣子跟我講了他接受一個工作offer的過程。Andy失業蠻久了,30多歲從上一家公司離職以後一直在嘗試找新的機會,可惜他這個年紀就很尷尬,確實不好找。

 

職場人到30多歲基本就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了,雖然經驗可能比較豐富,但這個年紀找工作不太可能是在求職網站上投簡歷了,要麼有一個長期合作的,可信賴的獵頭,要麼就是其他企業內部的管理層內部推薦。

 

幸運的是,這次Andy以前的一位上司就叫他加入團隊,因為這個是新項目,整個團隊就是他這位上司來負責成立的,Andy想老大「欽點」肯定沒問題了,直接準備接受offer了。結果他那位上司跟他說什麼呢?他說:這次工作畢竟是海外市場的拓展,我知道你英語不錯,但我還是要找個朋友測試一下你的英語。

 

聽到這句話,其實他內心有一些不舒服,心裡想:你明知道我在美國留學回來的,而且也知道我的英語水平如何,還要測試我?

 

有人要測試他,他立馬就開始緊張起來,確實有一段時間沒說外語了,測試前甚至跟GPT進行了幾場英語對話。

因為他確實很需要這份工作來提振一下士氣,失業的時間長了,再優秀的人也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結果呢,他那次測試表現一般,測試他的是一位英國人,後來反饋給他上司說:英語不錯,但如果以在美國留過學的經歷來判斷,他的英語不算優秀。

 

他跟我說,很奇怪的是那次測試他有點緊張,甚至都沒有發揮出平時的水平。

 

他以為這就結束了,沒想到還有團隊的HRBP還要面試他一次。他心想,正常流程嘛,但那次面試還是讓他小小的緊張了一下。

好在,有驚無險,最終拿到了offer。

 

我知道他這次整個的面試過程,其實並沒有發揮出他的正常水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一旦有人要測試你,你就很容易陷入僵固型思維。

 

還記得我在上篇文章里就提到過普林斯頓大學的一次心理實驗嗎。要被評判能力的那一組表現就不如不需要被評判的一組。

 

我們這個社會現在節奏非常快,快到你根本不想去全面了解一個人,而只能靠一些單一指標來快速判斷這個人行不行。美其名曰,追求效率。

 

我給我自己的團隊招過人,那麼多候選人的簡歷我不可能仔細看,我只能快速閱覽,抓住我想要的關鍵詞,比如幾年經驗,什麼行業經歷,學歷,外語,等等。

 

但這個真的公平嗎?顯然不公平。

 

求職過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原本你綜合能力還不錯,但人家就偏偏要看你的工作年限或者學歷來判斷你行不行。

 

這就導致我們在這個社會的生存就變得如履薄冰,毫無試錯能力,因為你錯一次,就失敗一次。這個失敗的後果我們都承擔不起。

 

我們總說不要懼怕失敗,現實是,怎麼可能不懼怕失敗啊。我們要變得更完美才行,才會少一些失敗。不然對於很多機會,你一旦失敗了就錯過了,就不可能再有了。

換句話說,你不達到所謂的「完美」,別人根本連機會都不給你。

 

所以你說,為什麼我們都變成了完美主義者?

你,我,我們所有人都是幫凶。

 

2  找出自己的絕對優勢 - 你只要成功一次就好

 

你可能會說,吉米,那這個無解啊,我們追求效率就得這麼快速評判一個人。我們也在這樣被各種人評判著。

 

是的,社會層面我們確實沒有什麼好辦法,我們也不太可能改變這個社會。

但我們作為一個個體,能做的就是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評判。因為一旦開始接受別人的評判,我們所有的努力將會變成補短,而不是取長。

 

那怎樣才能做到不隨便接受別人的評判呢?

答案是,準確定位自己的優勢。

 

如果你根本不了解你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哪,你就會被各種評判牽著鼻子走,然後覺得我這方面還不夠好,需要努力,那方面不夠好,需要補一下。你會失去精進的方向感。

 

那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優勢呢?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隱性潛能》裡面說過一個自己訓練跳水的經歷,順便說一句,格蘭特是專業的跳水運動員。我不得不感嘆,這種人為什麼專精的領域這麼多。

 

格蘭特就說,跳水的時候把所有動作做得完美是不可能的。所以跳水的時候有個關鍵心法,就是不要要求你每個動作都完美,而是只關注你這一組動作里的最高難度動作,然後拼命練習這個動作。

 

因為當你想把所有動作做得完美的時候,你的訓練目標就失去了重心,最終變得畏手畏腳,什麼動作都做不好。

 

你只要做好了最難的那個動作,你的分數就不會低。

 

丹尼爾·康納曼以前提出過「峰終定律」的心理學概念,其實是一種心理偏差,意思是人們通常並不會根據你的表現低谷來評價你,而是根據你的表現最高峰來評價你的能力。

 

所以,你只有在一個點上發揮出了強大的實力,別人就會認為你這個人能力很強。

 

那問題來了,我該在哪方面拼命呢?換句話說,我怎麼知道我拼命的方向是不是我的優勢呢?

 

格蘭特說了,挑最難的那一個。這個怎麼理解呢?

就是你已經選定了一個方向,比如你是公司的業務人員,如果把業務工作比作一個系統,就是需要你在這個系統裡找出最難的環節來攻克。而不是你感覺業務你做得不好,立馬申請調崗到HR部門了,覺得HR可能更有挑戰性,這個只是逃避而已。

 

業務工作最難的環節是什麼?獲取客戶的信任。

 

那這個信任是怎麼獲取的呢?涉及到的因素方方面面,可能是你們公司產品的特點,或者是你這個人有親和力,或者是你公司名氣很大,都有可能。

 

但根據我做BD多年的一個經驗是,一個業務人員獲取客戶信任最重要的一點是專業性,這個專業性體現在你方案的製作和表達上。如果再具體一點,就是你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

 

你可以為客戶製作一個非常優秀的ppt來講解方案,並且針對客戶可能提出的問題全部都有很專業的答案。這個我認為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

 

其他的什麼逢年過節給客戶送禮啊,跟客戶交談時用怎樣的禮貌用語啊,如何表現得更謙卑啊,都是次要的。

 

你需要做的,就是拼命提高你對於方案和產品的表達能力的專業性。

 

只有這一點做得好,你未必是最好的業務員,但你肯定是你們團隊不可多得的人才。因為有人可能是特別會討客戶歡心,擅長解決客戶生活上的事情來建立信任,我見過不少這樣的業務員。

 

但你只要那一個能力特別突出,這個時候別人就不會以英語好不好來評價你,或者說以「會不會討客戶歡心」來評價你。

 

就像凱文·凱利就在《寶貴的人生建議》(簡中版)裡面說過的,「不要做最好的,要做唯一的」。

 

這個過程你必然會經歷很多次失敗,畢竟搞定客戶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但你一旦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這個人表達能力極強,對產品和方案瞭如指掌」,你就贏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沒人在意你失敗多少次,你只要成功一次就行了,因為大家會根據峰終定律,記得你的高光時刻。

 

所以,追求完美根本沒必要。你已經找到了你的核心優勢,不是嘛?

但這條路並不好走,追求完美這個行為會反覆騷擾你。

 

3 自我感動的無效行為

 

我在上篇文章里提到過認知行為閉環,就是任何一件事情我們要完成它,打造一個閉環。因為完美主義者的特點是要麼拖延,要麼不去做。

 

其實發布了那一篇文章以後,我反而陷入了某種思考。這個思考是,如果我現在深陷別人的各種評價中而不自知,一直努力的方向是補短,那我致力於打造閉環對我的成長是有幫助的嗎?

 

所謂選擇比努力重要,如果我方向錯了,而且方向很散亂,那我打造再多的閉環有什麼用呢?

然後來一波自我感動,嗯,成長型思維,每次閉環都是一次挑戰和學習。有用嗎?不見得。

這只是自我感覺克服了完美主義,但其實並不是真的克服了。因為你還在根據別人的評判來決定你的行動方向。

 

我一直說積極行動是很可貴的態度,但是底層的問題不解決,導致方向錯了,所有的行動都會變成「無效行為」。

 

這個無效行為是,你追求的是某種掌控感,而不是真正的掌控。

所有那些專家們提出的克服完美主義的建議,最終還是會讓我們導致無限循環的「無效行為」模式。

 

什麼導致的你的這種無效行為呢?答案很顯然,焦慮嘛。為什麼焦慮,因為你接受了別人的評判,不想讓大家認為你是個loser。這個時候你正好讀到了我的文章,原來我要打造閉環,去完成我不想做的每一件事。然後,你就在沒有方向感的路上越走越遠。

 

那如何識別自己目前做的事情是無效行為呢?

 

雪梨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Jemma Todd就針對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思路。[2]

就是你現在做的這個行為減輕了你的焦慮,然後讓你更願意從事這件事呢,還是加劇了你的焦慮,讓你更不願意從事這件事。

 

還是以業務工作為例,你的客戶是一位美國人,這個客戶還是很重要的客戶,需要你用英語來講解方案,你很沒有自信,你就每天瘋狂在家練習。如果你在家練習讓你覺得演講更有信心了,給客戶講的時候講得也不錯,然後你覺得,不過如此嘛,就不再恐懼了,那這個是最好的結果。

 

但如果你反覆練習,勉為其難的講了一次,其實講得不錯,但是下一次依然非常抗拒用英語講方案,依然很恐懼,甚至想把這個工作給別人做。那你的這種過度排練就是一種無效行為。

 

按理來說第一種情況比較常見,我只要克服了一次就不再恐懼了。但為什麼會出現第二種情況呢?因為你太害怕別人對你的評價了,你的同事,你的老闆,甚至你的客戶。所以你出於恐懼的過度訓練,反而會加劇你的恐懼感。

 

這個時候你完成一次次閉環,有用嘛?顯然沒用。

因為你忘了自己的核心優勢,你的核心優勢是專業性和溝通能力啊,英語可能只是你短板而已。

不是說你排練用英語講方案不好,補短有時候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果你明確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哪,就不會這麼恐懼別人因為英語好不好來評價你了嘛。但你因為恐懼,忘了自己擅長什麼,然後陷入了過度訓練,陷入那種無效行為狀態。 這難道不是一種內耗嗎?

 

就算你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完美主義這個「病症」還是會復發。你能做的,就是不斷提醒自己在某個領域你是那個「唯一」。

 

4 全面成長

 

好,我稍微總結一下。

 

為什麼現在這個社會完美主義者越來越多?

因為我們太追求效率了,時間永遠不夠用,不夠到判斷一個人就靠某些單一指標來判斷。這就導致我們很在意其他人判斷我們的那一項能力,而這些能力可能都是我們的短板,然後我們就拼命補這些短板。

但想擺脫這種別人的評判,就要找出自己的核心優勢,或者說建立自己的核心優勢,如何建立呢?就是挑你從事的這件事中難的環節來死磕。

當你逐漸建立了核心優勢,你會避免被別人的評價來追求所謂的掌控感、進入無效行為模式,因為你會相對鬆弛一些,你知道這些是我的短板,做好了加分,做不好也可以接受,因為我知道我擅長什麼。關鍵是,你要不斷提醒自己有這樣的優勢。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以前提到的認知行為閉環和成長型思維才會顯得有效。因為你知道你在哪些方向上通過閉環可以獲得進步,同時你知道你在做不擅長的事情時,認為這一次次挑戰都是學習的機會。

 

這一路讀下來,有沒有覺得克服完美主義其實比想像中難得多?我自己都沒徹底克服,但我感覺我已經找到了一些抓手,知道往這個方向繼續往上爬,早晚有一天會徹底克服。

 

說白了,克服完美主義,也需要你秉持長期主義的態度,需要你克服一個個短期的痛苦節點。

當你找到了某種鬆弛感,說明你離完美主義越來越遠了。

 

話說回來,如果完美主義的克服是為了迎合外部評價,那所有努力不過是「另一種完美主義」。真正的自由,是找到你認為值得追求的方向,並允許自己在通往目標的路上不完美、不完整、不被理解。這才是真正的成長,不是嗎?

 

如果不需要證明自己,你會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参考文献:

[1]Amanda Ruggeri, The dangerous downsides of perfectionism. BBC. February 2018 https://bbc.com/future/article/20180219-toxic-perfectionism-is-on-the-rise

[2]Jemma Todd, How to tell whether you’re being careful or giving in to anxiety. Psyche.November 2022 https://psyche.co/ideas/how-to-tell-whether-youre-being-careful-or-giving-in-to-anxiety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標簽:連續創業者 | 多語者(英、俄、韓、中) | 刷書狂人 | 行為哲學愛好者 名字:Jimmy 履歷:四次創業經歷,曾獲2次天使輪及A輪投資,擔任創辦人/核心高層。 曾與耶魯大學、一橋大學背景的心理學博士合作,共同運營心理學工作室多年,專注心理學實踐與研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吉米思想所 的其他內容
完美主義的陷阱:趨勢、特點、克服方法。本文探討完美主義的盛行趨勢及負面影響,並提出透過建立認知行為閉環及培養成長型思維來克服完美主義的方法。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資訊碎片化時代,閱讀完整書籍的重要性。短影片等資訊碎片雖然能帶來情緒價值,卻難以促進深入思考和知識積累,而閱讀書籍則具有更高的投資回報率,能提供更系統、更深入的知識。文章還分析了新手和高手不同的閱讀方式,以及『認知荒』的狀態,並建議讀者在新的領域精進時,應循序漸進地閱讀五種類型的書籍
探討人們囤積行為背後的匱乏感,從演化、原生家庭和認知資源三個層面剖析其成因,並提出擺脫匱乏思維的方法。
完美主義的陷阱:趨勢、特點、克服方法。本文探討完美主義的盛行趨勢及負面影響,並提出透過建立認知行為閉環及培養成長型思維來克服完美主義的方法。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資訊碎片化時代,閱讀完整書籍的重要性。短影片等資訊碎片雖然能帶來情緒價值,卻難以促進深入思考和知識積累,而閱讀書籍則具有更高的投資回報率,能提供更系統、更深入的知識。文章還分析了新手和高手不同的閱讀方式,以及『認知荒』的狀態,並建議讀者在新的領域精進時,應循序漸進地閱讀五種類型的書籍
探討人們囤積行為背後的匱乏感,從演化、原生家庭和認知資源三個層面剖析其成因,並提出擺脫匱乏思維的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追求完美無瑕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的目標。 真正的完美並不僅僅在於外表的光鮮,更在於內在的細節和品質。 這次將帶領讀者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注重自身行為的細節、對他人的細節關注以及語言的藝術高情商的回應,來逐步打造出一個更加完美無瑕的自己。
Thumbnail
我想了解如何與完美主義者共處,沒想到卻幫到了我自己,了解自己為什麼總在某些時候裹足不前充滿壓力了! 🔖 #完美主義是____ 讓不完美的自己成為完美;過著防禦模式人生、對身邊的人隱藏每項缺陷、缺點與短處。 作者是研究完美主義的心理與行為科學教授,對完美主義下了一個當頭棒喝的定義,完美
Thumbnail
完美主義者最大的痛苦就是拿不合理的單一標準來看待自己的行為表現,沒有意識到生活裡本身就有許多意外會讓行為無法達到自身的期待,而不完美主義者同樣會採取積極行動,但不把完美當成理所當然的結果。
Thumbnail
在這個追求完美的時代,我們常常被期望擁有無懈可擊的外表、無可挑剔的履歷和完美無缺的人生。然而,正如一塊璞玉在打磨過程中會顯露出其獨特的瑕疵,一個人也只有在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時,才能真正見到自己的真實面貌。 接受不完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會的標準和他人的期望往往成為我們心中沉重的枷鎖,使我們一再
在如今數位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相信多數人都深受完美主義的信念、想法,所困擾吧!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87 為什麼想要完美呢? 因為期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卻忽略了內在的真實自我。 為了追求完美只會讓我們執著於事情的結果,而無法專注於當下。 當我們無法喜歡自己、欣賞自己時,也就無法得到外界的喜愛和認可。 因此,唯有讓我們放下對完美的執念,接受自己的真實,並在不完美中找到平衡
Thumbnail
當要做不是「最佳」而是「完美」的階段,就是證明你有這項特質是別人無法可以取代的,就算成功模仿,仍然還少了一個味道,那便是你的靈魂。 我們窮其一生追求,為了就是在事物上可以磨練自己、在心性上可以造就自己,也就是借事修人、借假修真的程度,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因為對自己嚴格要求高標準,覺得事情做好是應該的,比起讚美自己更喜歡找到缺點改進,要求自己沒有不對,甚至可因此獲得很好結果,只是很容易把這嚴格標準,也投射在別人身上。 會覺得對方怎麼做不到這點小事,這想法是把自己當主角,自我出發的對話,雙方當然不會感到愉悅。 學會不將自己的標準與價值觀,強加於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追求完美無瑕已經成為了許多人的目標。 真正的完美並不僅僅在於外表的光鮮,更在於內在的細節和品質。 這次將帶領讀者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注重自身行為的細節、對他人的細節關注以及語言的藝術高情商的回應,來逐步打造出一個更加完美無瑕的自己。
Thumbnail
我想了解如何與完美主義者共處,沒想到卻幫到了我自己,了解自己為什麼總在某些時候裹足不前充滿壓力了! 🔖 #完美主義是____ 讓不完美的自己成為完美;過著防禦模式人生、對身邊的人隱藏每項缺陷、缺點與短處。 作者是研究完美主義的心理與行為科學教授,對完美主義下了一個當頭棒喝的定義,完美
Thumbnail
完美主義者最大的痛苦就是拿不合理的單一標準來看待自己的行為表現,沒有意識到生活裡本身就有許多意外會讓行為無法達到自身的期待,而不完美主義者同樣會採取積極行動,但不把完美當成理所當然的結果。
Thumbnail
在這個追求完美的時代,我們常常被期望擁有無懈可擊的外表、無可挑剔的履歷和完美無缺的人生。然而,正如一塊璞玉在打磨過程中會顯露出其獨特的瑕疵,一個人也只有在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時,才能真正見到自己的真實面貌。 接受不完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會的標準和他人的期望往往成為我們心中沉重的枷鎖,使我們一再
在如今數位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相信多數人都深受完美主義的信念、想法,所困擾吧!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87 為什麼想要完美呢? 因為期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卻忽略了內在的真實自我。 為了追求完美只會讓我們執著於事情的結果,而無法專注於當下。 當我們無法喜歡自己、欣賞自己時,也就無法得到外界的喜愛和認可。 因此,唯有讓我們放下對完美的執念,接受自己的真實,並在不完美中找到平衡
Thumbnail
當要做不是「最佳」而是「完美」的階段,就是證明你有這項特質是別人無法可以取代的,就算成功模仿,仍然還少了一個味道,那便是你的靈魂。 我們窮其一生追求,為了就是在事物上可以磨練自己、在心性上可以造就自己,也就是借事修人、借假修真的程度,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因為對自己嚴格要求高標準,覺得事情做好是應該的,比起讚美自己更喜歡找到缺點改進,要求自己沒有不對,甚至可因此獲得很好結果,只是很容易把這嚴格標準,也投射在別人身上。 會覺得對方怎麼做不到這點小事,這想法是把自己當主角,自我出發的對話,雙方當然不會感到愉悅。 學會不將自己的標準與價值觀,強加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