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哭完在抱
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告訴孩子哭完在抱,直到有天跟孩子的爸外出用餐時隔壁桌有個孩子在鬧脾氣,父母立刻告知孩子哭完再抱你,完全不問孩子為何在哭。
當下思考自己是否也是用同樣的教育方式教養兩個女兒,過去在孩子哭時總是告訴孩子哭完再說,雖從不叫孩子不要哭,但是否深深忘記孩子內心需要的是什麼。
身為生活在社會30年的我,都無法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氣,在跟孩子的爸有爭執時,總會得到一句和我跟女兒們說的話,哭完冷靜下來在說,情緒下來無法思考處理任何事,但往往聽到這樣會更生氣,因為覺得內心需要沒被在乎,是否我的孩子們也會需要這樣的同理跟情緒的緩解呢?
自從那次之後,我希望我能當個能自我調整的媽媽,我都有情緒了,更何況一個三歲半一個兩歲的小女孩,在遇到情緒時,我總是會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情緒,媽媽有,你也可以有情緒,我會好好抱緊你,在你需要我到時候,也希望你能跟我說你的心情讓我了解並知道你有什麼需求,如當下無法給予擁抱,我會告訴孩子為何不能擁抱她的原因,讓她知道她的情緒媽媽懂,是因為媽媽有事,不是不抱妳。
我從不會要求孩子隱藏自己的情緒, 跌倒可以哭,遇到挫折可以哭,打針痛可以哭,不舒服可以哭,難過也可以哭,但哭完的時候要學習自己爬起來,跌倒的時候媽媽不會去扶妳,但需要我的時候我一定都在你身邊,自己學著站起來,需要時跟媽媽說,我都會幫你,我不會跟你說地板壞、當姐姐要勇敢,也不會說長大了要你做妹妹的榜樣。
媽媽在地球上生活了三十幾年之有,都無法非常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更何況一個三歲半一個兩歲的小孩,也常常跟孩子說「做錯事不用害怕被罵,我希望我是一個有能力跟妳分享錯,分享快樂的媽媽,陪你一起從錯誤中學習,也從快樂中一起享受喜悅,難過時好好哭,快樂時好好笑,爸爸媽媽在你身後給你滿滿的安全感,讓你在家擁有安全感的翅膀,迎向這個精彩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