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咖啡店經營者頗有個性的措施會被深深吸引。
有個性措施之案例一:
「為什麼你們的menu上只有英文,不怕客人看不懂嗎?」我問「㒭咖啡」老闆。
「看不懂就不要進來呀!」老闆答。
我笑了!是要挑戰三重人英文程度的意思嗎?
隨即點一杯日曬耶咖雪菲坐下來跟老闆聊天。
「㒭咖啡」是三重在地一對雙胞胎兄弟,各自在南三重的二個據點經營。今年,哥哥收掉「天台廣場」附近的店,前往花蓮另創品牌。弟弟的店則繼續在三重集美商圈努力經營著。
喜歡「㒭咖啡」的豆子,是因為店內咖啡豆以淺烘為主,喝得到咖啡的自然香氣。他們時不時更換的甜點,也是超棒!
有個性措施之案例二:
難得工作夥伴不用Google Map的評價作為跑咖的資料庫,我們在一個充滿陽光的正午,漫步遊走在汐止的社區,無意中發現一家試營運中的「Lógos Coffee」。
裝潢簡約而且是我們愛的手沖咖啡粹取方式,於是我們打算進去「數位遊牧」一個下午。
坐下看了Menu看半天,完全沒有標示價格,只寫一個英文單字「Ask」,是「時價」的意思嗎?
心裡有點擔心進了黑店、上了賊船。但念頭一閃,這方圓一公里之內,好像也找不到像樣的咖啡店可以坐下來工作,於是我們各點了一杯咖啡,一份甜點。
付錢之前才詢問價各別的價錢是如何?店員翻了每一張咖啡豆的介紹小卡,說明各別的豆子有不同的訂價,我愛點的日曬耶咖雪菲是一杯210。
心想有點貴,但就想試試看是有多好喝?!
還好不失所望,層次和香氣都很讚。
甜點不會太甜,符合中年人的飲食期待,但是不是有其價值,我則持保留意見。
有個性措施之案例三:
大概是E人的關係,我喜歡問老闆問題。
「請問義式混豆有哪些豆子呢?」我問「At Home」老闆娘。
老闆本來在後面忙著磨豆子、擦流理台,突然急轉身、表情嚴肅、語氣堅定地看著我說:「這是我們獨家的配方,不方便回答你!」
我想大概以為我是同業,怕我知道什麼密方。
一如往常,我點了日曬耶咖雪菲。
「At Home」是在台北市大安區一家以「日式烘培」為主的咖啡店,會到訪這家店是因為工作黟伴從常客變成老闆的乾女兒,好奇究竟這家店有多讓人感覺「在家」裡。
大概造訪了三、四次之後,我喜歡點「At Home」調味的咖啡,尤其是加了酒的咖啡,特別吸引我,即便平常不太喝酒的我,不知為何,到At Home就想喝點有酒精的咖啡。
究竟是因為放鬆了,才想喝加酒咖啡,還是為了放鬆,才喝美酒加咖啡?
附帶一提,闆娘做的土司類點心,也是超好吃的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