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有個人,把 app (ㄝㄚㄆ) 唸成 epp(ㄝㄆ)...那個人,會先說:『沒有關係!反正,世上沒有epp這個字。』

2.
當然,那個人,也會把 add(ㄝㄚㄉ) 唸成 Ed(ㄝㄉ)
可是,那個人,會繼續說:『沒有關係!反正,雖然add跟Ed都有字,但不太可能搞混。』
3.
接著,那個人,也會把 my pan 唸成跟聽成 my pen, 把 He said 唸成跟聽成 He's sad...
不過,那個人,仍會說:『沒有關係!這些字,的確會造成誤解。但出現機率不高。反正,說話的內容,遠比說話的口音重要。』
4.
其實,那個人,同時會唸錯聽錯所有涉及但不限於 bet/bat 跟 pepper/paper 跟 ship/sheep 跟 cut/cart 這幾組母音的所有單字。
這種生活會話跟英檢考試裡的「聽力地雷」,約有2000個字。三年前,我就出版專書,將這1000對的「混淆雙字組」,詳盡列出、排版對照、並錄音示範了。
但其實,那個人,不需要2000個打臉的單字;
那個人,只需要在適當的因緣下,被啟發、被啟蒙、被除魅...
那個人,只要知道並相信:app 是ㄝㄚㄆ, epp 是ㄝㄆ,ship 是ㄒㄧㄜㄆ,sheep是ㄒㄧㄆ,book是ㄅㄨㄜㄎ... 就好了。
--
那個人,講了那麼多自圓其說,凹了那麼久似是而非...
那個人,就算聽到 ㄝ 跟 ㄝㄚ這麼一翻兩瞪眼的清楚剖析,還是會說:不能用注音,要看口腔圖,要聽外國人用英文解釋老半天。
那個人,就算看到我把英文所有的聲音都用注音標註出來,而且拿到國家發明專利,而且用這些專利音標去出版了6000字點讀字典,而且有無數大人小孩都因此而發音聽力突飛猛進...少走了好多冤枉路,少花了好多冤枉錢,少掉了好多冤枉淚...
那個人,還是會困在過去的意識形態,困在過去的所知障,困在過去的資訊誤區,過去的舊習慣,過去的舒適圈,而錯失了許多珍貴無比的體悟跟覺察。
都是跟英文無關的體悟;都是跟英文無關的覺察;而是跟生命有關的體悟覺察;跟教育有關的體悟覺察;跟信仰有關的體悟覺察。
那個人,會不會是您身邊的某個人?
那個人,會不會是臺灣多數的個人?
那個人,會不會是讀此文的那個人?
--
ㄝ跟ㄝㄚ,只差了一個ㄚ。
但每個人,只要夠安靜、夠慈憫、夠謙卑,
都能因而得到生命、教育、信仰這三位一體的體悟跟覺察。
這個ㄚ,真的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