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軍宣布加給調整,不少人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
「我要不要回役?或者簽留營?」
會這樣起心動念,一點也不奇怪。
但如果你心裡真的出現這個問題,那代表你考慮的肯定不只是薪水。
你可能會擔心:
- 遇到不可理喻的長官
- 被學長姐針對,壓力大
- 休假難安排,行程常被打亂
- 伴侶或家人難以理解軍旅生活
這些擔憂很正常。
因為我們並不是純粹「理性」的動物。
選擇回役與否,並不是單純的財務分析或是Excel填表
合理 ≠ 理性,但缺一不可
「什麼是合理?什麼是理性?」
- 理性:根據客觀數據、條件比較,來計算哪個選項最有效益。
- 合理:是內心能接受、能承受,是你覺得「活得下去」的選擇。
很多人選擇了「理性最划算」的方案,卻撐不到一年。
因為他們忽略了:「不合理的選擇,是撐不久的。」
舉個例子:
如果你明明知道伴侶無法接受長期分離,
卻因為「薪水比較高」,強迫說服對方而選擇重回外島, 這看起來雖然是理性選擇, 但結果可能是感情破裂、生活壓力爆炸,最終反而拖垮一切。
回答這道題目前,請先問自己 4 個問題:
1️⃣ 軍中有哪些是我真心覺得「值得回來的地方」?
2️⃣ 如果家人或伴侶無法理解,我能無視他們的感受嗎?
3️⃣ 假如休假無法依照期待安排,我的生活還撐得下去嗎?
4️⃣ 我有沒有其他選項,能同時顧到收入與生活品質?
如果你對這 4 題的答案都偏向「否」,那我會勸你三思。
因為我見過太多回役後後悔的例子了:
- 出海沒訊號,另一半爆氣分手
- 原本說好出遊,臨時任務被迫取消行程
- 想解釋工作內容卻不能說,家人以為你在敷衍
這些都是薪水無法彌補的代價。
「你想的是薪水,還是能不能生活得像個人?」
「選項很多,但你只有一個人生節奏能撐下去」
如果你還在問:「加薪了,我該回役嗎?」
請你用傾向心理感受的合理選擇,重新看待這道選擇題:
不是問「哪個選項最穩」
而是問:「哪個選項,是你一人能撐得下去且願意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