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聽起來熱血,但真要踏出第一步時,排山倒海而來的,會是各種惶惶不安,包括:
作者認為,生意點子,不外乎從兩個軸向出發:一是所謂的「個人軸」,以自己為中心,例如你能(或你想)提供的東西或想做的事情;二是「市場軸」,即市場上的顧客需求或當前潮流。
好的商機,存在於兩者交會處,但作者提醒,就其觀察,以「市場軸」為主軸所思考而出的創業題目,大多以失敗收場(例如因為現在市場趨勢流行什麼就跟著去做)。創業需享受做生意的樂趣,從「個人軸」出發,把自己熱愛的事情變成事業,較易與顧客共感,而深耕客戶。
但如何尋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呢?作者提供幾個發想方向:
作者認為,創業必須思考的,是3大點所構成的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賣給誰 X 賣什麼 X USP(Unique Selling/Proposition, 獨特性)
換言之,即透過什麼手法、什麼樣的獨特性,將什麼樣的商品/服務,送到什麼樣的顧客手上?
一、賣給誰:要讓顧客相信「這就是為你準備的商品」。在尋找TA方向時,時時自問,「你想幫助誰?」、「你想透過與你有關的事情幫助誰?」,最好能在心中將目標顧客的形象範圍限縮到1個人。而追根究柢,通常這個人會是「過去的自己」。
二、決定「賣什麼」:顧客願意付錢,只有兩個原因,一是解決問題;二是創造未來,而通常前者的急迫性會大於後者。因此要釐清,顧客是為商品的什麼魅力而掏錢?這個商品能為顧客解決什麼樣的煩惱?
三、決定USP(獨特賣點、銷售主張):試想「你最執著的事/物」或「顧客會向你購買商品/服務的理由」,每個人的經歷都獨一無二,個人故事加諸於商品/服務的溫度,即是你的獨特性,具備情感(主觀性)價值。
作者提供了幾項思考USP的提示:
(一)超強的能力、品質、實績:例如「顧客在知情情況下,認定能夠委託工作的只有你」、「跟其他公司相比,你的商品/服務,品質和水準都高出許多」、「在業界,沒有人的功績能超越你」。
(二)透過組合創造「只能夠委託你」的事實:組合型USP,就是把分別看起來沒有什麼特色的元素組合在一起,創造「無人做這種供應」的獨特性。
(三)人人都有最好的USP:如前所述,你活到現在的成長軌跡,不會有其他人與你相同。
作者提醒,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是傾聽顧客的聲音。也鼓勵道,「反覆改善」本身,對其他同業人士而言,就是進入這個市場的障礙,也會逐漸鞏固你的事業。
事業資金主要分成兩種:為創業準備的開業資金(如辦公室房租、設備等),以及讓事業能夠維持下去的週轉資金(如薪水、勞健保、日常營運費用等)。要養成使用數字來分析事業,並找尋對策的習慣。通常,若能先準備2倍的開業資金會較保險。另外,籌資管道通常分為自有資金及借入資金(債務資金)。隨著科技發展,先網路創業也是小試水溫的方法。
作者認為,若以個人事業為討論前提的話,「支出與收入無法平衡」會是個人企業主最大的風險,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知道自己的風險容忍度:「你可以接受生活水準降到什麼程度?」需想好,若有個萬一,可將支出縮減到什麼程度?不能總是想著要維持現在的生活品質,不然風險容忍度會變得非常低。要做好心理建設,想好「若為實現自己想做的事,在成功前,什麼樣的生活是我可以熬下去的?」
二、打「對的」工來累積實力。
三、業務能力是最強大的避險利器:作者鼓勵,什麼都可以,試著賣賣看!(例如網路商店、市集);同時,多嘗試不同的銷售方式。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銷售方式,就是找到最好的避險利器。
四、邊上班邊副業。
五、建立能夠控制經費的商業模式:例如無庫存銷售,先找到實際要買的顧客,再著手製作內容,或採購原料進行生產等。
對作者而言,商業模式就是要思考,針對顧客(包含潛在顧客),應架構什麼樣的動線、什麼樣的流程,並藉此提升顧客滿意度,增加自身收益。該流程終極目標指向「銷售額」,由3大要素組成:
銷售額=集客數(含潛在客戶)X商品單價X銷售成交率(潛在客戶中,真的會付費的比例)
這3大要素,與核心概念環環相扣:「賣給誰」會影響到「集客數」;「賣什麼」會影響「商品單價」;而「USP」則會影響「銷售成交率」。在規劃動線時,務必要思考如何讓顧客能持續購買你的商品並永久支持,如此才能成為推進流程的永續動能。
銷售流程的結構,為集客到獲利的流程。作者區分為3種(P. 209):
一、前端商品(目的:集客):讓潛在顧客接觸商品或服務(如樣品、免費試用組、低價商品等)。
二、中端商品(目的:集客):若單靠前端商品,很難讓潛在顧客了解商品優點的話,可設定連結前端商品和後端商品的中間商品,如價格較親民、潛在顧客較易入手的商品。
三、後端商品(目的:獲利):透過前端與中端商品,了解商品優點後,而被吸引來的顧客,因實際購買帶來獲利。
在規劃銷售流程時,作者提醒,就算是免費的前端商品,品質也不能妥協,因為這是顧客決定是否接納你和你的商品/服務的關鍵時刻。若無法靠前端商品勾起顧客興趣,那在顧客心中,你的商品/服務等同不存在。
獲利模式也是需考量的點,常見的銷售模式有以下:
作者提醒,不要讓自己提供的商品/服務,只在「低單價、單發」的銷售狀態中徘徊,否則會陷入必須無止盡找尋新客,或只能不斷賣老客戶相同商品/服務的窘境。
很多時候,創業要踏出第一步,總會忍不住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萬事俱備」,作者提到,請先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術一決勝負,思考自己到目前的人生經驗中,累積了些什麼?這世上沒有完人,持弱築夢,學會與他人截長補短,才會是更有效率的做法。
至於要如何逐步採集必要資訊,作者提供幾個方法:
最後,蠻喜歡作者云:「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弱者。」
因為弱,才懂得好好拜託,並由衷感謝。
因為弱,才知道客戶要的是什麼。
因為弱,才會察覺到自己的不足,然後努力改善。
最重要的是,創業路上,不要做「你」以外的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