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因為最近新聞報導了一起空難,就突然覺得搭飛機變得非常危險?或者,只是因為身邊有朋友中了樂透,就讓你覺得自己中獎的機率也變高了?這些看似合理的想法,其實很可能受到了我們大腦裡一種叫做「可得性捷思」(Availability Heuristic)的思考捷徑所影響。
簡單來說,可得性捷思就像我們大腦內建的一個「快速搜尋引擎」。
當我們需要判斷某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或頻率時,我們往往會依賴腦海中最容易想到、最容易提取的例子。
如果某件事情的例子很容易被我們想起,我們就會傾向於認為這件事更常發生、更重要,或者風險更高。
這種思考方式在很多時候是很有用的。例如,當我們看到地上有濕滑的積水時,很容易想起之前滑倒的經驗,這會提醒我們要小心,避免再次發生。因為「滑倒」這個例子對我們來說是容易提取的,所以我們會很自然地提高警覺。
然而,可得性捷思也常常會引導我們走向錯誤的判斷。
這是因為腦海中容易想到的例子,並不一定代表真實的發生頻率。很多因素會影響一個例子在我們腦海中的「可得性」,像是: 生動性與戲劇性: 那些特別引人注目、情緒強烈或戲劇性的事件,更容易被我們記住。
例如,空難雖然實際上發生的機率遠低於車禍,但由於其造成的傷亡慘重且新聞報導廣泛,往往會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們覺得搭飛機比開車更危險。
媒體的報導方向和頻率,也會極大地影響我們對事件發生頻率的判斷。如果媒體大量報導某種犯罪事件,即使其真實發生率並沒有顯著增加,我們也可能因此認為這種犯罪變得更加普遍。
要避免可得性捷思帶來的判斷偏差,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提醒自己:腦海中容易想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我們應該努力尋找更客觀、更全面的資訊,例如查閱統計數據、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等,而不是僅僅依賴直覺和容易提取的例子。
培養批判性思維,質疑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判斷,才能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更理性的決策,避免被大腦的思考捷徑所誤導。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