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
到了急診或診間,醫生問你「哪裡不舒服?」,結果你腦袋一片空白,只說了句:「就…有點痛吧。」然後醫生問了幾個問題,你點點頭、搖搖頭,自己也講不清楚,最後看完出來還是滿頭問號。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醫生的錯,有時候只是——我們不太知道怎麼「講清楚病情」。
今天這篇,我想用一種好朋友的方式,教你幾個簡單好記的方法,讓你在就診時可以精準表達、減少誤診、也更快獲得正確治療。
先講個重點:
很多人一到醫院會緊張,覺得自己講不好會被白眼或被忽略,其實大部分醫生都超希望你講清楚!因為這樣能幫助他更快判斷、少猜測。
所以第一步就是:放輕鬆,醫生是來幫你的,不是審你罪的。
別只說「不舒服」,而是試著講清楚你「怎麼不舒服」:
👉 例子:「我的肚子從昨天晚上開始悶悶痛,像被壓住一樣,不是刺痛。」
👉 例子:「今天早上七點左右痛起來,到現在三個小時都沒有緩解。」
👉 例子:「一走動就痛,但躺平會稍微好一點。」
👉 例子:「昨天還有發燒、冒冷汗,今天才開始肚子痛。」
去急診前,或是等待的時候,直接拿出手機記事本或紙條,記下來👇
有寫下來,講的時候就不會漏東漏西。
很多人看完診就走,結果藥也吃不對、病也搞不清楚。看完診的時候,記得問👇
你可以很自然地說:「醫師,我怕我等下記不起來,能再幫我講一次要注意什麼嗎?」
大部分醫生都會很願意再說一次,甚至會寫給你看。
📌 「哪裡痛、怎麼痛、痛多久、有沒有其他怪怪的?」
👉 這樣表達,醫師會覺得你超好溝通,也能幫你判斷更快、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