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受到關注,企業面對的永續發展要求也愈加嚴苛。餐飲業和服務業在這一背景下,積極參與減碳行動,不僅是出於環保責任,也能提升品牌價值。其中,了解產品碳足跡和服務碳足跡的區別及其在業務運營中的應用,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什麼是產品碳足跡與服務碳足跡?
1. 產品碳足跡:指的是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中所排放的所有溫室氣體的總量,從原料採購、製造、運輸到銷售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需要考慮。它可以根據ISO 14067等國際標準進行計算。這種碳足跡通常適用於具體的商品類別,例如餐廳提供的食材或包裝材料。
2. 服務碳足跡:與產品碳足跡不同,服務碳足跡是指提供服務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例如,一家餐廳提供餐飲服務所涉及的運輸、員工交通、能耗等,或者是酒店服務過程中的能源消耗、洗衣、客房清潔等活動。服務類型的碳足跡通常會考慮到企業運營的各種後勤支持服務,而不僅限於某一具體產品。
碳足跡的差異與應用場景
1. 產品碳足跡:
• 主要應用於實體產品的碳排放量衡量,特別是消費品。
• 例如,餐飲業中的飲料包裝、食材運輸過程等環節,都涉及到碳足跡的計算。餐廳若採用可降解的包裝材料,會減少其產品碳足跡。
• 對企業來說,產品碳足跡標示能夠有效提升消費者的環保認知,並增強品牌價值。
2. 服務碳足跡:
• 主要關注於非物質產品的碳排放,並涵蓋服務過程中的所有能耗和排放。
• 餐廳的碳足跡除了涉及食材本身,還包括供應鏈運營、店面能源使用(如冷氣、燈光等)、員工交通等。
• 在服務業中,如酒店業,提供住宿、餐飲等服務的碳足跡也會受到能源消耗、設備運行等的影響。
法規與標準:如何應用在餐飲業與服務業?
在台灣,「自願性產品碳足跡核定標示及管理辦法」提供了清晰的指導,幫助企業計算並標示其產品或服務的碳足跡。這些法規不僅鼓勵企業進行碳排放核查,也能讓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了解其對環境的影響。
主要法規要點:
1. 申請與審查程序:企業需向主管機關提出產品或服務碳足跡核定申請,並提供必要的資料,如產品的碳足跡報告書、生命週期分析圖等。
2. 碳足跡計算標準:必須遵循國際標準如ISO 14067,並根據政府公開的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進行。
3. 標籤使用:核定後,產品或服務可使用碳足跡標籤,作為對外宣傳的工具,增強消費者對環保行動的信任。
4. 有效期限與展延:碳足跡標籤的有效期限為兩年,過期後可申請延展。
5. 查驗與撤銷:主管機關可對標示碳足跡的產品進行檢查,違規的將撤銷其碳足跡標籤。
餐飲業與服務業的具體應用
餐飲業:
• 產品碳足跡:餐廳可通過分析食材的運輸、包裝、儲存等環節的碳排放,來計算整體產品的碳足跡。例如,選擇本地食材能減少碳排放。
• 服務碳足跡:餐廳的碳足跡還包括服務過程中的能耗,如煮食、提供熱水等能源消耗。透過安裝節能設備,改變菜單或服務方式,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
2. 服務業:
• 產品碳足跡:如酒店業中的日常用品(如毛巾、床單)和運輸物品的碳排放計算。
• 服務碳足跡:酒店的碳足跡包括客房清潔、能源消耗(如電力和空調使用),以及員工的通勤等。使用綠色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將有助於減少服務碳足跡。
結論
不論是餐飲業還是服務業,了解和計算碳足跡都成為提升品牌形象、符合法規要求、以及支持環保的重要步驟。透過自願性碳足跡標籤,企業不僅能展示其對環境的承諾,也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同與支持。隨著法規的完善與消費者環保意識的提升,無論是產品碳足跡還是服務碳足跡,都將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核心要素。
資料來源:
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40e3476c-622a-4d1b-acf9-014e40bd31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