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法】打官司不是唯一出路!三種調解模式破解訴訟迷思,讓紛爭不再難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別再只想到法院!和解、調解,可能是你更有效率的紛爭解決之道

你是否曾認為,遇到糾紛就只能上法院,讓法官判決才能解決問題? 其實,法律的世界比你想像的更有彈性與智慧。「對簿公堂」固然是解決紛爭的方式之一,但絕非唯一,甚至不見得總是最佳解。

本文將分析「和解」、「調解」等制度,看看這些制度如何能更有效率地處理生活中的難題。

raw-image



⬛「上法院比較快吧?」你可能忽略的時間與成本

當爭議發生, 許多人第一個念頭是尋求法律途徑,認為法官的判決最公正快速。但事實上,法院訴訟往往是一個講究證據,且需要嚴格遵守舉證責任分配 的過程。為了追求更精緻的審理品質,訴訟程序往往曠日廢時。我們常說「遲來的正義非正義」,冗長的訴訟程序,不僅耗費當事人的時間與精力,也可能讓正義打了折扣。


⬛老祖宗的智慧:「無訟」的追求

早在數千年前,我們的文化就蘊含著「無訟」的理想。《易經》有云「訟終凶」,孔子在《論語·顏淵》中也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這種追求和諧、減少紛爭的思想,深深影響著東亞文化圈,在維護社會安定和鄰里和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紛爭解決途徑:調解制度

承襲著這樣的文化脈絡,臺灣的法律體系也積極發展多元的紛爭解決機制,其中「調解制度」便是重要的一環。除了鄉鎮市地方調解之外,各種專業調解的訓練也日趨專業化,越來越重視在訴訟之外解決紛爭(ADR)


⬛調解不只一種!認識不同的調解風格

你可能不知道,調解並非單一模式,它更像是一門專業的藝術,能依照不同的情境與需求採取不同的風格:

  • 促進式調解 (Facilitative Mediation):
    • 調解人可以是各行各業的人士或志工。
    • 他們的角色如同引導者,透過提問、釐清雙方觀點,幫助當事人找到彼此潛在的利益。
    • 調解人保持中立,不給予建議,也不預測未來訴訟結果,著重在當事人之間的溝通與理解。
    • 這種類型常見於一般民事糾紛
  • 評價式調解 (Evaluative Mediation):
    • 調解人通常是具有法律背景的律師
    • 他們的角色更像是一位分析師,會分析問題、評估當事人的弱點,並著重於當事人的法律權益與義務,甚至在過程中主導會議。
    • 調解人會給予建議,並可能引導結果,其功能類似於仲裁。
    • 這種類型特別適用於有明確法律權利義務關係的案件,例如勞資糾紛等。在這種調解中,擁有專業法律知識的律師,能精準判斷情勢,為當事人爭取最大權益。
  • 轉換式調解 (Transformative Mediation):
    • 調解人背景多元
    • 他們著重於協助當事人認識到對方的觀點、利益、需求與價值,引導當事人自己探索解決方案。
    • 當事人主導整個調解過程,調解人不提供建議。
    • 這項技巧常應用於家事調解,期望能修復關係。

⬛為什麼需要律師的專業協助?

不同的紛爭解決方式有不同的重點與技巧。尤其在評價式調解中,律師的專業法律知識和經驗至關重要。律師不僅能協助分析案情、評估風險,更能在調解過程中替當事人爭取應有的權益。透過律師的協助,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法律地位,避免在不了解法律的情況下做出不利的決定。


⬛結語:多一種選擇,多一份保障

紛爭的解決方式並非只有訴訟一途。「和解」與「調解」提供了更具彈性、可能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案。當面臨法律問題時,不妨考慮這些替代方案,並積極尋求律師的專業協助。讓律師成為解決紛爭的得力助手,引導其走向更明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道路。別再讓「上法院」成為唯一的選項,善用法律資源,為自己爭取更多保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6/06
感恩您寫作分享🧡
avatar-img
知言法律事務所的沙龍
17會員
370內容數
法律或許是嚴肅的,但法律事件裡的人與事,卻都是活生生的。 除了談「法」以外,更多時候是瞭解「人性」。 這裡是兩位執業律師的內心劇場,透過對話呈現庭內與庭外的人生百態。 許惠菁 律師 / 許健鈴 律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Tel:02-2959-6686
2025/05/30
臺灣一名資訊分析師疑遭職場霸凌輕生,引爆社會對職場霸凌的關注。據調查,高達83%的上班族曾自覺受害。職場霸凌不等同於嚴格管理,而是指長期不合理、敵意的對待行為,可能涉及法律責任。但司法實務對「長期性」與「主管指導權限」仍存認定困難。職場不該是江湖,而應是每個人都能安心發揮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5/30
臺灣一名資訊分析師疑遭職場霸凌輕生,引爆社會對職場霸凌的關注。據調查,高達83%的上班族曾自覺受害。職場霸凌不等同於嚴格管理,而是指長期不合理、敵意的對待行為,可能涉及法律責任。但司法實務對「長期性」與「主管指導權限」仍存認定困難。職場不該是江湖,而應是每個人都能安心發揮的地方。
Thumbnail
2025/05/23
1984年臺灣接連發生三起重大礦災,奪走逾兩百名礦工性命,揭露礦工在高風險環境下的血汗處境。政府面對民意壓力,在同年通過《勞動基準法》,為勞工權益奠定法制基礎。催生臺灣職業安全保障意識的萌芽,並促成後續塵肺症補償、職災保險等制度改革,讓歷史的犧牲轉化為制度的進步。每條生命都寫下勞工法制史的轉捩點。
Thumbnail
2025/05/23
1984年臺灣接連發生三起重大礦災,奪走逾兩百名礦工性命,揭露礦工在高風險環境下的血汗處境。政府面對民意壓力,在同年通過《勞動基準法》,為勞工權益奠定法制基礎。催生臺灣職業安全保障意識的萌芽,並促成後續塵肺症補償、職災保險等制度改革,讓歷史的犧牲轉化為制度的進步。每條生命都寫下勞工法制史的轉捩點。
Thumbnail
2025/05/16
賴清德總統老家礦寮是否合法,輿論關注,這並非單一個案,而是臺灣百年土地制度演變縮影。清末口頭交易、日治登記對抗主義,到國民政府確立登記對世效,政權更迭與法制轉變致許多民眾在不知情下失去土地權利。憲法判決指出國家無憲法保障財產權,揭開人民與國家在土地正義的緊張關係。礦寮之爭是制度問題,也是歷史的縮影。
Thumbnail
2025/05/16
賴清德總統老家礦寮是否合法,輿論關注,這並非單一個案,而是臺灣百年土地制度演變縮影。清末口頭交易、日治登記對抗主義,到國民政府確立登記對世效,政權更迭與法制轉變致許多民眾在不知情下失去土地權利。憲法判決指出國家無憲法保障財產權,揭開人民與國家在土地正義的緊張關係。礦寮之爭是制度問題,也是歷史的縮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你曾經想過會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尋求律師的協助呢? 希望伸張正義或討回公道,抑或是處理紛雜難解的糾紛? 近年來,有鑒於離婚率日益上升,許多人在無法和平協議離婚的狀況下,開始轉向尋求法院的裁判,希望能讓自己脫離婚姻關係,也拿到應有的補償及期望的權益。 韓國離婚女律師崔唯娜從小就展現出
Thumbnail
你曾經想過會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尋求律師的協助呢? 希望伸張正義或討回公道,抑或是處理紛雜難解的糾紛? 近年來,有鑒於離婚率日益上升,許多人在無法和平協議離婚的狀況下,開始轉向尋求法院的裁判,希望能讓自己脫離婚姻關係,也拿到應有的補償及期望的權益。 韓國離婚女律師崔唯娜從小就展現出
Thumbnail
一場官司,你來我往,勝敗難分難解的情況下,如何結束紛爭,劃下句點?最後審判( trial )可謂美國民事訴訟流程中,最後一道關卡,也最為複雜困難。打一場最終審判,可以讓人一夜白髮,也可以贏得漂亮,揚眉吐氣,您如何看待? 淺談最終審判 一場美國民事訴訟案件,經由長期搜證、盤詘、調解、協商...
Thumbnail
一場官司,你來我往,勝敗難分難解的情況下,如何結束紛爭,劃下句點?最後審判( trial )可謂美國民事訴訟流程中,最後一道關卡,也最為複雜困難。打一場最終審判,可以讓人一夜白髮,也可以贏得漂亮,揚眉吐氣,您如何看待? 淺談最終審判 一場美國民事訴訟案件,經由長期搜證、盤詘、調解、協商...
Thumbnail
想要實際了解法庭如何運作嗎?你可以自行前往法院旁聽開庭!​法庭旁聽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這則懶人包告訴你!
Thumbnail
想要實際了解法庭如何運作嗎?你可以自行前往法院旁聽開庭!​法庭旁聽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這則懶人包告訴你!
Thumbnail
業務性質變更 VS 調動5原則 「業務性質變更」,除重在雇主對於全部或一部分之部門原有業務種類(質)之變動外,最主要尚涉及組織經營結構之調整,舉凡業務項目、產品或技術之變更、組織民營化、法令適用、機關監督、經營決策、預算編列等變更均屬之。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396號民事判決參照)
Thumbnail
業務性質變更 VS 調動5原則 「業務性質變更」,除重在雇主對於全部或一部分之部門原有業務種類(質)之變動外,最主要尚涉及組織經營結構之調整,舉凡業務項目、產品或技術之變更、組織民營化、法令適用、機關監督、經營決策、預算編列等變更均屬之。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396號民事判決參照)
Thumbnail
介紹完第三審的規定內容後,按刑事訴訟法的編排順序,本話來到了「抗告」的部分,抗告與上訴一樣都是通常救濟程序,只是請求救濟的標的不同,前者為「法院裁定」,後者則為「法院判決」。而對於裁定的請求救濟,還有「準抗告」,與抗告不同的地方是在於裁定作成的主體不同,準抗告是針對個別法官(如審判長、受命法
Thumbnail
介紹完第三審的規定內容後,按刑事訴訟法的編排順序,本話來到了「抗告」的部分,抗告與上訴一樣都是通常救濟程序,只是請求救濟的標的不同,前者為「法院裁定」,後者則為「法院判決」。而對於裁定的請求救濟,還有「準抗告」,與抗告不同的地方是在於裁定作成的主體不同,準抗告是針對個別法官(如審判長、受命法
Thumbnail
本文通過重現和解讀史料,探討清末中國的司法及社會治理方式,提及商業爭端、族規、謀殺案的司法程序,以及地方治理方式等。文章針對歷史事實展開推理,旨在提供讀者不同角度的歷史觀察。
Thumbnail
本文通過重現和解讀史料,探討清末中國的司法及社會治理方式,提及商業爭端、族規、謀殺案的司法程序,以及地方治理方式等。文章針對歷史事實展開推理,旨在提供讀者不同角度的歷史觀察。
Thumbnail
遇到法律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求助律師。當然這的反應是正確的,但根據多數法律網站的諮詢經驗統計,有不少人的提問方向都是錯誤的。有很多人都把律師直接當成法官,劈頭就問「會怎樣判」、「有沒有罪」,甚至將滿腹苦水都倒給律師聽,彷彿只要「多博取一個人的認可」,就能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結果。
Thumbnail
遇到法律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求助律師。當然這的反應是正確的,但根據多數法律網站的諮詢經驗統計,有不少人的提問方向都是錯誤的。有很多人都把律師直接當成法官,劈頭就問「會怎樣判」、「有沒有罪」,甚至將滿腹苦水都倒給律師聽,彷彿只要「多博取一個人的認可」,就能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結果。
Thumbnail
本話是「第三審」的最後一話,在本話將介紹上訴第三審的程序,如「書狀的提出」、「第三審法院如何審理」、「第三審法院的調查範圍」、「可否做事實認定,有無例外」、「第三審法院對於原審判決的處理」、「上訴程序不合法」、「上訴程序合法,上訴無理由」、「上訴程序合法,上訴有理由」及「上訴有理由時,要自為
Thumbnail
本話是「第三審」的最後一話,在本話將介紹上訴第三審的程序,如「書狀的提出」、「第三審法院如何審理」、「第三審法院的調查範圍」、「可否做事實認定,有無例外」、「第三審法院對於原審判決的處理」、「上訴程序不合法」、「上訴程序合法,上訴無理由」、「上訴程序合法,上訴有理由」及「上訴有理由時,要自為
Thumbnail
雖然透過法律訴訟可以解決不少糾紛,但現在是相當國際化的時代,有不少案件都涉及海外國家。如果被告是台灣人、在台灣有資產、有機會回台灣,那倒是還好。但萬一就真的是個道地的外國人,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對方一面,還有解決辦法嗎?
Thumbnail
雖然透過法律訴訟可以解決不少糾紛,但現在是相當國際化的時代,有不少案件都涉及海外國家。如果被告是台灣人、在台灣有資產、有機會回台灣,那倒是還好。但萬一就真的是個道地的外國人,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對方一面,還有解決辦法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