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為什麼我們寧願不輸,也不急著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什麼是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

「人們對損失所帶來的痛苦,遠大於獲得等量利益所帶來的快樂。」

也就是說,失去100元會讓你非常難受,但賺到100元卻不會讓你同樣開心。

📌 簡單一句話:

「我們不是不想贏,而是太怕輸。」


🧠 心理學基礎:前景理論

損失厭惡的概念由行為經濟學大師 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艾默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 在提出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中正式提出。

他們發現,在做選擇時,人們對損失的反應比同等利得要強烈約2倍以上


🧪 經典實驗:你會賭嗎?

你會怎麼選?

選項 A:直接拿 100 元


選項 B:50% 機率拿到 200 元,50% 機率什麼都沒有


👉 大多數人會選 選項 A(保守)

但換個問法呢?

選項 A:直接損失 100 元


選項 B:50% 機率損失 200 元,50% 機率不損失任何東西


👉 大多數人反而選 選項 B(賭一把)

為什麼?因為我們怕輸,不怕賭,怕確定的損失勝過不確定的風險。


🔍 損失厭惡在生活中的表現

情境例子行為表現📈 投資股價下跌捨不得停損寧願賠更多也不賣,死抱著希望🛒 消費試用期即將結束害怕「失去」折扣而續訂💌 感情分手明知不適合還是覺得「失去了會後悔」👨‍💼 決策捨不得淘汰老產品/老員工以為放手是損失,其實是進步


🔥 行銷裡的損失厭惡應用

行銷術語操作方式心理誘因

⚠️ 限時試用即將到期「再不升級你就失去所有功能!」害怕失去既得利益🎁 搶先體驗後再決定「現在用免費的,習慣就不想放手了」捨不得失去體驗📉 倒數優惠「只剩最後一天!」把失去折扣感覺當作損失📝 免費試上課程上完一堂覺得不繼續=損失之前努力情感綁定產生厭惡


✅ 如何避免被「損失厭惡」綁架?

🧭 覺察你的痛點


問自己:「我現在是因為真的需要,還是單純不想失去?」


🛑 訓練接受小損失


刻意做些微小的放棄(例如捨棄不看的訂閱),讓大腦適應「失去其實沒那麼痛」。


💡 用「機會成本」反轉想法


與其想「我會失去什麼」,不如想「我不放手會錯過什麼」。



📌 結語:輸其實不一定輸

損失厭惡讓我們做出保守、甚至錯誤的決策。


但生活不是永遠都要抱著——有時候放手,反而能換來更大的自由與空間。


📣 下次你在猶豫該不該放棄什麼時,不妨問自己:

「我是真的想要這個?還是只是捨不得它離開?」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追蹤shawn心理 及加入 shawn心理沙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her-avatar-img
2025/04/20
dcds
avatar-img
Shawn心理
6會員
71內容數
Shawn心理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 什麼是「過程時間忽視」? 「過程時間忽視」是指: 當我們評估一件事情的價值、效率或吸引力時,常常忽略完成它所需要的時間與努力,只看最終的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 「我們常常只看到山頂有多美,卻沒考慮爬上去有多累。」 🧠 心理學背景 這個偏誤是「時間折扣」與「決策近視」的
2025/04/29
💡 什麼是「過程時間忽視」? 「過程時間忽視」是指: 當我們評估一件事情的價值、效率或吸引力時,常常忽略完成它所需要的時間與努力,只看最終的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 「我們常常只看到山頂有多美,卻沒考慮爬上去有多累。」 🧠 心理學背景 這個偏誤是「時間折扣」與「決策近視」的
2025/04/27
💡 什麼是「假性同意」? 假性同意(Pseudo-consent / Token consent) 是指一個人表面上表示「同意」,但這份同意並非出自自由意志或真誠願望,而是因為: 感到被逼迫 不敢拒絕 想避免衝突 順從社會期待或權力壓力 簡單來說,就是:不是「願意做」,而是「不敢
2025/04/27
💡 什麼是「假性同意」? 假性同意(Pseudo-consent / Token consent) 是指一個人表面上表示「同意」,但這份同意並非出自自由意志或真誠願望,而是因為: 感到被逼迫 不敢拒絕 想避免衝突 順從社會期待或權力壓力 簡單來說,就是:不是「願意做」,而是「不敢
2025/04/26
💡 什麼是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 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主張: 如果一個社區出現小規模的無序(如破窗、塗鴉、垃圾),而沒有人處理,便會傳遞出「沒人管」的訊號,進而引發更多違規行為,甚至演變成更嚴重的犯罪。 換句話說——「亂」是會傳染的,容忍小錯
2025/04/26
💡 什麼是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 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主張: 如果一個社區出現小規模的無序(如破窗、塗鴉、垃圾),而沒有人處理,便會傳遞出「沒人管」的訊號,進而引發更多違規行為,甚至演變成更嚴重的犯罪。 換句話說——「亂」是會傳染的,容忍小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你很害怕做一件事會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那件事成功之後對你來說只有一種好處
Thumbnail
如果你很害怕做一件事會失敗,其中一個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那件事成功之後對你來說只有一種好處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陷入一段痛苦又難以割捨的關係之中,明明痛苦不堪,卻又走不出來,讓一大堆藉口將自己困住,維持一段痛苦多於快樂的戀情可能是眷戀曾經有過的甜蜜,沒有看清這段關係早已不再甜蜜,往後也只會帶來傷害,也可能覺得自己為這段感情付出太多,現在離場虧損嚴重,青春討不回,感情更是易放難收,不過再耗下去才是真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陷入一段痛苦又難以割捨的關係之中,明明痛苦不堪,卻又走不出來,讓一大堆藉口將自己困住,維持一段痛苦多於快樂的戀情可能是眷戀曾經有過的甜蜜,沒有看清這段關係早已不再甜蜜,往後也只會帶來傷害,也可能覺得自己為這段感情付出太多,現在離場虧損嚴重,青春討不回,感情更是易放難收,不過再耗下去才是真
Thumbnail
沒有的時候想要有,有的時候怕失去,這就是「患得」與「患失」。 「患得患失」這個詞很簡單,大部分人都知道。有時候最簡單的概念,卻是多數人都過不去的難關,只是不自知而已。 如果以「患得患失」這個標準來看我自己修行,真的可以分為處理「患得」與處理「患失」的階段。那時我被某位「算命大師」說不
Thumbnail
沒有的時候想要有,有的時候怕失去,這就是「患得」與「患失」。 「患得患失」這個詞很簡單,大部分人都知道。有時候最簡單的概念,卻是多數人都過不去的難關,只是不自知而已。 如果以「患得患失」這個標準來看我自己修行,真的可以分為處理「患得」與處理「患失」的階段。那時我被某位「算命大師」說不
Thumbnail
失落loss。哀傷grief。哀悼mouring。 所謂的失落(loss)指的是一個人被剝奪、失去對自己而言有意義的關係,具體而言可能是失戀、離婚、父母離異、退休;抽象而言可能是名聲或需求。而哀傷(grief)是個人對失落的反應,不願意去放棄標的物(愛人、親人、物件)的反應。
Thumbnail
失落loss。哀傷grief。哀悼mouring。 所謂的失落(loss)指的是一個人被剝奪、失去對自己而言有意義的關係,具體而言可能是失戀、離婚、父母離異、退休;抽象而言可能是名聲或需求。而哀傷(grief)是個人對失落的反應,不願意去放棄標的物(愛人、親人、物件)的反應。
Thumbnail
  當人遇到挫折時,很容易就陷入自怨自艾的情境: 為什麼別人都不會遇到這種事? 我遇到這種事,其他人也別想會好過!         然而,遇到這樣的情形,難不成周圍的人也要在那邊跟著比慘嗎?看誰最慘,然後最慘的那位贏了又如何? 反而該感到開心嗎?因為被認證是最慘的。其實這樣的心態,大部
Thumbnail
  當人遇到挫折時,很容易就陷入自怨自艾的情境: 為什麼別人都不會遇到這種事? 我遇到這種事,其他人也別想會好過!         然而,遇到這樣的情形,難不成周圍的人也要在那邊跟著比慘嗎?看誰最慘,然後最慘的那位贏了又如何? 反而該感到開心嗎?因為被認證是最慘的。其實這樣的心態,大部
Thumbnail
很多朋友在經歷一些事後,覺得自己會受傷主要是因為對某個人、事、物付出了太多心力,從此就會把「認真你就輸了」這樣的話掛在嘴邊,企圖讓自己成為一個冷漠的人 表面上來看,一個冷漠的人不管是對事業、愛情、家庭、朋友,的確比較不容易受到傷害,因為他放棄了對所有事物的期待,沒有期望也就沒有失望
Thumbnail
很多朋友在經歷一些事後,覺得自己會受傷主要是因為對某個人、事、物付出了太多心力,從此就會把「認真你就輸了」這樣的話掛在嘴邊,企圖讓自己成為一個冷漠的人 表面上來看,一個冷漠的人不管是對事業、愛情、家庭、朋友,的確比較不容易受到傷害,因為他放棄了對所有事物的期待,沒有期望也就沒有失望
Thumbnail
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歡迎來到無涼分析師之心靈小教室(大誤) 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在交易上面對到的負面情緒總是更顯的真實,尤其是看到帳上的虧損是如此血淋淋,抑或是看到別人賺大錢而我沒有更是捶胸頓足,但與其說是負面情緒,不如說是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態度,而非事情本身。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
Thumbnail
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歡迎來到無涼分析師之心靈小教室(大誤) 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在交易上面對到的負面情緒總是更顯的真實,尤其是看到帳上的虧損是如此血淋淋,抑或是看到別人賺大錢而我沒有更是捶胸頓足,但與其說是負面情緒,不如說是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態度,而非事情本身。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