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學習英語多久、程度有多高,印度腔英語都是英語學習者公認的大魔王!
我從前年開始定期為印度客戶口譯,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在日夜薰陶(心酸拭淚)之下,總算是摸索出印度腔英文的一些規律。
繼上篇為大家拆解了印度英語的特殊發音規則和時態/情態規則之後,在下篇就來分享與印度人所用的特殊句構及表達,還有溝通的應對策略,希望大家跟印度同事和客戶交流起來可以更加順暢!
印度腔的難點大拆解
3⃣️ 特殊句構及表達
開始熟悉印度英語的發音規律後,另一個要克服的問題就是非慣用的句構和表達。
非母語人士會依賴簡單或意思相近詞語去協助表達,但有時候會造成理解困難。
所以,我們不能只聽拘泥於字面意義,而是要配合上下文猜測對方的真正意思!
以下是我在實作和旁聽時遇過的真實例子:
例子一(文法錯誤+非慣用表達)
印度客戶在描述另一個人的住處時,他說:
👉 There is a green space next to his place (他家旁邊有綠地). He lives in separate house.
如果直譯:
🚫 他分開住另一間房子。
✅ 他住透天厝(獨棟房子)。
這裡的 separate house 其實是想表達「獨立式住宅」,但因為少了冠詞 a,加上 separate 讓人聯想到「分開住」,所以乍聽之下容易誤會成「這個人從原本的住處搬出去,現在獨自生活」。這時候,記得把話題前後的內容串起來思考,就能更準確地理解對方的意思。
例子二(“last time”)
在印度英語中,"last time" 既可以指「上一次」,也可以泛指「以前」。
有次我聽到印度客戶說:
👉 Last time you did surgery?
當下我有兩種解讀方式:
🚫 你上次動了手術嗎?(像是在追問最近的治療進度)
✅ 你以前有動過手術嗎?(像是在詢問病史)
當時我不確定他的意思,就進一步確認,結果他的意思其實是「你過去有沒有動過手術」。這類模糊表達在印度英語中很常見,如果有疑問,直接問對方 "Do you mean last time as in recently, or in the past?",對方通常也會願意釐清。

圖片來源:freepik
例子三(“can”)
"Can" 在印度英語中很有趣,除了「可以」,還能當作形容詞或副詞來用,表示「沒問題」、「OK」。
📌 例句:
👉 If no Cola, lemon tea also can.
✅ 如果沒有可樂,檸檬茶也可以。(相當於 Lemon tea is also fine.)
這種用法很像新加坡、馬來西亞的「Singlish」,如果用印度英語溝通時聽到 "Can, can!",千萬別誤會對方是在問「可以嗎?」他其實是想表達「沒問題!」
例子四(倒裝句)
有些印度英語的句子會有類似 Yoda(《星際大戰》角色)的語法,例如:
👉 Many stars in the sky is there.
✅ 正常句法:There are many stars in the sky.(天空上有很多星星。)
這種語序調換有時會讓人一時反應不過來,但熟悉之後就會發現,通常都是把 there is/are 類型的句子顛倒過來。
除了這些例子,印度英語還有代名詞省略、獨特的輕重音規則,以及語調上的變化等等,這些都可能影響理解,之後有機會再來進一步整理。
如果大家有不同觀察,歡迎留言一起交流!
溝通時的應對策略

圖片來源:pikisuperstar
要適應印度腔英語,順利與印度客戶或同事溝通,除了在上篇提到的聽打練習外,也可以善用以下的策略:
1. 先做好準備,信心自然來
如果你知道會議或談話的主題,可以先查好相關詞彙,甚至準備幾個簡單的解釋。這樣當場聽到不確定的字詞至少還可以靠背景知識推測。
2. 用簡單的英語表達
當碰到印度客戶不知道某些單字的狀況,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方式把概念解釋清楚。例如:
- immune disease(免疫疾病) → "your cell attacks your own body"
- internship(實習計畫) → "a short-term job for students to get experience"
3. 不怕問,就會更順
一開始為印度客戶口譯的時候,我也沒有自信能聽懂所有內容,最怕的就是連台灣客戶都聽懂了,我還是霧煞煞!但只要勇敢開口請對方再說一次、釐清意思,甚至請他們放慢語速,大部分人都很願意配合。敢問,溝通效果真的會好很多!
嗨!感謝您讀到這裡。我是櫻桃,是一位在台灣生活的香港女生,也是中英粵三語口筆譯員,目前在努力拯救生鏽的韓文。如果您也對翻譯和語言學習有興趣,歡迎追蹤我的沙龍,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