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過,自己腳下那台電輔車,竟然牽動著國際貿易與地緣政治?
美國近期再度針對台灣多項產品加徵關稅,這不只是企業的價格戰,更是一場關於產業韌性、國家競爭力的試煉。
對於我們習以為常的自行車產業來說,這場戰爭已悄然展開。而我們需要的,絕不只是「避稅解方」,而是能真正撐過變局的「戰略大計」。

🇹🇼 台美貿易數據揭示的真相
2024年台美貿易關係關鍵數據一覽:
這組看似冷冰冰的貿易數字,其實透露了兩個關鍵訊息:
第一,台灣對美貿易依存度極高,尤其在資通訊與電子零組件上,我們幾乎成了「必要供應國」。這樣的結構既是優勢,也是風險,當雙方關係一有波動,台灣就難以置身事外。
第二,自行車雖然佔比不高,但影響不容小覷。這個產業串連了金屬加工、電子馬達、感測器模組等無數中小企業,是台灣製造的縮影。當政策一動搖,影響的不是單一品牌,而是整條產業鏈的生存節奏。
這也再次提醒我們: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年代,競爭不再只是產品之間的比拼,更是系統與策略的較量。MIT如果想要站穩全球市場,就不能只靠生產力,還得有調度力、品牌力與轉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