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才是做自己?我想每個人可能都有不一樣的答案。想像一下,如過世上只有自身一人,完全不受他人眼光的桎梏,或許那便是真正能完全做自己的狀態;然而,我們始終活在社群中,似乎永遠無法完全做自己。
從小到大,我們穿梭在家庭、學校、職場以及網際網路,我們需要與人溝通交流,而因為有他人,我們總會感到無法完全做自己。與上司交流時總得小心翼翼,一旦觸動逆鱗恐怕飯碗不保;與小孩溝通時要注意用字遣詞,生怕小孩學到不恰當的用語;與剛認識的人談天時不能顯得尷尬,否則下次便不再收到邀請。我們總是為了某種和諧,而呈現那些大眾可以接受或推崇的面向。但誰沒有悲痛難過到不想說話的時候?誰沒有因為脾氣而說話傷人的時候?又有誰不想在每次交談時都能恬靜自適?難道那些刻意呈現的面向就只是一張張虛有其表的面具?
我想,那些我們所選擇呈現的面向,全都是自己的一部分,無論是經過深思熟慮或是下意識的表現,我們都在做自己,做那個當下想成為的自己。人在不同情境,本該就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只不過有部分人能夠意識到自身情緒,或者體察他人的心境,然後選擇更溫暖柔軟的方式,達到更令人舒心自在的交流。這份出自善意的刻意,就是在做自己。那些我們所選擇呈現的面向,全都是自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