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17號》:一場輪迴遊戲,照見現代社會的荒謬困局|電影口袋餅|觀影札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提到2019年最具代表性的電影,許多觀者腦海中浮現的,必定是奉俊昊執導的《寄生上流》。該片不僅成為首部榮獲金棕櫚獎的韓國作品,更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斬獲最佳影片,成為歷史上首部獲得該獎項的非英語片。此舉無疑為韓國電影寫下全新的里程碑,也讓這位才華橫溢的導演正式躍升至國際影壇,成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創作者之一。

奉俊昊擅長以黑色幽默針砭時弊,他的作品既荒誕又寫實,讓觀者在笑聲中察覺社會不公,在戲謔間感受道德拉扯,最終逐步墜入殘酷的現實困境。他不僅講述故事,更透過類型片的包裝,解構現實的本質,在戲謔表象下引發深層思考。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得以真正傳遞,而不僅僅侷限於影迷與評論家的討論範疇。


消耗工的生存輪迴

我對於該片 「消耗工」 的科幻設定感到格外著迷。當Mickey死亡後,研究團隊便會重新列印出一個全新的他,繼續執行那些令人畏懼的任務。表面上是重獲新生,實則卻是一場無止盡的輪迴——個體被不斷複製與取代,死亡不再是一種終結,反而成為機械化的重啟。此設定讓觀者不禁反思:「人的本質究竟為何?」

存在主義哲學家Martin Heidegger提出,死亡是人類獨有的可能性,因為只有人類能夠自覺地面對終結。他同時提出 「向死而生」 的概念,認為人類的存在本身便是在死亡陰影下展開。我們害怕死亡,正是因為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性,而此種意識恰恰證明了人類存在的真實性。

然而,Mickey的狀態完全顛覆此論點。作為「消耗工」,他的死亡從未帶來終結,因為無論他如何死去,總會有全新的他被列印出來,繼續履行他人的意志。這一次次的重生,反而一層層剝離了為人的本質。因為在這無休止的輪迴中,死亡不再是存在的界限,而是可逆的操作,因此也失去了其本應帶來的意義。而當死亡無法構成生命終點,存在的概念也隨之崩解。

影片中諸多片段皆呈現Mickey已不再視自己為真正的生命。當同伴在任務中不幸身亡,他懊悔為何死去的不是自己;當他未被伏蟲吞噬,他反問:「我的肉質還很新鮮,為什麼不選擇吃掉我?」這些時刻並非單純的黑色幽默,而是對Mickey自我價值崩潰的描繪。他已經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一個「可被拋棄、可被更換的存在單位」。他的存在目的,並非為了生存,而是供應、替代、再利用。死亡對他而言不再是一場悲劇,而是一個系統運作的必然。他的痛苦,不再來自於死亡本身,而是來自於活著的無意義。


死亡降臨,17號的覺醒

當Mickey18號意外被打印出來時,影片迎來了關鍵性的轉折。如果消耗工的複數存在被發現,他們將被立刻消滅,Mickey17號也將失去再次被列印的機會。這一刻,死亡對他而言不再是可逆的過程,而是真正的終結。從前,他的死亡不過是任務的一部分,是無數次輪迴中的小插曲,然而現在,它成為了無法重來的命運。

當死亡變得無法逃避,17號才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有多麼脆弱。這種恐懼深植於他的心,使他開始思考:如果自己將徹底消失,那麼,他還擁有什麼?人類正是因為領悟終有一死,才會試圖在有限時間內尋求成就與價值,以意義對抗虛無。正因如此,17號開始畏懼,他害怕失去Nasha,害怕被18號取代,害怕自己的存在不過是可被拋棄的實驗數字。

但也正是在這一刻,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作為 17號的獨特性。過去,他不過是從1號到16號的延續品,是一個不斷被替換、被打印、被利用的工具。但現在,他擁有了真正的個體性,他的存在開始有了界限,有了不可取代的重量。不再是1至16號的影子,也不再是18 號的預備品,他以17號的姿態存活於世。恐懼,正是他存在的證明。


議題龐雜與敘事游離

起初,我認為該片最大的缺憾在於,它想探討的議題過於龐雜,卻未能深入挖掘其中的核心,導致敘事層面顯得浮光掠影,難以凝聚出明確的主軸。身份認同、存在主義、階級對立、殖民與種族主義、資本剝削、複製人的倫理問題等等,這些議題無一不在影片中閃現,卻似乎都只是淺嘗輒止,彷彿拋出了值得深究的命題,卻未真正延展至更深層的辯證。

或許,此種做法為觀者留下了極大的思辨空間,但也讓影片顯得過於分散,錯過了能夠震撼人心的深刻時刻。《米奇17號》擁有許多值得剖析的社會隱喻,卻缺乏能夠讓這些議題真正發酵的敘事力度。


現實映照:我們所處的荒謬困境

然而,這樣的現象是否正是我們當下社會的真實寫照?當層出不窮的重大社會議題亟待關注,媒體與公眾的視線卻往往被更具戲劇性、甚至荒謬可笑的政治鬧劇所吸引。影片中最具分量、亦最為頻繁出現的,正是對政治亂象的諷刺——它既荒誕可笑,卻又殘酷地貼近現實,讓人難以輕易嗤笑後便置之不理。當人類的存亡懸而未決,倫理的邊界日益模糊,經濟剝削與生存意義仍在拉扯,人們關心的卻是權力者的愚蠢作秀與政治表演。

這樣的設計讓影片與現實交相輝映,使觀者在輕快的敘事節奏中,逐步意識到自身所處的荒謬困境。當我們在銀幕前嘲笑電影中那些荒唐失控的政治場面時,是否也無形間照見了我們身處的世界?

raw-image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我在這裡,寫下關於電影的每一次悸動、每一場沈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看完《屍落人間》,那後勁尤其強烈,我在想,究竟經歷了哪些,造就這樣的阿治,但若將「殭屍」看作一種行屍走肉的狀態,其實會發現,這部短片隱晦地用符號寓意,以黑色幽默的滑稽與荒謬,實則是探討關於「愛」的渴求與獲得。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透過大螢幕進入貝拉塔爾的世界,重複的勞動,在長鏡頭的直視下,每一個瑣碎、無聊的步驟都是時間的重量。末日降臨,屋外不斷地刮起大風,彷彿要將這塊荒蕪之地陷入絕境,在這一成不變的空間裡,老人和女人照樣起床整理、吃飯、工作,沒有出現任何反抗的、救贖的想法,彷彿是隻失去行動能力的馬,就算活著,
Thumbnail
承襲《衝鋒飛車隊》,揣懷著與二十世紀《瘋狂麥斯》系列宇宙的雷同元素,二十一世紀的《憤怒道》有著更寬廣的格局。米勒為我們具體刻畫出屬於二十一世紀的女性形象──我們可以無畏困境、可以直視恐懼、可以痛哭、也可以與男性並肩作戰。這個時代的女性,無須再留守後方,而是同時可以成為母親,也可以成為一個世代的英雄。
Thumbnail
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當人的金錢富可敵國,或是對親人突然離世的不捨,若真有複製人,是否讓人延壽甚至永生,複製人沒有靈魂的存在,這會是世界劫難,亦是人間天堂呢! 本片主演(孔劉)飾演前特工(閔基憲),被國家安排執行機密護送(朴寶劍)飾演複製人(徐福),過程因被富商聘請傭兵襲擊追殺,逃亡過程發現複製
Thumbnail
所以到頭來命定論和自由意志似乎仍是個循環辯證的問題,如果命定的結果是無法更改的,我們又何必去預視?何必擁有救世主呢?反正最終之戰的復仇會勝利、反正人們必定會迎來飢荒不是嗎?反之,如果人是擁有自由意志的,又為什麼明明努力拒絕了,仍是無可避免朝著被寫好的預言前進了呢?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讓我耳目一新,現代戰爭是如此玩的。老美突突擊隊員降落菲律賓南方恐怖份子地區,情報錯誤捅到蜂窩,雖有衛星導航的“死神無人機”點穴攻擊,仍然落荒而逃,一路衛星指導安全逃命路徑,終於脫險。我的偶像羅素克勞『神鬼戰士』,如今已成油膩大叔,看了五分鐘才認出,不勝唏噓。
Thumbnail
總覺得這個系列改編成電影的改動幅度都特別大,而且沒頭沒尾的,大概是因為小說內容太豐富了?別人追求美女需要金錢、時間與精力,李奇則為了與美女共進晚餐,賭上性命?為了與在電話中提供許多援助,且聲音非常令人喜歡的現任110特調組指揮官見面,李奇可說是跨越山河大海,努力保住性命,來到約定之地...。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人生苦短,現代人在過度讚頌生產力的功績社會裡,找不到抗爭的對象,也無法與他者建立有效的對話,這樣的邊緣,也因為脫離了原本的規訓社會,使自身變得更加的孤獨。在「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宇宙,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時候,那什麼又是現實呢?創作的自由留給混沌和焦慮更多的空間,而群體則被
Thumbnail
看完《屍落人間》,那後勁尤其強烈,我在想,究竟經歷了哪些,造就這樣的阿治,但若將「殭屍」看作一種行屍走肉的狀態,其實會發現,這部短片隱晦地用符號寓意,以黑色幽默的滑稽與荒謬,實則是探討關於「愛」的渴求與獲得。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透過大螢幕進入貝拉塔爾的世界,重複的勞動,在長鏡頭的直視下,每一個瑣碎、無聊的步驟都是時間的重量。末日降臨,屋外不斷地刮起大風,彷彿要將這塊荒蕪之地陷入絕境,在這一成不變的空間裡,老人和女人照樣起床整理、吃飯、工作,沒有出現任何反抗的、救贖的想法,彷彿是隻失去行動能力的馬,就算活著,
Thumbnail
承襲《衝鋒飛車隊》,揣懷著與二十世紀《瘋狂麥斯》系列宇宙的雷同元素,二十一世紀的《憤怒道》有著更寬廣的格局。米勒為我們具體刻畫出屬於二十一世紀的女性形象──我們可以無畏困境、可以直視恐懼、可以痛哭、也可以與男性並肩作戰。這個時代的女性,無須再留守後方,而是同時可以成為母親,也可以成為一個世代的英雄。
Thumbnail
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當人的金錢富可敵國,或是對親人突然離世的不捨,若真有複製人,是否讓人延壽甚至永生,複製人沒有靈魂的存在,這會是世界劫難,亦是人間天堂呢! 本片主演(孔劉)飾演前特工(閔基憲),被國家安排執行機密護送(朴寶劍)飾演複製人(徐福),過程因被富商聘請傭兵襲擊追殺,逃亡過程發現複製
Thumbnail
所以到頭來命定論和自由意志似乎仍是個循環辯證的問題,如果命定的結果是無法更改的,我們又何必去預視?何必擁有救世主呢?反正最終之戰的復仇會勝利、反正人們必定會迎來飢荒不是嗎?反之,如果人是擁有自由意志的,又為什麼明明努力拒絕了,仍是無可避免朝著被寫好的預言前進了呢?
Thumbnail
它必須是短暫的,如同末日裡燃燒綻放的生命;它必須被見證,因為痛苦是那麼的真實,生命卻又那麼虛幻。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乃至結果如何,其實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理想付出所有,沒有太多思考和辯證,沒有精心設計的對策,也許太過單純、乏善可陳──但他們已經付出一切。
讓我耳目一新,現代戰爭是如此玩的。老美突突擊隊員降落菲律賓南方恐怖份子地區,情報錯誤捅到蜂窩,雖有衛星導航的“死神無人機”點穴攻擊,仍然落荒而逃,一路衛星指導安全逃命路徑,終於脫險。我的偶像羅素克勞『神鬼戰士』,如今已成油膩大叔,看了五分鐘才認出,不勝唏噓。
Thumbnail
總覺得這個系列改編成電影的改動幅度都特別大,而且沒頭沒尾的,大概是因為小說內容太豐富了?別人追求美女需要金錢、時間與精力,李奇則為了與美女共進晚餐,賭上性命?為了與在電話中提供許多援助,且聲音非常令人喜歡的現任110特調組指揮官見面,李奇可說是跨越山河大海,努力保住性命,來到約定之地...。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