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生活中總是充斥各式各樣的困擾。」

「他人的行為總是令人感到厭煩。」


這本書很好的解釋了這些問題背後的源頭。


我總結了這本書的4種工具,幫助我們 :

透過覺察掌控個人生活

看穿他人行為背後的訊息


一 | 自我覺察:幫助我們掌控人生的第一步。

二 | 組成人格的三種狀態:有意識的覺知自己的狀態並做出改變。

三 | 心理地位:「世界觀」決定我們的行為。

四 | 心理遊戲:擺脫心理遊戲,贏了遊戲輸了自己。


一 | 自我覺察:幫助我們掌控人生的第一步。


自我覺察是指我們有意識的覺察自己內在的情緒、想法、價值觀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斷問「為什麼?」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想法?」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情緒?」


另一個我常用的方法,較敏銳的人會發現我們的腦袋總是時時刻刻保持聒噪,想像一下你身旁有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人,而腦中的聲音都是由那個人所說出來的。


這樣可以幫助我們與內在的聲音保持距離,客觀的審視自己的想法與情緒。


提升自我覺察可以增加我們的情緒智商(EQ)以及我們對他人的「同理心」。


二 | 組成人格的三種狀態:有意識的覺知自己的狀態並做出改變。

raw-image


➊兒童自我狀態。


兒童自我狀態是由童年經歷的所有情感組成,這些情感會發展成更細膩、複雜的行為模式,成為自我的核心,定義我們一生的行為模式


兒童自我狀態可以分為自然型兒童和適應型兒童:


➤自然型兒童


我們一出生就具備四種基本情緒,包含快樂、悲傷、驚嚇、憤怒(憤怒的行為更爲複雜)。


當一個人表現出這些基本情緒,我們就可以說他處於自然型兒童的狀態。


➤適應型兒童


想像一下,當你在兒童時期,你面對的是兩個高大的巨人,即使發生令你不悅的情形,你也無法逃離,因此,你只能展現出「順從的行為」,包含附和、取悅、道歉、依賴等行為。


在這樣的情況中,憤怒是比較特別的情緒,憤怒通常是帶有攻擊性的。不過我們面對的是「仁慈的獨裁者」,父母一方面握有掌控權,一方面又愛著我們,所以我們通常只能選擇用「無攻擊性的憤怒」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青春期時常用叛逆來表達憤怒。


raw-image

總之,你只能選擇改變自己的行為來因應這個情況。


當一個人表現出這些行為,我們就可以說他處於適應型兒童的狀態。


➪處在兒童自我狀態時我們的行為和感受會像孩子一樣。


➋父母自我狀態。


小時候從父母那裡學到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人生的評判標準等等,這些會讓我們形塑一套自己的是非準則。


我們可以把父母自我狀態想成一位法官,這時的任務是指控他人,包含審判、定罪、懲罰。這時候我們的行為可能是批評、憤怒、嚴厲等等。


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困惑,認為自己平時總是帶人溫和,怎麼可能有父母自我狀態呢?


那很可能你審判的對象是自己,沒有甚麼比自我批評還要更強烈的了。


➪處在父母自我狀態時我們的行為會像父母一樣。


➌成人自我狀態。


在成人自我狀態下,我們能以理性的方式,處理當下發生的真實狀況。


在這個狀態下,我們能夠計畫、考慮、決定與行動,依據事實做出適當的決策。我們能客傾聽他人對自己的想法而不馬上反駁。


★★★

在兒童狀態,我們會重現過去的行為、體驗過去的情緒。

在父母狀態,我們會批評他人,重現父母的觀念或價值觀。

唯有在成人自我狀態下,我們才能對自己有新的了解。

★★★


透過回憶自己的童年經驗,歸納出自己可能的兒童、父母自我狀態為何,並反思生活自己生活中何時處於這些狀態,有意識的覺知並做出改變。


三 | 心理地位:「世界觀」決定我們的行為。


心理地位包含你對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是好或不好,也就是依照你認為自己有沒有價值感,以及你認為別人有沒有價值感,可以區分為四種地位:


「我好,你也好。」

「我好,你不好。」

「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也不好。」


raw-image

這可以視為我們看待一切人事物的「世界觀」以及人際互動的基石。


而我們會透過「自我實現預言」,也就是我們會控制自己做的事情以符合自己所抱持的信念,來不斷地強化自己的世界觀。


舉例來說,一個處於「我好,你不好」的主管,可能會覺得員工都很懶,不可以信任,因此總是嚴格的監控、批評他們,員工感到壓力大、沒有動力,便會進一步驗證主管的信念,「我就說他們不可靠!」


四 | 心理遊戲:擺脫心理遊戲,贏了遊戲輸了自己。


不同心理地位的人可能會玩不同的心理遊戲:


➊「我好,你也好。」


這類人會覺得自己和他人都是有價值的,可以共同合作努力。


在團隊中他會選擇信任、支持彼此 → 結果團隊表現良好 → 進一步證明大家都是值得信任的。


➋「我好,你不好。」


這類人總是處於父母自我狀態,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常會在遊戲中發怒、批評他人。


➪「我逮到你了!」遊戲

員工犯了錯誤,可能會被主管大聲咆嘯,小題大作 → 主管合理自己的發怒行為 → 進一步加深「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


➪「你為甚麼讓我失望?」遊戲

當父母指責小孩考試成績差,批評他不用功、偷懶 → 結果小孩自我懷疑導致成績持續低落 → 進一步證明小孩總是讓自己失望。


➪「我是為你好!」遊戲

當父母批評小孩幼稚、不懂事 → 孩子可能會反抗或疏遠父母 → 父母進一步責怪對方不懂自己的用心,證明孩子的幼稚。


➌「我不好,你好。」


這類人會對自己的評價很低,認為別人比自己好。他們通常會努力記住不愉快的事情,而忽略美好的時光。


➪「我是倒楣鬼」遊戲

我的氣場很差,而且風水不好 → 難怪事情總是不如我的意 → 進一步加深自己無能的信念。


➪「可憐的我」遊戲

員工認為身旁的同事總是在挑自己的小毛病 → 覺得一定是自己不夠好 → 進一步驗證「我真的很差勁」。


➍「我不好,你也不好。」


這類人總覺得世界是殘酷的,人生沒有意義,抱持最消極的想法。


➪「看吧!我就說沒用」遊戲

一個人總是表現消極,不上進也不嘗試新機會 → 結果一事無成 → 進一步驗證人生沒有希望的信念。


無論處於何種心理地位,其共同點都是我們所抱持的信念,會讓我們選擇做特定的事,以確保所做的事和自己的信念相同(畢竟大腦不喜歡認知失調)。


使用以上四種工具,我們可以有意識的覺知自己和他人行為背後所傳遞的訊息。


雖然我們的行為受到童年經驗很大的影響,但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改變。


我們可以一輩子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怪罪世界或他人對自己不公平,將一切的悲慘都怪罪於外界。但我們也可以負起責任。

這是很困難的過程,但也意味著我們擁有對生活的掌控權,同時也能對別人的行為背後的動機有更深入的理解。


若想對自己和他人有更深刻的認識,那我非常推薦讀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arry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TA溝通分析中的心理地位是指我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影響童年時形成的心理地位,進而影響一生的態度和觀點。這些心理地位會受到情境的影響,並形成四種組合。瞭解心理地位對心理遊戲的關係,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我、改變固有心理地位。
Thumbnail
TA溝通分析中的心理地位是指我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影響童年時形成的心理地位,進而影響一生的態度和觀點。這些心理地位會受到情境的影響,並形成四種組合。瞭解心理地位對心理遊戲的關係,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我、改變固有心理地位。
Thumbnail
通過心理測驗找到自己的情緒主角,並強調了心理測驗如何協助個人探索自己,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和促進自我接納的方法。此外,文章還提供了個人成長的行動計劃和改進方向。如果你對心理測驗感興趣,這篇文章將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Thumbnail
通過心理測驗找到自己的情緒主角,並強調了心理測驗如何協助個人探索自己,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和促進自我接納的方法。此外,文章還提供了個人成長的行動計劃和改進方向。如果你對心理測驗感興趣,這篇文章將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基礎#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人在低潮的時候是被動的、封閉的,希望有別人的關注、體諒,但卻因此總在迷茫低落的迴圈中,因為你的渴求不一定會被滿足。《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中讓我們認識到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也藉由跟著蛤蟆先生的20次諮商了解並反思自己的狀態和歷程。
Thumbnail
人在低潮的時候是被動的、封閉的,希望有別人的關注、體諒,但卻因此總在迷茫低落的迴圈中,因為你的渴求不一定會被滿足。《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中讓我們認識到專業的心理學知識,也藉由跟著蛤蟆先生的20次諮商了解並反思自己的狀態和歷程。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這本書在近幾個月很紅 引起了許多人討論 書中提到了三種自我狀態 兒童、成人及父母 我們要如何分析自己處於哪個狀態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這本書在近幾個月很紅 引起了許多人討論 書中提到了三種自我狀態 兒童、成人及父母 我們要如何分析自己處於哪個狀態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本書以心理學為武器,指導如何在人際競爭中取得優勢。書中分為「日常實用心理學」、「情感溝通的藝術」、「人際危機的化解策略」、「職場幸福術」四部分,提供豐富的策略。然而,有些許內容可能顯得理想化,且後段閱讀性稍差,建議可根據需求選讀。整體而言,可作為一本工具書,為生活中的困境提供一絲啟發。
Thumbnail
本書以心理學為武器,指導如何在人際競爭中取得優勢。書中分為「日常實用心理學」、「情感溝通的藝術」、「人際危機的化解策略」、「職場幸福術」四部分,提供豐富的策略。然而,有些許內容可能顯得理想化,且後段閱讀性稍差,建議可根據需求選讀。整體而言,可作為一本工具書,為生活中的困境提供一絲啟發。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