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台灣資本市場之上市(櫃)/興櫃的條件

第二章 台灣資本市場之上市(櫃)/興櫃的條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1 台灣資本市場IPO概況(上市 vs. 上櫃 vs. 興櫃)

台灣的資本市場主要分為上市(TWSE)、上櫃(TPEx)與興櫃(ESB)三個層級。這三者的主要區別在於企業的規模、財務標準、公司治理要求,以及流動性。

2.2 上市與上櫃的條件比較

企業若要在台灣資本市場上市或上櫃,需符合特定條件,包括財務標準、營運年限、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要求。

2.3 企業財務、治理與內控的基本要求

企業必須維持良好的財務結構,以確保經營穩健,如資本適足率、現金流穩定性、以及獲利能力。此外,上市與上櫃企業需符合公司治理標準,例如設立獨立董事、股東權益保護與資訊揭露。內部控制機制的建立對於降低企業風險至關重要,企業應確保內部稽核機制完善,以符合法規要求。

2.4 舉例說明:上市 vs. 上櫃企業的實際案例

案例 1:某電子公司申請上市

公司背景:某電子製造公司成立 10 年,主要產品為 IC 設計,已穩定獲利多年。

財務狀況:近三年平均年營收 50 億元,淨利 5 億元,達到上市門檻。

治理機制:聘請 3 位獨立董事,設立審計委員會,並符合內控規範。

最終結果:成功於 TWSE 上市,提升企業知名度與融資能力。

案例 2:某生技公司選擇上櫃

公司背景:一家生技公司研發新藥,成立 6 年,尚未獲利,但產品即將上市。

財務狀況:雖尚未有穩定獲利,但獲得政府補助與創投資金支持。

治理機制:公司積極建立內部控制機制,並遵循財報揭露規範。

最終結果:選擇 TPEx 上櫃,獲得更多資本市場支持,為未來上市做準備。

結論

台灣資本市場提供企業不同的成長階段對應的上市與上櫃機制。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發展階段與治理能力,選擇最適合的資本市場進入方式,以達到籌資、提升品牌價值與永續經營的目標。

除了自身商業模式的獲利能力把關外,還有針對體質面內控內稽的建置與執行之完善程度,才能順遂後續的IPO送件計劃!

avatar-img
稽核長的生活沙龍New
25會員
85內容數
終身學習,自我成長!學習他人優點記取他人缺點,並分享有用資訊,共好利他利己,過的健康與快樂兼顧的財務自由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第四章 上市櫃(興櫃)審查重點與實務操作 4.1 上市櫃審查的主要標準 證券交易所與金管會在審查企業上市時,主要關注企業的財務穩健度、內控機制、資訊揭露與法遵程度。企業必須提交完整的財務報告、內部稽核報告及公司治理文件。 4.2 成功與失敗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某知名電商公司在上市前即建立完整
第三章 企業 IPO 的規劃與關鍵成功因素-初 3.1 企業 IPO 的市場分析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重要里程碑。企業上市的主要動機包括籌資、提升品牌價值、擴大市場影響力及提高治理透明度。然而,IPO 也伴隨高昂的成本與嚴格的
第1章 IPO 基礎概述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進入資本市場募資。以下說明IPO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市場機制,讓讀者了解企業上市的基本條件與挑戰。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企業為了籌集資金、提升企業形象及
第四章 上市櫃(興櫃)審查重點與實務操作 4.1 上市櫃審查的主要標準 證券交易所與金管會在審查企業上市時,主要關注企業的財務穩健度、內控機制、資訊揭露與法遵程度。企業必須提交完整的財務報告、內部稽核報告及公司治理文件。 4.2 成功與失敗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某知名電商公司在上市前即建立完整
第三章 企業 IPO 的規劃與關鍵成功因素-初 3.1 企業 IPO 的市場分析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重要里程碑。企業上市的主要動機包括籌資、提升品牌價值、擴大市場影響力及提高治理透明度。然而,IPO 也伴隨高昂的成本與嚴格的
第1章 IPO 基礎概述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進入資本市場募資。以下說明IPO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市場機制,讓讀者了解企業上市的基本條件與挑戰。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企業為了籌集資金、提升企業形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