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姑姑來電,叫我們過去吃荔枝,原來姑丈買了一籃中國荔枝。這難得的遠方珍果除了找我們嘗新,預計隔天也與鄰居分享。
我和先生邊剝荔枝,邊和姑姑姑丈聊天。沒多久出現了一堆荔枝殼,多半是我的傑作,自己有點不好意思,嚷嚷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就此罷手。其實中國荔枝比台灣的遜色,談不上美味,但我好久好久沒吃荔枝,原以為並未特別思念,一旦遇上還是忍不住貪嘴。
我以前非常喜歡荔枝,在家看電視配荔枝,不知不覺一口氣吃掉一、兩公斤。然而,馬來西亞不出產荔枝,偶爾見到的泰國荔枝,看似不大新鮮,試吃一顆,籽大不甜,價格又高,也就罷了。荔枝剝了殼,晶瑩剔透、飽滿多汁,淡雅的香味在口中久久不散,深受台灣人喜愛。可惜產季短,每年大約只有一個月,偏偏又特別嬌嫩不耐儲存,隔天就不好吃了,即使放入冰櫥冷藏,兩三天一定要吃完,否則很容易發酸變味。再說,吃荔枝要即時,到了產季末期,剝了殼常見幾隻白色小蟲蠕動,再美味也吃不下。名種荔枝玉荷包,多汁籽小清甜又微酸,口感豐富,可惜價昂,一公斤至少馬幣十五元。但是,一般品種也不錯,荔枝只要新鮮就好吃。
杜牧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可知楊貴妃愛吃荔枝一事在唐代人盡皆知。九百多年前,將產於四川或廣東的荔枝,飛馬疾馳一路送到千里之外的長安,滿足帝王家的口腹之慾。現代科技都難以保鮮的荔枝,唐朝人究竟是如何克服距離的限制,讓楊貴妃嚐到依然甜美的滋味?想想真是不可思議。
中國荔枝未必品質差,只是礙於長途運輸,必定提早採收,風味自然略遜一籌。如今我在馬六甲吃到中國荔枝,已是過去帝王等級的享受,無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