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設計原理的依據為何?從自然之美悟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自然便是法則,它將含括了無限的個體多樣性,並有著精密與和諧的一股力量』柯比意
raw-image


之前我有提到過:『美是由意義所賦予的。

我怎麼記得你是說:『美是由客戶買單所賦予的。』。還有你幹嘛給我看XP的桌面?這早就不能用的系統了不是嗎?小姪女說.
你何時記性變這麼好?還有...你用過Windows XP? 你出生了喔!大舅舅說.

回顧:室內設計的目的?美、風格與意義

那如果是單純沒什麼意義的畫面或是物件呢?比如說一顆石頭、一根羽毛,為什麼我們有時候也覺得很美?為什麼現代藝術中,有一些整張白色的畫作上面就幾個黑點,竟然可以價值不菲?


現代的美

美,可以是主觀,也可以是客觀,但更多時候其實是群體觀

一件東西可能你本身覺得它不那麼好看,但全世界為之瘋狂,說它超美、它超有價值!!你會不會慢慢的被影響而改觀?會不會慢慢變得更加珍惜它?

你是在說精品名牌包包嗎?小姪女說.
哇~你不要挖洞給我跳喔!大舅舅說.


美的定義,是具象:說得出原因。是抽象:一種感覺。但我覺得有時也是一種亂象

電視、網路、報章雜誌...多方面的資訊轟炸,善惡,好壞,美醜等等的認知,四面八方鋪天蓋地的消息,明星、網紅、KOL…,主動或被動的被朋友推坑。到底什麼是美,什麼是醜,好像不那麼重要了,因為我們漸漸覺得...用搶才買的到的東西就很美。


『以前認為:知識是力量。更早之前認為:才能是力量。今日則認為:美是力量。誰只要能提供美,就有可能壟斷市場。只有進入美學存在的人,才具備領導資源』慕尼黑奧林匹克造型設計總監:奧托。艾舍 《世界是設計》 第三篇


所以美不美是多數決嗎?你不是要跟我解釋為什麼符合設計原理就會比較好看?怎麼又在瞎扯一些有的沒的?小姪女說.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簡單多了!但其實不然。大舅舅說.


歷史解讀美

追溯回沒有媒體紛擾的時代,回到人類的起源(如果你相信演化論),人類屬於自然的一部分,大約在250萬年前就已出現的物種,而經歷漫長的230萬年後,人類演化成現在的模樣。資訊:尤瓦爾·哈拉瑞《人類大歷史》


欣賞自然美景,是過去人類唯一能接收到的美學教育,美...即是自然。地景、植物、動物、異性彼此、天象、四季變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說是遠古時期的眾人之美。事到如今的我們,依然欣賞自然之美,似乎這種感受的能力,亙古不變永存於我們的基因裡。

就像...你會說XP的草地藍天白雲很醜嗎?大舅舅問.
如果他一直當機,我就會想把草地給燒了,誰管他美不美啊!小姪女說.


人類自然理解的三個基本概念:真理、善良、美醜。


將歷史拉近一點觀看

西洋古典美學將美定義為:『那透過視、聽予人快感的東西。』,而後續斯多葛學派定義了:『那些具有合適比例、和誘人色彩的東西即是美的代表。』,柏拉圖定義為:『保持度量與比例總是美的』。 可以從以上演變得知,原本抽象的感受,漸漸清晰定義為比例與色彩,後續在更明確的指出關鍵在於:和諧與良好的尺寸比例是象徵美的原則。其實早在希臘時期,『美』就發展出一套規律:『秩序、比例、大小、和諧、統一、變化...』。百般無聊的哲學家們相互爭辯著,這套規律包含了什麼,不包含什麼...哪個畫家就是因為他的畫作裡應用了什麼規律因此如此美麗,哪個雕刻師因為沒有遵守哪個規律,所以他的那尊雕像不美。

那些規律是哪來的?為什麼哲學家們說的算?小姪女問.

美的規律是由代代相傳的祖先,在賞析自然景物時,慢慢悟出的普遍現象。哲學家在經過激烈思辨後,整理出一套普世的價值觀念。而後世的畫家、攝影師、設計師,也在不斷嘗試創作的過程中驚奇的發現:若將畫面、物件...順應著刻蝕在我們骨子裡對於美的感受,將那份崇尚對自然敬意的規律給融入其中,成果會是意想不到的成功。

成功的不會被那些無聊老頭批鬥說嘴嗎?小姪女說.
你的解讀很奇特耶,是這樣沒錯啦!不過...好啦,這樣想也可以。大舅舅說.



設計原理 vs 自然美學規律


說到此,有沒有好奇那16種空間設計原理跟哲學家定義美的規律有什麼關係?大舅舅問.
八百年前就在等你說了!就你在那東扯西扯,耗盡我為數不多的耐心...小姪女說.
也是需要鋪墊一些背景知識,好讓你更進入狀況嘛!如果忘記16種空間設計理論,可以先回去看看在繼續喔!接下來開始正題囉!大舅舅說.

回顧:16種空間設計原理:打造舒適美學空間的關鍵

接續會使用自然景色的照片說明。

雖然這些畫面都是攝影大師們精心捕捉到的畫面,以至於有些過分的充滿詩意與美感。但我相信,只需要用一點點心,身在那個環境的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自然規律,因而看見不凡的視覺美感。



1.軸線

攝影師:Pixabay

攝影師:Pixabay

秩序感、視覺延伸、焦點集中。

軸線使整張圖具有嚴謹、穩定、安定的結構,引導觀者自然聚焦於主題,創造出極具張力的靜謐美感。


2.對稱

攝影師:Josiah Farrow

攝影師:Josiah Farrow

穩定性、整齊度、視覺焦點。

完美置中、左右對稱的構圖,吸引觀者將視覺聚焦於中央臉部,使畫面平衡,自然呈現羊駝的療癒與詼諧可愛的感受。


3.位階

攝影師:Jędrzej Koralewski

攝影師:Jędrzej Koralewski

主次、層次感。

山脈綿延形成自然起伏的韻律,搭配前、中、後山丘的空間深度與相似三角形的大大小小的位階安排,營造出具有氣勢滂薄的層次美感。


4.基律

攝影師:Willian Justen de Vasconcellos

攝影師:Willian Justen de Vasconcellos

有序、統一、一體性、連續性。

水平的基律,區分出岩層前景、鹽田中景、荒土後景、山巒遠景、白雲背景與青空。層層堆疊出和諧的層次與安定沉靜的美感。


5.韻律

攝影師:ROMAN ODINTSOV

攝影師:ROMAN ODINTSOV

流動性、活力、視覺豐富性。

各個池塘在形狀上不完全一致,但遵循類似的比例、輪廓、方向性,呈現出有機的重複性,給人帶來流動的韻律感,彷彿看見生命的律動。


6.重複

攝影師:NAUSHIL | SKYHAWK

攝影師:NAUSHIL | SKYHAWK

一致性、節奏感、連貫性、穩定性。

孔雀羽毛上的眼型圖案,以扇形的方向交錯重複,創造強烈的視覺節奏,畫面複雜但給人一種都在掌控之中的穩定感。


7.平衡

攝影師:Baskin Creative Co.

攝影師:Baskin Creative Co.

穩定、和諧與、舒適。

左右山巒的色調、面積佔比相近,呈現視覺重量均勻分配的感受,搭配中央高山群的置中穩定性,傳遞出壯麗又兼具理性秩序的美感。


8.對比

攝影師:Tomáš Malík

攝影師:Tomáš Malík

層次感、張力、風格特色。

火山丘的鮮綠色植披與地面漆黑火山岩沙地形成強烈對比,使主體山丘如雕塑般立體浮現,層次分明。另外小車車與大山丘所建立的尺度秩序,引導觀者認知空間比例,提升畫面敘事張力。


9.圍塑

攝影師:Pixabay

攝影師:Pixabay

區域劃分、視覺聚焦。

鳥巢以螺旋狀、弧形的天然素材編織而成,自然形成封閉空間,將蛋包覆於中心,界定了「內」與「外」的區域,使視覺秩序井然,產生中心性與集中感,給人一種庇護的安定性。


10.聚焦

攝影師:Pixabay

攝影師:Pixabay

主題性、辨識度、藝術性。

外部自然光從洞口湧入,使觀者自動將視線從暗處導向亮處,形成視覺導引的軸線,自然聚焦於海面景色。從洞穴裡窺探世外桃源,讓人感受「身處庇護之中望向未知世界」的心理轉換。


11.序列

攝影師:Luis del Río

攝影師:Luis del Río

流動性、連續性、故事性。

樹幹呈現垂直排列且距離均勻的節奏性序列,有如建築中的柱列,帶來強烈的幾何結構感,創造空間深度與建築般的莊嚴感。


12.延續

攝影師:Thiago Japyassu

攝影師:Thiago Japyassu

流暢、統一、一至性。

礁石沿橫向排列,從畫面左側自然地導向右側,形成視覺的「流動性路徑」。雖然每塊礁石形狀不一,但彼此間距與朝向呈一致性的變化,展現出「在變化中尋找秩序」的自然美感。


13.對應

攝影師:Pixabay

攝影師:Pixabay

一致性、和諧性。

蝴蝶左右兩片翅膀在弧度、斑點分佈、色彩明暗上產生明顯對應,即便此為側面角度,仍能感受到視覺對稱中的呼應關係。翅膀的邊緣圓滑曲線彼此形式對應,構成連續律動的優雅曲面,給予畫面穩定與柔性張力。


14.中心性

攝影師:Julia Sakelli

攝影師:Julia Sakelli

凝聚感、秩序性、穩重性。

葉片如螺旋般圍繞中心層層展開,宛如自然的曼陀羅圖騰,展現自然界的數學美與結構感。而所有其他植株皆環繞於此,形成視線向中央收斂的結構,有如宇宙中的星體繞行核心。


15.變化

攝影師:Tomáš Malík

攝影師:Tomáš Malík

趣味性、層次感、動態效果。

地表原為平坦、柔和的苔原草地,卻在中段劇烈斷裂,變為峭壁與深淵,構成強烈的視覺轉折與空間斷面。此處的落差感、縱深感與垂直瀑布構成視覺焦點,帶來驚異與讚嘆的情緒張力。


16.過度

攝影師:Trace Hudson

攝影師:Trace Hudson

流暢、和諧、統一。

透過地貌間「從強烈 → 柔和」、「從垂直 → 水平」的過渡來建立形體與色彩彼此銜接的自然和諧感。地表色彩從灰褐轉為綠,引導視線從緊張轉向寧靜,展現「空間呼吸感」。



我覺得你是故意放草泥馬的!因為之前你說我適合草泥馬的配色。小姪女說.

回顧:室內設計色彩氛圍體系:72種配色指南

哇~!這麼用心給你看了這麼多對應的案例,結果你抓到的重點是草泥馬...你很會記仇耶!大舅舅說.


曾經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自然秩序之美,可惜當時不知道這個資訊沒去看!台灣藝術教育網也曾發表美感原則,其中詳細描述許多形式原理,並大量以圖說的方式說明,蠻值得參考與學習的。


我們從風格出發,跟你說明了配色與材質形式元素設計原理,接下來就來聊聊空間層級與組織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室內為什麼設計
8會員
8內容數
兩位截然不同性格的室內設計師(小姪女與大舅舅),在實務操作的過程中,經常因爭論設計觀點而爆發頗具深度且搞笑的口角。這裡記錄著我們的成長與對立關係。透過相互辯證的過程,嘗試打開更多室內設計的思考維度。期盼能從中找到樂子,也順帶發現該如何打造您的家。
室內為什麼設計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本文探討16種設計原理(軸線、對稱、位階、基律、韻律、重複、平衡、對比、圍塑、聚焦、序列、延續、對應、中心性、變化、過渡),並以空間設計為例說明,最後附上精美筆記。
Thumbnail
2025/04/26
本文探討16種設計原理(軸線、對稱、位階、基律、韻律、重複、平衡、對比、圍塑、聚焦、序列、延續、對應、中心性、變化、過渡),並以空間設計為例說明,最後附上精美筆記。
Thumbnail
2025/04/19
這篇文章探討了設計中的「形追隨機能而生」概念,並區分了「造型」和「形式」的差異。「造型」注重外觀和形狀,而「形式」則包含更深層次的組成邏輯、組織、設計原理等。
Thumbnail
2025/04/19
這篇文章探討了設計中的「形追隨機能而生」概念,並區分了「造型」和「形式」的差異。「造型」注重外觀和形狀,而「形式」則包含更深層次的組成邏輯、組織、設計原理等。
Thumbnail
2025/04/12
這篇文章探討室內設計中配色與材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色彩氛圍營造不同的情緒感受。文章以一個客廳空間為例,列舉了72種配色方案,並將其分類為14個類別,每個類別都包含多種配色方案及其所營造的氛圍,並討論配色與空間氛圍及色彩帶給人的情緒感受。
Thumbnail
2025/04/12
這篇文章探討室內設計中配色與材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色彩氛圍營造不同的情緒感受。文章以一個客廳空間為例,列舉了72種配色方案,並將其分類為14個類別,每個類別都包含多種配色方案及其所營造的氛圍,並討論配色與空間氛圍及色彩帶給人的情緒感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扣,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一段話的大意是天地萬物都是有自己的規律和準則,不容破壞,也不許
Thumbnail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扣,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一段話的大意是天地萬物都是有自己的規律和準則,不容破壞,也不許
Thumbnail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知道與表達是相異的存在,而「知道」可以透過體驗與經歷,更高的層次是邏輯先行,而至高無上的層次是一以貫之的創造。 而以上三個層次又息息相關、生生不息。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Thumbnail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知道與表達是相異的存在,而「知道」可以透過體驗與經歷,更高的層次是邏輯先行,而至高無上的層次是一以貫之的創造。 而以上三個層次又息息相關、生生不息。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Thumbnail
人性是自然的賦予,生而公正平等。 學習了解自己創造力模式,明白如何創造自己的世界,進而有能力經營自己滿意的世界。 法則一、存在即是創造力表現的偉大結果。 法則二、能量佔據空間時形成物質。 法則三、能量佔據時間時形成事件。
Thumbnail
人性是自然的賦予,生而公正平等。 學習了解自己創造力模式,明白如何創造自己的世界,進而有能力經營自己滿意的世界。 法則一、存在即是創造力表現的偉大結果。 法則二、能量佔據空間時形成物質。 法則三、能量佔據時間時形成事件。
Thumbnail
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在人類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文化的構成要素,還影響著人類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包括其符號象徵意義、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的塑造影響,以及對經濟生活和文化創作的重要性。對於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在人類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文化的構成要素,還影響著人類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包括其符號象徵意義、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的塑造影響,以及對經濟生活和文化創作的重要性。對於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何謂物體系?相較於人與人、人性與人性的關係,物體系即是物與物、物性與物性的關係。但何謂「關係」?在建築系的評圖場上,時常討論建築、人與自然三者間的關係。然而,近看建築教育,卻絲毫未對何謂「關係體係」有所著墨。筆者試圖藉由探討《物體系》,來釐清人與物的關係,進而談論,若這個世界是客體在思考
Thumbnail
  何謂物體系?相較於人與人、人性與人性的關係,物體系即是物與物、物性與物性的關係。但何謂「關係」?在建築系的評圖場上,時常討論建築、人與自然三者間的關係。然而,近看建築教育,卻絲毫未對何謂「關係體係」有所著墨。筆者試圖藉由探討《物體系》,來釐清人與物的關係,進而談論,若這個世界是客體在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