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上一篇,來聊聊第10點 —— 首先回顧一個月前的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LxnsG4Gb/
...
當時在看完賴清德的演說及白宮新聞稿後,過了48小時就得出結論,當時文章提到:
『在半導體方面,賴清德所說的「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我認為應該是像台積電在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 (JASM) 或是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 (ESMC) 的合作方式進行。』
如今回頭看,這個推論與昨日魏哲家宣布的投資決策吻合。這證明,外界一些聲稱「美國搶台積電技術」或「要求台積電持有英特爾股份」的說法並不成立。
然而,過去一個月,媒體與部分知識型KOL每當外媒釋出一則新聞,便立刻轉貼、放大、製造議題,甚至不少是有名的知識型的KOL。也是我在上次第10點的提醒 ——『有些看見新聞過於追求即時發言,未必是最好。』
這並不是說他們的觀點不值得參考,而是我們過度依賴媒體的話語和一些有話勢權的KOL,而忽略了對事實的深度解讀。在台灣,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因為不喜歡某個顏色,就選擇忽略對方真正說了什麼。
...
簡單綀習幾個假設值得思考的問題
台積電如何三次從崩潰邊緣,逆襲成為全球霸主
媒體長期塑造「美國必須保護台灣」的論述,但 保護自己,難道不該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嗎?
回顧上個月的文章,第一句話我就提到:「台美關稅第一階段的談判結果我認為已逐漸明朗。」
為什麼強調是「第一階段」?因為國防預算遭到刪減,如果台灣自己都不重視自身國防安全,那接著就會有「第二階段」了。
...
在認知偏差這方面,沒有哪種行業比記者中毒更深,他們經常隨便提個空洞理論,再附上兩三個資料的佐證,一篇報導就這樣大功告成。
再借助群體心理,我們很容易地與一些志同道合的網友串聯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想法愈和社群緊密結合,反而更加惡性循環地強化我們的偏差。
我們處在一個政治對立與媒體認知干擾的社會,認知偏差和群體心理的結合可能導致我們更容易接受和傳播謠言或不理性的言論。這種現象不僅影響個人的判斷,也可能對社會整體產生深遠影響,例如加劇社會分裂和不信任,最後影響了我們的判斷。
上一篇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8RUg5eG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