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書|多巴胺、無欲與審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神經可塑性》提到多巴胺不等同於快樂,而只是快樂感的成分之一,這種成分主要是用來幫助我們追求目標,並且會在目標達成後降低,同時使我們感到痛苦來維持感受的平衡。因此,不斷追求立即滿足的快樂會導致多巴胺過低,進而使我們感到痛苦。這個結論似乎符合常理,但作者的敘述讓我有點困惑:問題是出在多巴胺還是立即滿足?追求立即滿足必定有問題,但作者是否暗指我們不應該仰賴多巴胺?

《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

《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

於是我搜索其他書,發現對於多巴胺的質疑在腦神經科學中並不是特例。《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於2023年出版,但我私心喜歡簡體中文的譯名,和「自私的基因」遙相呼應)主張多巴胺不是快樂分子,而是欲望分子,它使我們不斷追求更多,而且永遠不會滿足。而《多巴胺國度》則強調愉悅後的痛苦,並主張我們應該追求身心的平衡。此外,《自造幸福》提出了有趣的觀點:作者把多巴胺、血清素、催產素稱為三大幸福荷爾蒙,並主張追求幸福的次序應該由血清素、催產素到多巴胺,也就是由健康、關係到成功。如果跳過前兩步直接追求成功,則必定會走向崩潰。


我沒有仔細讀完這些書,但可以想像多巴胺是如何對我們造成困擾,包括那些在積極追求目標後所感受到的失落、以及不斷追求更強烈成功感受的欲念。我不禁有了大膽的想法:盡可能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更好?


這似乎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某種接近於「無欲」的境界,但不是真的沒有欲望以及相應的滿足感,因為我們還是可以感受血清素與催產素等化學物質所帶來的滿足感,我們只是少仰賴多巴胺所提供的獎勵來追求目標,以避免隨後的失落感。


在這種狀態下,我們除了可以接受血清素和催產素的獎勵,我認為還有一項獎勵值得探討,那就是審美經驗。在不仰賴多巴胺所帶來的衝勁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可以達成目標,那感覺比較不像是直接施力造就那個結果,而像是因緣俱足下的結果。我想舉兩個例子來說明這種感覺:第一個是投籃,我們可以不想著「把球投進籃框」,而是想著「把投籃動作做標準」。第二個是打麻將,我們可以不想著「胡牌」,而想著「讓進章的機率最大化」。這不是文字遊戲,而是一種心態上的差別:如果我們把心思集中在更簡單、自己更能掌握的事物上,就可能比較能夠避免積極追求目標後的失落感。


不由多巴胺所推動的行為不會帶來失落感,相應來說也不會帶來強烈的成就感,因為成敗都是因緣作用的結果。不靠多巴胺帶來期待,既避免了痛苦,也捨棄了愉悅。然而,在這裡似乎誕生了某種審美經驗,那就是對於機緣巧合的欣賞:不刻意強求,只是重複著正確的行為,終能等到因緣俱足的時刻。這讓我想到康德所說的「無目的的合目的性」,但我對《判斷力批判》研讀甚少,不敢妄加附會,只是想借用這個概念進行想像。又或者,如同《箭藝與禪心》所提到的「射手不瞄準自己地瞄準了自己,不擊中自己地擊中了自己」。在這些概念所揭示的想像中,我感受到盡可能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不但是可能的,也可能是值得追求的。


對於腦神經科學我是真的外行,僅僅是嘗試提出一種生活的想像。也許還有更多書籍值得閱讀,歡迎大家推薦給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知之後 After Ignorance
32會員
70內容數
電影書籍哲學評論,試著在荒蕪的生活中種出點什麼。完整文章放在方格子,臉書和IG分享片段的文字。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2025/03/23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Thumbnail
2025/03/23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Thumbnail
2025/03/14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2025/03/14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Thumbnail
2025/03/08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Thumbnail
2025/03/08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Thumbnail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Thumbnail
過年不免都會買個刮刮卡試手氣,看有沒有偏財運,從科學來看,這是一種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行為。 多巴胺的分泌,通常來自於你無法預期的報酬,你不太需要付出努力,只要一劵在手、希望無窮,可能刮中百萬,也可能摃龜沒獎金。 多巴胺產生的獎勵會讓人有上癮的快感,不知不覺就會無法停止下來,如果一張沒刮中,可能
Thumbnail
過年不免都會買個刮刮卡試手氣,看有沒有偏財運,從科學來看,這是一種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行為。 多巴胺的分泌,通常來自於你無法預期的報酬,你不太需要付出努力,只要一劵在手、希望無窮,可能刮中百萬,也可能摃龜沒獎金。 多巴胺產生的獎勵會讓人有上癮的快感,不知不覺就會無法停止下來,如果一張沒刮中,可能
Thumbnail
繼多變多巴胺—前傳半個月後,我們又知道多巴胺姑娘₯和其他人類打交道時,會協助我們的大腦以公平原則對待其他人。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具有「動機和目標導向行動」功能的熟女多巴胺₯,即使沒有獎勵,她也會驅使你去挑戰困難的事。《國家地理雜誌國際版》5月的一篇文章「為什麼多巴胺驅使你去做困難的事情。。。
Thumbnail
繼多變多巴胺—前傳半個月後,我們又知道多巴胺姑娘₯和其他人類打交道時,會協助我們的大腦以公平原則對待其他人。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具有「動機和目標導向行動」功能的熟女多巴胺₯,即使沒有獎勵,她也會驅使你去挑戰困難的事。《國家地理雜誌國際版》5月的一篇文章「為什麼多巴胺驅使你去做困難的事情。。。
Thumbnail
話說多變多巴胺—前傳告訴我們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動態相互作用,能夠影響人類社會的行為。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預防覺得科普無聊的人失去耐心,那我們就主要用3張圖直接摘要這個2024年2月26日《自然人類行為》的研究:人類黑質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跟蹤經濟交換過程中的社會背景和價值信號,亦是人類首次發現。。。
Thumbnail
話說多變多巴胺—前傳告訴我們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動態相互作用,能夠影響人類社會的行為。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預防覺得科普無聊的人失去耐心,那我們就主要用3張圖直接摘要這個2024年2月26日《自然人類行為》的研究:人類黑質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跟蹤經濟交換過程中的社會背景和價值信號,亦是人類首次發現。。。
Thumbnail
晚安~這裡策展的是今天2024年4月24日星期3,下午6點刊登在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報科學】的「多變多巴胺-前傳」的補充圖文。A.H.和AI協力再畫一張圖,讓原本將多巴胺擬人化後的科普文,再更具體的再擬人化一下,讓多巴胺姑娘從少女、青年、熟女等階段的科學成長歷程故事。。。
Thumbnail
晚安~這裡策展的是今天2024年4月24日星期3,下午6點刊登在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報科學】的「多變多巴胺-前傳」的補充圖文。A.H.和AI協力再畫一張圖,讓原本將多巴胺擬人化後的科普文,再更具體的再擬人化一下,讓多巴胺姑娘從少女、青年、熟女等階段的科學成長歷程故事。。。
Thumbnail
本書由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撰寫,探討多巴胺對成癮行為的影響,首次提出包括資料、目的、問題、禁慾、正念、病識感、下一步和實驗在內的八步戒癮方法。書籍從生理的角度解析個人習慣及心理成癮,呼籲人們重新思考快樂的本質。
Thumbnail
本書由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撰寫,探討多巴胺對成癮行為的影響,首次提出包括資料、目的、問題、禁慾、正念、病識感、下一步和實驗在內的八步戒癮方法。書籍從生理的角度解析個人習慣及心理成癮,呼籲人們重新思考快樂的本質。
Thumbnail
你是多巴胺的一個齒輪還是完整的一個個體? 隨著自媒體短影片的發展,越來越多人花時間在看短影片,當然也越來越多人製作短影片,這件事情像是全球趨勢,但也可以說是全球毒瘤,為什麼,因為現在的人會不知不覺花了兩個小時看上百個短影片,但你問他他看了什麼,他什麼也說不出來。 有人說這些短影片就像是多巴胺中的
Thumbnail
你是多巴胺的一個齒輪還是完整的一個個體? 隨著自媒體短影片的發展,越來越多人花時間在看短影片,當然也越來越多人製作短影片,這件事情像是全球趨勢,但也可以說是全球毒瘤,為什麼,因為現在的人會不知不覺花了兩個小時看上百個短影片,但你問他他看了什麼,他什麼也說不出來。 有人說這些短影片就像是多巴胺中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