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想努力,而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還在為什麼撐
「你最近功課怎麼都拖著不寫?是不是偷懶了?」
孩子沒有爭辯,只是低著頭,沉默了很久才小聲說: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還要學,我真的……找不到動力了。」
那一瞬間,他不是耍賴,也不是反抗。
他像一顆沒電的電池,還留著外型、還在位置上, 但裡面早就不發亮了。
我看著他——不是不專心的樣子,
而是一種撐太久後,連「再多試一次」都覺得沒意義的疲憊。
那是一種無聲的求救。

「我不知道為什麼而學」,不是藉口,而是一種深深的迷路感
我試著問:「你是覺得太難?還是最近太多事太煩了?」
他搖搖頭,語氣有點空洞:「不是難……就是每天都在做一樣的事,
一直寫、一直考,重複又重複……我好像只是一直在完成任務,可是沒感覺自己有在前進。」
那種感覺,我懂。
每天都有「該做」的事,但卻沒有「想做」的理由。
不是他不努力,是他的努力沒有地方落地。
他不是放棄學習,他只是找不到「為什麼」要繼續的那一口氣。
動力不是天生的,它來自「感覺自己有在進步、有被看見」
我問他:「那你上一次覺得自己有學會、有開心,是什麼時候?」
他想了很久才說:「好像是上學期吧,有一次數學考得不錯,老師有誇我……但後來就沒有什麼特別的事了。」
我點點頭,心裡很酸。
我們總說要讓孩子累積成就感, 卻常常忽略——如果成就太久沒發生,他就會開始懷疑努力還有沒有用。
其實不是他沒動力,
是他心裡那根「我其實可以」的線,鬆掉了。
有時候不是懶,是心累——不是不會做,而是不想再白費力氣
我輕聲跟他說:「你不需要每天都做很多事,
你只要每天有一件小事,是讓你願意再試一次的,就夠了。」
這件小事,可能是:
- 你今天寫完了一張題目,沒偷懶;
- 老師看了你一眼,沒有罵你,你鬆了一口氣;
- 你願意坐下來,哪怕只是看了三行字、寫了一題。
那就夠了。真的。
動力不是什麼時候來,而是你選擇不放棄自己的那一刻慢慢聚起來的。
結語:你不是不想學,只是你需要被允許慢一點,喘一口氣,重新看見目的地
親愛的你,
如果你也正坐在書桌前,腦袋空白、心口悶悶, 明知道要學習,卻就是提不起勁——請你別急著責怪自己。
你不是沒上進心,也不是不夠自律,
你只是走得太久,忘了回頭確認:我是在往哪裡走?我想去哪裡?
請你知道:
「你可以一時沒方向,但只要還願意問自己這個問題,就還沒真的放棄。」
「你可以慢一點,也可以換一條路;你可以停下來補充能量,然後再選擇什麼時候啟程。」
🪞 給已經長大的你:
或許你早就離開了考場,但「找不到動力」的感覺,還是會不時出現。
- 明知道這份工作得做,卻提不起精神
- 明知道該讀的資料、該練的簡報、該處理的信件,都積著
- 明知道不動就會卡住,但還是停在那裡,動不了
親愛的你,你並不孤單。
你不是懶,也不是不成熟, 你只是走了太多責任的路,
太久沒回頭問自己:「我在為什麼努力?」
這個問題,值得你慢慢問、溫柔找、重新連線。
哪怕只是一點點,只要那一點能讓你心裡微微一亮,
那就夠撐你走下去。