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篇讓自己選擇不再內耗的多海,或許已經正在前往她想要去的地方了。
每個人想要去的地方,都不太一樣,但有一個共通點-便是想要脫離自己的日常慣性,做點不一樣的事吧!
Before flying to th moon
順著故事情節走,可以感受到多海釋放了那個內耗的自己,因此就算狼狽地回到公司,依舊繼續在公司做應該做的事情,等待下班的到來,並且持續著與公司好姐妹聯繫的日常,在這過程中,她才知道,公司很照顧她的前輩-恩祥姐,透過投資虛擬貨幣賺錢, 並跟她分享這份暴富的喜悅。
在回家後,或許是看著存款總是剛好打平,又或者心中隱隱約約感受到「努力不一定會有回報」的情緒。此刻,她腦中開始浮現的是恩祥姐與她分享的投資故事。
總覺得,如果是平常的多海,聽到恩祥姐的分享,應該不會被動搖,因為感覺她是一個保守的人,每月部份薪水存定存,部分拿去還學貸,部分拿去付房租,部分拿去做其餘的生活開銷,她就像我、部分的人一樣,都在做著這件事。
妳不是重考的性格,對吧?妳不是那種想要積極改變現況的人,凡事只想順其自然,聽天由命!妳不滿意自己的人生,但要妳來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妳也沒有那種力氣,因為生活已經夠辛苦了,隨波逐流反而比較舒心,對吧?
或許,她開始意識到-自己再怎麼努力,或許身上握有的資產也不過這樣,不至於到窘迫,但是也就是維繫每日日常所需,不能再有多餘的活動。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有時候會忍不住思考:是不是因為這樣,她腦中開始浮現了恩祥姐跟她說過的話呢?腦子裡突然閃過的念頭,下方這段話形容的真的很貼切。
突然出現了一道穿透虛空、散發著奇異光線的隧道,站在隧道入口的恩祥姊獨自一人解開拴在腳踝上的鎖鏈,進入了隧道。此時的她已經抵達了另一個世界。我也想解開拴住雙腿的沉重枷鎖,輕鬆進入另一個世界。這時,我的眼前⋯⋯一閃⋯一閃⋯那個溫馨、迷你的臥室亮了起來。
當多海產生了投資虛擬貨幣的念頭時,我以為是一時興起的,也許在恩祥姐沒有回覆訊息的話,她有可能就這樣作罷,直接關燈睡覺,但就在關燈睡覺的那一刻,恩祥姐回覆她了,於是,她與恩祥姐,一起踏上了登陸月球之路。
Flying to the moon 像是一場探險
我在回家的路上給房仲打了電話。「上次看的那間房子,如果修理好了的話,我就簽約。我現在就把押金匯款過去。」我打開銀行軟體,匯了押金。掛斷電話後,我立刻下載了恩祥姊告訴我的「BITGO」軟體。等待下載完畢的期間,我又確認了一下銀行帳戶。上個星期,定期存款期滿後,錢已經自動轉入活期帳戶了。我又考慮了兩天,最後購買了價值三百萬韓圓的以太坊。
多海,踏入了投資虛擬貨幣的行列了,然後她開始跟恩祥姐每天一起關注以太坊的漲跌動態。
當我看到這裡的時候,其實會替他們捏把冷汗,或許是因為我把自身的性格帶入,總覺得每天就像是走在鋼索上,必須要時時刻刻關注漲跌,並且因為她們把自己的身家都投資進去,總覺得,漲、跌就是一件更令人刺激的事情。
好幾次我都在想,如果虛擬貨幣一直跌,這樣她們是不是就沒有緊急備用金可以使用?
所幸,在這段冒險故事裡面,她們在這一年,只面對了兩次下跌的情況,後來又是持續上漲,而多海在這過程中,第一次體會到-自己有非常多金錢可以使用,不再像以前一樣只能憑藉著少少的錢委屈自己,雖然領的薪水還是一樣,但光是知道自己除了這些固定薪水之外,背後還有這麼龐大的錢支撐自己,我想這是一種充滿希望的感覺。
購買這次去濟州島的機票之前,我從未把虛擬錢包裡的錢兌換成現金過,裡面的錢一分也沒有動過。我每個月照舊領取相同的薪水,然後在計畫範圍內消費。事實上,我可以使用的資源並沒有增加,但還是覺得生活變富裕了。這是因為幾千萬韓圓的數字存在於我的手機裡,用恩祥姊的話講,真的會有種變成「小小的有錢人」的感覺。雖然那只是虛擬錢包裡的錢,但給我的感覺就跟銀行帳戶裡的餘額一樣。發生緊急狀況時,可以使用四百萬韓圓和四千萬韓圓的心態是不同的。這一點影響了我的生活。
工作沒變、遇到的人沒變,我想是多海的心態變了。當一個人不只是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時候,那其中的餘裕感大概就是-不是緊抓著其中一條隨時很可能會斷掉的線,因為只有這一條線可以生存,所以要努力地抓住它,不然可能會有危險;但是今天當自己發現,原來自己有這麼多選擇,突然之間,就有了勇氣,也許還沒到月球,但已經離開地面了,我也好喜歡這樣的餘裕感。
On the moon 遇見未知的自己
多海在濟州島放鬆的時候,心裡時不時地想:自己有沒有資格享受這一切?
我想,我好像可以理解她的心情,因為如果她當初沒有跟恩祥姐一起買以太坊的話,大概要存好久好久的錢,才有機會享受這樣級別的高級旅行,有時候或許是因為幸運來得太過突然,總會很害怕墜落的時候會摔得很痛。
而恩祥姐的話也點醒了我,我們每個人都有充分的資格去享受幸福:
妳怎麼沒資格了?妳有!無論是誰,都有資格享受好的、更好的。這世上哪有沒有資格享受的人?妳有,我有,我媽有,大家都有。這世上只有好的、更好的、更更好的,我們都心知肚明不是嗎?
懶洋洋的睡意加上柔軟又清涼的觸感,讓我感受到柔和、甜美的同時,也受到了刺激。我有了具體的計畫,以後我也要擁有這種感覺,哪怕是一個人,以後也要住一次這種高檔飯店。我不斷在腦海中回想恩祥姊說的那句話每個人都有享受的資格。
我從恩祥姐的話中,同樣也思考了「配得感」這件事。也許是從小到大的教育,總在告訴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無形中讓我產生了-享樂似乎是一種罪惡,我們總是不應該太「耽溺享樂」,而是要不斷地精進自己。
可是盡頭又在哪裡?在某次去峇里島旅遊時,我問了自己問題:
為什麼在此刻,就不能好好享受這當下的幸福呢?既然幸福是這麼短暫的一瞬間,那不是更應該好好享受這一瞬間嗎?
每個人,都有享受幸福的資格。那份幸福不見得是奢華的旅行,或是高級的大餐,但是當我們遇上幸運的時候,確實是可以好好抓住它、運用它。因此,當我遇上幸運時,我學會了感謝它的到來,讓它可以發揚光大。
生活何嘗又不是一場冒險
冒險就是要承擔風險。它發出怪異的響聲打開入口,射出藍光,我們必須趁入口打開時趕快進去。沒有時間思考它從何而來,為什麼會發出那種怪聲,必須趁入口關閉前邁進去一隻腳。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因為隧道的入口只會為我們這種人暫時打開而已。
她們最後每個人,在虛擬貨幣持續上漲的時候,決定見好就收,將虛擬貨幣全數售出。雖然,她們賣掉後,看著不斷上漲的虛擬貨幣,仍有時會感到惋惜的說:是不是太早賣掉了?
但不管怎樣,她們從中賺取了一輩子辛苦工作也得不到的金錢,並且擁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多海也在這場冒險中,看見了不一樣的自己,決定繼續留守在工作崗位度過她的量入為出的日常。
透過這場虛擬貨幣的冒險,我看到的是-她們去到了平常無法想像的地方,遇見那個未知的自己、那個原來可以活得有餘裕的自己。
放到自己身上,我覺得不一定要去從事高風險的活動,才稱作冒險。
對我而言,光是打破既定的定律,去做平常沒有習慣做的事情,像是吃沒有吃過的餐廳、去接觸不同類型的書、學一個沒有學過的語言、平常都坐公車改成走路、平常喜歡熬夜的自己開始練習早睡...等,我覺得光這些,就是一場冒險了,因為在這場旅程中,我們發現了自己另一個樣貌-原來我這麼喜歡散步、原來我可以學好一個語言、原來早睡之後心情真的會變得很好、原來這類型的書這麼有趣...等。
沒有人可以預見未來,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怎樣,所能做的,大概就是誠懇的回應當下內心的需求,想要做點不一樣的事情,就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