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心火:依納爵的靈性探險指南
引言:踏上一場內在的探險
想像一位身披鎧甲、馳騁沙場的騎士,心中充滿了對世俗榮耀和浪漫愛情的渴望。他的名字是依納爵·羅耀拉,一位來自西班牙貴族家庭的年輕人,夢想著建立赫赫戰功 1。然而,命運的軌跡在一顆呼嘯而來的砲彈下戛然而止。1521年的潘普洛納戰役中,一顆砲彈擊碎了他的腿骨,也粉碎了他曾經的夢想 1。
這場看似毀滅性的災難,卻意外地點燃了他內心深處的另一種火焰。在漫長而痛苦的康復期間,百無聊賴的他手邊只有兩本書可讀:《基督傳》和《聖人列傳》1。這些文字像種子一樣落入他渴望冒險的心田。他開始幻想,不再是為國王贏得戰役,而是像聖方濟各、聖道明那樣,成為「天主的騎士」,為永恆的君王耶穌基督服務 2。他發現,當他沉浸在世俗功名的幻想中時,隨之而來的是短暫的愉悅和長久的空虛;而當他默想追隨基督、效法聖人時,內心卻充滿了持久的平安與喜樂 10。
這個發現,成為依納爵生命中最關鍵的轉捩點。他從一個追逐外在功名的人,轉變為一個向內探索、追尋天主旨意的人 1。他踏上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一條充滿內在掙扎、深刻體悟和最終自由的朝聖之旅 1。他將自己在這段旅程中的祈禱、默想、掙扎與洞見記錄下來,最終彙整成一本獨特的靈修手冊——《神操》(Spiritual Exercises)2。這本手冊並非一本理論著作,而是一份實踐性的指南,一張引導靈魂航行的地圖。它源於依納爵個人的深刻經驗,卻又奇妙地適用於每一個渴望認識自己、尋找生命意義、與那超越的「神聖」建立更深連結的人。五個世紀以來,無數人藉由《神操》的指引,學會了聆聽內心的聲音,分辨生命中的不同力量,從混亂和束縛中找到方向與自由,最終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經驗到天主(或稱之為「神」、「宇宙本源」、「內在智慧」)的臨在 1。
本書的目的,正是希望以最淺白、最貼近生活的方式,為你介紹這位「意外的朝聖者」和他留下的寶貴禮物——《神操》。無論你是否是基督徒,只要你對探索內心世界、尋求靈性成長、渴望活出更真實自由的生命感興趣,這趟旅程都為你敞開。我們將嘗試用貼近現代人經驗的語言,甚至帶點故事色彩,來解讀《神操》的核心智慧。我們不會深入複雜的神學辯論,而是聚焦於那些能夠實際操作、引導你親身體驗的練習。
這不是一本需要一口氣讀完的書,更像是一位陪伴你探險的朋友。你可以慢慢讀,隨時停下來,嘗試書中的練習,感受內心的觸動。或許,就像依納爵本人一樣,你也會在這趟內在的探險中,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風景,聽到一些來自靈魂深處的邀請,感受到那溫暖而堅定的「聖靈感動」或內在指引 21。願這本手冊能點燃你心中的火焰,陪伴你踏上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靈性探險之路,最終學會在一切事上,找到那份超越的愛與臨在。
第一部分:意外的朝聖者:依納爵是誰?
在我們深入探索《神操》這份靈性地圖之前,讓我們先來認識繪製這份地圖的人——依納爵·羅耀拉。了解他的生命故事,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神操》的起源,更能讓我們看到,深刻的靈性智慧往往誕生於真實、甚至充滿波折的人生經歷之中。他並非生來就是聖人,而是在生命的破碎與轉向中,一步步成為了那位引導無數人尋找內在自由的「朝聖者」。
第一章:從騎士到聖徒:一個生命的轉化
依納爵·羅耀拉(原名 Iñigo López de Oñaz y Loyola)於1491年出生在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的羅耀拉城堡,一個歷史悠久但已略顯衰落的貴族家庭,他是家中十三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 1。在那個騎士精神依然瀰漫、新大陸已被發現的變革時代 6,年輕的依納爵和其他貴族子弟一樣,嚮往著刀光劍影的軍旅生涯和宮廷中的風流韻事 1。他身材不高(約五呎二吋),年輕時有著一頭紅髮 3,性格好勝,熱衷於比武、賭博和追求女士 4。他夢想著像傳奇故事中的英雄一樣,建立不朽功勳,贏得美名與愛情 2。
為了實現他的騎士夢,他離家成為卡斯提亞王國財政大臣胡安·維拉斯奎斯的侍從 4,後來又投身軍旅,為納赫拉公爵效力 3。他勇敢好鬥,頗具領導才能,似乎正朝著他夢想的世俗成功之路穩步前進 4。
然而,1521年5月20日,在潘普洛納城堡抵抗法軍圍攻的戰役中,他的人生軌跡被一顆砲彈徹底改變 1。砲彈擊中了他的右腿,導致嚴重骨折,左腿也受了傷 3。儘管西班牙軍隊寡不敵眾,指揮官本想投降,但依納爵力主為榮譽而戰 5。法軍欽佩他的勇氣,沒有將他送入監獄,而是允許他返回羅耀拉城堡養傷 5。
這次受傷不僅終結了他的軍旅生涯 4,更開啟了他靈性生命的漫長旅程。由於當時沒有麻醉技術,接骨和後續的矯正手術極其痛苦 3。為了能繼續穿上象徵騎士身份的緊身長靴,愛慕虛榮的他甚至忍痛要求醫生鋸掉膝蓋下方突出的骨頭,並進行拉伸以矯正長短腿 5。這一切的痛苦,讓他臥床休養了漫長的數月。
在城堡裡,除了《基督傳》和一本當時流行的《聖人列傳》(Flos Sanctorum),沒有其他書籍可以排遣他內心的煩悶 1。起初,他或許只是為了打發時間而閱讀,但漸漸地,書中描述的耶穌的生平和聖徒們的英雄事蹟深深吸引了他 2。他開始比較:那些世俗騎士的功業,與聖方濟各、聖道明等「天主的騎士」為基督所做的犧牲與服務,哪一種更為偉大?哪一種能帶來更持久的滿足感?2
他敏銳地注意到自己內心的微妙變化。當他幻想著世俗的愛情與功名時,會感到一時的快樂,但隨後便是空虛和沮喪;而當他想像著效法聖人,赤足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為基督受苦時,內心卻感受到一種深刻而持久的平安與喜樂,即使停止想像,這種滿足感依然存在 10。這個內在經驗的對比,讓他第一次意識到,或許有一種比世俗榮耀更值得追求的目標,有一條比騎士之路更具挑戰也更有意義的道路 1。
天主,就在他身體破碎、夢想幻滅之時,透過這些閱讀和內心的感受,向他發出了第一次的召叫 1。曾經一心追逐世俗功名的騎士依納爵,開始轉變,決心獻身侍奉永恆的君王耶穌基督,成為祂的精兵 2。他的人生,從此踏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條從外在戰場轉向內心戰場,從追求短暫虛榮轉向尋求永恆價值的朝聖之路。這次轉化,不僅改變了他個人的命運,也為日後《神操》的誕生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第二章:茫萊撒之路:錘煉《神操》
依納爵內心的轉變是深刻而決絕的。康復之後,他沒有重返昔日的宮廷或戰場,而是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成為一名朝聖者 1。他首先前往巴塞隆納附近的蒙塞拉特(Montserrat)本篤會隱修院 2。在那裡,他效法騎士文學中的情節,做了一次徹底的懺悔,反思了自己過往的罪過 3。然後,在一個莊嚴的夜晚(1522年3月24日),他將象徵自己舊日身份的佩劍和匕首掛在聖母瑪利亞的祭台旁,脫下華服,換上簡陋的麻衣,彷彿一位騎士宣誓效忠新的君王 2。這個儀式性的舉動,標誌著他與過去的決裂,以及對新生活的全然委身。
離開蒙塞拉特,他並未直接前往他渴望的耶路撒冷,而是來到了附近一個名叫茫萊撒(Manresa)的小鎮 2。他原計劃在此停留數日,卻意外地逗留了將近一年(約1522年3月至1523年2月)。這段時期成為他靈性生命中至關重要的「曠野經驗」。他像個乞丐一樣生活,衣衫襤褸,居無定所,靠人施捨維生 3。他嚴格地克己苦修,飲食極簡,甚至鞭打自己,一度不梳頭、不剪指甲,以此來「攻克自我」3。他每天花費大量時間祈禱,常常獨自一人在鎮外的山洞裡進行長時間的默想 2。
這段極端的苦修生活,伴隨著劇烈的內心掙扎。他經歷了靈性上的巨大波動,時而感受到來自天主的「神慰」(內心的平安、喜樂、對天主的愛火),時而又陷入深深的「神枯」(靈魂的昏暗、焦慮、懷疑、遠離天主的感覺)12。他甚至受到良心過敏(scruples)的折磨,不斷懷疑自己是否已妥善告明所有罪過,內心充滿焦慮,甚至一度產生自殺的念頭 9。
然而,正是在這段充滿試煉的時期,依納爵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屬靈體驗。他開始學習分辨內心各種思想和情感的來源:哪些來自天主(善神),哪些來自那阻礙人靈走向天主的「仇敵」(惡神),哪些又僅僅源於自己 10。他逐漸學會了不被表面的感覺所迷惑,而是觀察這些內在「神類」(spirits)的整體趨勢及其最終帶來的果實——是引向更深的信、望、愛與平安,還是導向混亂、不安與遠離天主 10。
其中一次特別重要的經驗發生在加爾陶奈河(River Cardoner)畔。某天,當他坐在河邊時,他的心靈突然被照亮,「理智的眼睛開始睜開」,在沒有看到任何異象的情況下,他對信仰和靈性事物有了許多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3。這次經驗給了他一種全新的、整合性的視野,讓他明白如何在一切事物中找到天主。
在茫萊撒的這段時間,依納爵不僅深化了自己的靈性生命,也開始將自己的經驗系統化。他把自己在祈禱、默想、分辨神類、應對神慰神枯等方面的體驗和方法記錄下來,形成了《神操》的雛形或草稿 2。這本小冊子最初的目的,或許只是為了整理他個人的領悟,但很快就成為他用來引導他人進行靈修操練的工具 18。茫萊撒的經歷,如同在高溫熔爐中錘煉金屬,將依納爵個人的皈依經驗轉化為一套具有普適性的靈修方法論,為日後影響深遠的《神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從一個單純追尋天主的人,開始成為一個幫助他人尋找天主旨意的人 1。
完整檔案請按下面連結免費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b9RqrV-uEM-8jixSEto_UQmvXPbgHxZA/view?usp=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