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範圍內,超過16億人生活在森林邊緣,特別是中低收入國家的居民,他們依賴森林取得柴火、食物、建材與收入。但森林資源若過度使用,往往引發惡性循環:越貧困的人越依賴森林,但是也破壞森林;而森林被破壞得越嚴重,他們就越無法脫貧。
這讓我們思考一個古老又現代的問題:如何同時兼顧「生計」與「保育」? 有沒有可能「幫助人離開森林」,同時也幫助森林恢復?最近有一個中國的研究,提供了我們一些思考的面向。
自2015年起,中國政府啟動「扶貧搬遷政策」(Poverty Alleviation Resettlement, PAR),計畫將住在生態脆弱、資源不足、自然災害頻仍地區的經濟弱勢人口搬出來,提供新住房(多在縣內)、基礎設施(路、水電、網路)、就業協助與技術培訓、教育、醫療與社會保障。
到2020年,全中國已有961萬人參與,約99.9%是「縣內搬遷」,其中有62.5%搬到城市或鄉鎮,其餘搬入設有農地的鄉村新社區。
儘管中國政府宣稱此政策改善了生活條件,但它是否也有助於森林保育,一直缺乏實證研究。
在這個研究中,研究團隊利用了MODIS 衛星影像(NDVI)來評估森林覆蓋面積與品質的變化。對照2015–2018年的戶籍調查,來追蹤搬遷家庭的能源使用與伐木行為。
- 縣級統計與氣候資料:分析政策影響的空間差異與背景條件
在還沒看研究結果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什麼是 NDVI。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是一種常見的植被指數,反映地面綠色植被的茂密程度,計算公式如下:
NDVI ={NIR - RED}/{NIR + RED}
其中的NIR是近紅外光反射(來自植物強烈反射)而RED:紅光反射(植物強烈吸收)。由於植物需要紅光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只會反射很少的紅光;但是近紅外光植物不需要也不能吸收(會造成植物過熱),所以NIR區域會很亮。
NDVI 值可介於-1到1之間。NDVI 值越高,代表植被越茂密;越低則表示地表為裸地、建築或退化地。一般來說,NDVI值介於0.3-0.8,代表植物;而水體(湖泊、河流等)通常是極低的正值或負值;土壤則介於0.1-0.2之間。
所以,研究團隊看到了什麼呢?整體來看,研究團隊發現參與搬遷的縣森林品質(NDVI)上升 0.025(約 +2.5%),顯示森林砍伐顯著減少。而且,搬遷人口規模越大,效果越明顯。將人口搬到城市的地區,對森林品質的提升效果最顯著,因為距離森林遠、生活方式轉變大。
另外,他們在追蹤調查的1,352戶貧困家庭中發現,每戶每年平均少砍 105 公斤標準煤當量的木柴(相當於184公斤原木,約0.23立方公尺)。其中,搬到城市的戶每年減伐量是搬到農村戶的 3倍以上。同時,清潔能源(電、瓦斯)的使用大幅提升。最後,搬遷的居民的非農收入增加(+17.9%),總收入也增加了(+15.5%)。
總而言之,透過將經濟弱勢者從生態脆弱區域搬遷到都市或鄉村,全國一年減少砍伐原木約2.21百萬立方公尺,大約可減少碳排放約 2.76百萬噸 CO₂,估算社會碳成本節省超過5億美元/年。
所以,將經濟弱勢者搬離開森林(邊緣)為什麼會對森林復育有效?研究團隊認為有三個原因。第一,搬離森林後,距離森林很遠,想砍柴也不方便。第二,搬遷後更容易找工作與進入市場,生計不需要再依賴森林。第三,因為生活方式與工作的改變,讓他們有能力使用乾淨能源,當然也就有意願改變對森林的依賴。
不過,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盲點以及批判性觀察,想在這裡提出。
第一個點是,「自願搬遷」真的自願嗎?雖然政策稱為「自願性搬遷」,但根據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指出,在中國某些地區(如西藏)存在明顯的壓力性遷徙。例如,有些農民或牧民被告知若不「簽字同意」,可能就會失去補助。另外是,在中國的拆遷歷史中,經常存在「發展名義下的迫遷」,很難保證 PAR 絕對不包含這類現象。
第二點是,搬遷後真的生活會更好嗎?有許多不同的研究都指出,如果搬遷社區基礎設施不足、工作機會缺乏,導致貧困再度發生。即使有基礎設施,但若支持措施不到位,可能造成「城鄉貧民窟化」、「生計失根」等後果。雖然論文中提到「非農收入增加」,但是都市的生活水準當然也比較高,所以增加的收入,是否足夠支應都市生活所需呢?
第三點是,這個研究主要使用官方資料與衛星影像,並未訪談居民以瞭解人民對政策的真實感受。而且,研究團隊選擇的是在政策施行後1–3年內就進行觀察,屬於短期評估;至於長期效果尚屬未知。如果有發生如第二點提到的支持措施不到位的狀況,或許10年後再調查時會發現,許多居民又悄悄地回到自己的老家了。
所以,這個研究提供了罕見的實證證據,顯示有配套支援的組織性搬遷政策,短期內確實能減少森林破壞、減緩碳排放、促進能源轉型。
但它也提醒我們,環境保育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社會、經濟與權力分配的交織結果。森林恢復了,但搬走的人快樂嗎?新生活真的更穩定嗎?誰有權說「這是為你好」?
這些,才是我們在未來的研究與行動中真正要深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Chen, F., Chen, W., & Qiu, H. (2025).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ttlement in China reduces defores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22(11), e2421526122. https://doi.org/10.1073/pnas.242152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