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可以看做貪小便宜,也可以看做好奇實驗,但是我自己是認為,節省的台灣人心中有一種想要找到最佳CP值產品的心態。畢竟做過生產,很清楚一分錢不一定等於一分貨,早期貴的東西可能是因為成本有差異,可是現在貴的東西,可能是因為品牌行銷費用的加乘。
回到筷子,我們的餐具定位在中階,CP值不會是最好,可是在合理的價位內,可以提供更佳的體驗,個人覺得是很值得入手的價格範圍。
回到鞋子,就是大賣場常販售的鞋子,PAO LO 之類的品牌,應該都是同一間做的。很便宜,平常一雙大約600,這次零碼特價2雙600。該死的一雙300元價格,讓我決定買下去穿穿看。
鞋子大概分兩大類,慢跑鞋的都是發泡大底,健行類的就是橡膠大底。我各買一雙體驗看看。橡膠底的跟預估相同,底太印,而且中間沒有厚實的發泡大底做緩衝,舒適度非常不好。支撐性也差,走路久了腳掌與小腿會痠痛。上面的部分跟車縫,就是便宜的鞋子,透氣跟品質跟一千出頭的平價鞋差不多。整體就像幼童那種過度期的簡單鞋子差不多。不算好鞋子,但是考量300真的很便宜,建議買大一號,裡面加上厚重的運動鞋墊,會提升舒適性跟包覆性與支撐性。
另一雙是發泡底的慢跑鞋,依樣鞋底發泡的厚度硬度跟強度沒有1000以上的平價鞋好,但是整體上是OK的,也可以加鞋墊增加舒適性。慢跑鞋款我覺得是非常值得入手的鞋款。
只是幫自己的貪小便宜做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