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角看《苦盡柑來遇見你》|美術總監柳星姬帶你看韓國飲食習慣變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朝鮮時代起,米飯一直是韓國人重要且珍貴的主食。每當遭遇乾旱災情時,國王會將其視為天譴,自願減少膳食種類,以身作則節約珍貴的白米。直到1976年之前,朝鮮半島一直處於米飯短缺的困境中。稻米的產量始終供不應求,成為日常生活中難以解決的問題。

日佔期~50年代

從日佔時期開始,朝鮮總督府就曾強力推行「節米運動」,學校會檢查學生的便當,確保混入規定份量的雜糧。後續,隨著中日戰爭與韓戰的爆發,韓國政府為了確保軍糧供應,強制限制民間稻米的使用,並鼓勵吃其他雜糧與替代糧食。即使光復後,戰爭造成的稻米減產,依然讓韓國無法擺脫稻米短缺的困境。

raw-image
raw-image

在李承晚執政的1950年代,韓國政府曾在國務會議上訂定節米措施,其中包括:鼓勵混食(米飯與雜糧混合),禁止使用米製作餅乾、年糕和糖餅等零食;餐廳與旅館業者以提供麵食為主,若提供米飯必須混合30%以上的雜糧。

raw-image

而麵食之所以不受影響,是因當時美國有援助小麥與麵粉(PL480計畫,台灣也曾受相同援助),愛純奶奶家經營的麵廠,用的就是美援麵粉,而愛純得到第二名的詩詞,就是寫在美援麵粉的袋子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然而,當時韓國的食物來源仍極為有限,這樣單純節約的政策並未能有效解決糧食短缺問題。

60年代

到了朴正熙執政的1960年代,他一方面將糧食增產視為首要目標(濟州島便是在這個時期大力種植柑橘)。另一方面也將節米運動進一步擴大,包括完全禁止米釀酒酒廠(現代綠瓶稀釋式燒酒普及的緣由),還要求米店的米必須混合兩成以上的雜糧才能販售。同時向社會大眾全力宣傳以麵食取代米食的好處,報紙上甚至刊載過吃太多米飯會影響腦部,容易癡呆等內容。

raw-image

當時的公家機關、國營企業、學校及其他公共團體的員工食堂,也只能販售以麵粉與雜糧為原料的餐點。在1969年更推行「無米日」活動,呼籲國民每週三跟六只吃麵食,且餐廳在這兩天不得在白天時間販賣米飯。同一時期,韓國開也始邁向工業化時代,不鏽鋼餐具開始受到家庭普遍喜愛。

raw-image


70年代

到了1970年代,韓國政府開始推行名為「新鄉村運動」的現代化運動,節米運動也被視為其中重要的一環。

raw-image

政府制定了制式容量的加蓋不鏽鋼飯碗,每個飯碗容量約為500毫升。餐廳除了仍要遵守米飯混入30%以上雜糧的規定外,還被要求只能用制式飯碗販售,並且只能裝到五分之四的高度,石鍋飯等料理被完全禁止;政府還對此看似荒唐的規定祭出了嚴格的逞罰制度,餐廳若被查出違規,首次會被停業一個月,第二次則直接撤銷營業許可證。而對於家庭,政府則是推行「定量米桶」等專用器具,鼓勵民眾依照政府建議的每餐攝取量煮飯。

raw-image
raw-image

在1971年,名為「統一稻」的改良型高產稻苗開始大規模發放到農村,並結合農業現代化的推動,大幅提高了稻米的生產效率。到直到1976年底,統一稻品種成功在全國範圍內栽種,韓國終於脫離了長達半世紀的稻米不足困境。

80年代後

然而,就在實現稻米自由後不久,韓國便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從80年代起,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肉類的需求逐漸增長,米飯的需求反而開始下降。

raw-image

再到90年代,西方飲食文化的影響愈發明顯,漢堡、炸雞等西式食品逐漸成為年輕一代的最愛,尤其是在都市地區,米飯的消費迅速下滑。就連市售不鏽鋼碗為也了符合市場需求,將容量縮小至約300毫升以下,反而比節米政策時期更小。

raw-image
raw-image

這一變化迫使韓國政府為了平衡供需並保護農民利益,開始鼓勵國民多吃米飯,與過去的節米運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阻止得了吃飯,但阻止不了愛

曾與朴贊郁、奉俊昊等大導演,一起打造過多部經典電影的美術總監柳星姬,這次在《苦盡柑來遇見你》中,透過精心設計的道具細節,反映出了韓國從50年代至90年代後的飲食習慣變化。但我們也能發現,雖然國家政策可以限制飯碗的大小,但永遠限制不了愛純總是為寬植盛上滿出來的愛。

raw-image
raw-image

延伸閱讀,好書推薦:餐桌上的韓國人

若您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SNS帳號,另外阿揪西也有開放功德箱喔,可以請我喝杯咖啡,支持我的內容創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部劇真的可以看到很多歷史痕跡,謝謝阿啾西的解說
荷仙-avatar-img
2025/04/06
真的很諷刺啊~! 以前沒"飯"可以吃,現在是不想吃"飯"~! 台灣好像也是這樣,畢竟和韓國一樣都被日本殖民過、也都接受過美援,真的是難兄難弟啊~!
avatar-img
阿揪西茶房
6.6K會員
114內容數
韓流文本&韓國文化的交流小空間
阿揪西茶房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얄라셩」電影研究會不只是《苦盡柑來遇見你》的劇情背景,更是韓國獨立電影運動的搖籃!本文帶你深入瞭解這個真實存在的社團,從其創立到影響韓國影壇的歷程。
Thumbnail
2025/04/13
「얄라셩」電影研究會不只是《苦盡柑來遇見你》的劇情背景,更是韓國獨立電影運動的搖籃!本文帶你深入瞭解這個真實存在的社團,從其創立到影響韓國影壇的歷程。
Thumbnail
2025/03/20
臺灣friDay影音獨播韓劇《臥底高中》引發熱議,劇中主角學習年輕人流行用語的橋段,更成為學習韓語的絕佳素材。本文整理劇中出現的32個韓語流行用語,方便讀者瞭解其意義與用法。
Thumbnail
2025/03/20
臺灣friDay影音獨播韓劇《臥底高中》引發熱議,劇中主角學習年輕人流行用語的橋段,更成為學習韓語的絕佳素材。本文整理劇中出現的32個韓語流行用語,方便讀者瞭解其意義與用法。
Thumbnail
2025/03/17
《苦盡柑來遇見你》的故事背景設定在韓國最大的離島—濟州島,透過打動人心的劇情與充滿懷舊氛圍的主題,成功吸引大眾關注,討論熱度持續攀升。但除了感人的故事之外,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編劇與導演在認真講好故事的同時,也用心地呈現了濟州島獨特的人文與地理特色。若您尚未察覺,不妨透過我的文字一起來體會。 以
Thumbnail
2025/03/17
《苦盡柑來遇見你》的故事背景設定在韓國最大的離島—濟州島,透過打動人心的劇情與充滿懷舊氛圍的主題,成功吸引大眾關注,討論熱度持續攀升。但除了感人的故事之外,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編劇與導演在認真講好故事的同時,也用心地呈現了濟州島獨特的人文與地理特色。若您尚未察覺,不妨透過我的文字一起來體會。 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韓國從朝鮮時代至今與米飯的關係,從日治時期至1970年代的節米運動,到1976年稻米自給自足後的米飯消費變遷。文章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等面向,並以熱門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的美術設計為例,闡述韓國飲食文化變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韓國從朝鮮時代至今與米飯的關係,從日治時期至1970年代的節米運動,到1976年稻米自給自足後的米飯消費變遷。文章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等面向,並以熱門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的美術設計為例,闡述韓國飲食文化變遷。
Thumbnail
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人類,最早可能是以小米當作主食的。有許多考古證據都指出小米在黃河流域是很重要的作物。雖然後來被小麥與水稻取代,但是小米到現在還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也因此,在古老的農書中,當然也會記載小米的種植。《齊民要術》將小米稱為「穀」,並且說「穀田必須歲易」。 最近的研究,確認了書中的觀察!
Thumbnail
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人類,最早可能是以小米當作主食的。有許多考古證據都指出小米在黃河流域是很重要的作物。雖然後來被小麥與水稻取代,但是小米到現在還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 也因此,在古老的農書中,當然也會記載小米的種植。《齊民要術》將小米稱為「穀」,並且說「穀田必須歲易」。 最近的研究,確認了書中的觀察!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1.農村生活的美食魅力: 鄰近產地,食材新鮮且便宜 豐富多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2.農村文化的獨特性: 傳統節慶活動,如客家義民祭 宗教活動,如媽祖遶境和王爺出巡 多元文化交流(客家、原住民、眷村、新住民等) 3.農村生活的挑戰: 人口外流和老齡化問題 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教育資源等)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臺灣豬血糕是一道充滿在地特色與歷史的美食。從早期農家文化到現代街頭小吃, 豬血糕承載著許多溫馨回憶與情感。
Thumbnail
臺灣豬血糕是一道充滿在地特色與歷史的美食。從早期農家文化到現代街頭小吃, 豬血糕承載著許多溫馨回憶與情感。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Thumbnail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Thumbnail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Thumbnail
幾年前,一位朋友因為有意代理的「合鴨米」,當時合鴨米還不普遍,很多人都不知道「合鴨米」是啥玩意,於是我們前往「合鴨米」的產地宜蘭的黎明農牧場一探究竟.....
Thumbnail
幾年前,一位朋友因為有意代理的「合鴨米」,當時合鴨米還不普遍,很多人都不知道「合鴨米」是啥玩意,於是我們前往「合鴨米」的產地宜蘭的黎明農牧場一探究竟.....
Thumbnail
《朝鮮牛之味:看牛肉如何餵飽一整個近代韓國》 作者|金東珍 出版|台灣商務
Thumbnail
《朝鮮牛之味:看牛肉如何餵飽一整個近代韓國》 作者|金東珍 出版|台灣商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