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絕的勇氣」,是一門至今我仍在學習的一門課也是我希望我可以帶領孩子從小就有個正確的觀念。
我們家姐姐是110年疫情最嚴時候出生的寶寶,孩子被迫出生後因為疫情影響少出門,出門時帶口罩,家人們也都帶口罩,少了言語刺激,卻多了一個其餘年代孩子沒有的回憶及經驗,造就的是孩子的語言發展會較延遲,但因為自身經驗,一直有持續追蹤姐姐的語言發展雖一直在正常的範圍內加上情緒敏感及高需求,讓我開始懊惱我們父母的教育方式需改善及調整,希望孩子可以更願意說話及表示自己都情緒。
在跟專業醫生討論及配合自己在醫院的經驗,我們在家也持續每天親子共讀,不看3c,說話放慢及加重口語的方式做調整,但在長輩口語的關心,在孩子面前說出怎麼兩歲話還說不多,字彙還這麼少,深深影響高敏感孩子的情緒,導致又一陣子不想開口說話。
返家後,也抱著孩子跟孩子說
「姐姐妳很棒,醫生阿姨說妳都是在正常範圍內,不要有壓力,也不要被長輩的言語影響,媽媽會給你足夠的時間來學習,因為我也是有你才開始學習當媽媽的角色,謝謝妳選擇我當妳的媽媽,媽媽也告訴妳,我會陪你一起長大,給你足夠的信心處理好情緒跟表現自己」。
後續,我們更認真投入親子共讀及戶外活動,也讓高敏感到孩子因為父母的關係,可以增加跟別人互動的信心。
戶外活動我們都是主動幫孩子交朋友,印象很深有一次在勤美,我們總是一如既往的主動邀請有小孩的家長及攜帶寵物散步的家長親近互動,大多數的父母都非常樂意與我們交朋友及跟孩子互動,但有一位寵物的爸爸媽媽,我們主動邀請「我們小朋友可以跟您們狗狗玩嗎?如果沒有辦法也沒關係,謝謝妳們」,寵物的爸媽直接拒絕及告知不須要跟他們互動及交朋友,態度不友善且冷漠。
當下我雖然有點訝異,但還是直接與寵物的爸媽道謝,謝謝他們與我們說他的情緒反應跟拒絕,我們很開心能與他們互動。
我當下直接抱住姐姐
告訴姐姐:這個世界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與別人交朋友,每個人都有拒絕和交朋友的權利,或許狗狗的爸媽有不好的回憶跟經驗,或狗狗本身不喜歡與小孩互動,我們也要謝謝他們直接與我們告知,我們不用難過,也不用因為這次被拒絕然後不敢交朋友,媽媽也還在學習被拒絕,我們一起成長好嗎?
在我們從一歲開始,至妹妹出生,我們都用一樣的方式教育兩個姊妹,現在雖然還沒上學,但出去戶外都能不害怕的與別人互動,被拒絕的時候自己也會謝謝對方,也因為幼兒時,每日共讀及聊天,現在邏輯思考很好,語言發展有很好,反而有時會爭不過這兩個小朋友思考邏輯的速度。
育兒路上,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當孩子,共同學習,也能彼此成長,外界長輩親朋好友的言論常常會造成我們思考的左右,但自己的身教,情緒卻是孩子唯一最能效仿的對象,至今都希望健康平安長大,童年希望能從家庭獲得滿滿的安全感及信心,讓孩子們能有自信心及期待的面對這個精彩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